概要
★ 本文討論書寫的根源,源自「痛苦」:「痛苦」驅動「動筆」(Pain→Pen)
信首
信友
你說「繆思不會給我飯吃,繆思不會給我溫暖……」是,繆思不見得能給你飯吃──有沒有飯吃,取決於你如何與繆思共舞。
你若定神、沉靜,仔細聆聽,或許能聽見她透過風傳達來自天庭的音韻。
繆思能否「雨」你溫存?取決於你是否信仰繆思。
繆思信仰
「她們該被歷史埋葬,該被日新月異的媒體剿滅?」
你得知道:繆思是拒絕死去的神靈,且再也沒有什麼神祉比繆思更能透過死亡讓人感受她的存在。
所謂的「日新月異的媒體」不過就是繆思的「憑依」──繆思的附體。
繆思的靈總是緊跟當代小說家、輕小說家、漫畫家、劇作家(不論是電玩遊戲、電影、電子小說、極短小說,任何你想像得到需要「劇」的文類、媒材。)
如果說基督徒堅信聖靈住在他們體內,民間信仰者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我會說受智慧型科技產品制約的現代「智慧」人 (Homo Digitalis-Sapiens)成天癡心妄想與螢幕那端的繆思──套用你的用語──「交舞。」
宙斯難逃被羅馬主神朱庇特篡位的下場;朱庇特與其黨羽則難逃被基督逐出萬神廟;基督的身體被無數支派撕裂。
唯有繆思是不死的信仰,從古至今一直被供在主神位上,地位撼動不搖。
繆思的信徒比任何教派的信徒更加狂熱:他/她們自甘割下自身的血肉,供在繆思的壇上。
至高無上的神祉
現代「智慧」人崇敬繆思更勝以往:生盼死慕繆思的恩澤灑滿全身,直到被欲火與妒火共舞的地獄烈焰吞噬,落到地面剩一堆爐灰。
這難道不是對繆思極致的敬拜方式:將自我點燃、燒盡、照耀她的容面。
人會為了繆思不惜粉身碎骨──不,不惜使自己痛苦、將自我燃燒殆盡,徒留死灰仍盼望復燃的奇蹟。
繆思信仰迄今不死的原因:人仍堅信能像不死鳥一樣自灰燼中重生。
最後附上莎翁的38號十四行詩,希望你會注意到繆思至高無上的權威。
徐峰
Sonnet 38
“Sonnet 38”—William Shakespeare
How can my Muse want subject to invent,
While thou dost breathe, that pour’st into my verse
Thine own sweet argument, too excellent
For every vulgar paper to rehearse?
. . .
Be thou the tenth Muse, ten times more in worth
Than those old nine which rhymers invocate;
And he that calls on thee, let him bring forth
Eternal numbers to outlive long date.
If my slight Muse do please these curious days,
The pain be mine, but thine shall be the pra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