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要灌水容不容易?似乎是挺容易的。先說,我指的不是各大報的言論廣場上的那種政論及治世文章,也不是各種專業如醫療、財經及法律的文章,也不是報導類型的文章,而主要是散文。
散文沒有固定的格式,也不要求過多的事實查核,每個寫心情的人都可以寫出一篇散文,精粗不論,其實每個人都能寫,而且寫滿千字以上基本不難。有人說不擅長寫作,其實認為自己再不會寫作,只要懂得「我筆寫我口」,筆下就能生出字來。
自從臉書及推特當道以來,可以說每個人每天都可以寫出一點東西來,一張照片,幾行字,好了,就是一篇「文章」,好比我此刻做的事也一樣,差別只在於那幾行字所隱含的感情以及作者願意擴大及渲染的程度。好比:「期盼已久的京都行,趁著現在日幣便宜,不趕快出來玩真是太對不起自己了!」
「滿滿的山珍海味,我真是太幸福了,吃貨一枚無誤。」
「感動得快哭了,這是最棒的生日派對,太感謝你們了,我的好姊妹們!」
「第一次做杯子蛋糕,還行吧?老公很捧場,連吃了六、七個。」
文字是相當有彈性的,如果願意,以上四個例子都可以開展出千字以上的散文,甚至可以拿去投稿,溫馨有趣的被採用的機率還不低,一個字一元,千元入袋,比起po 在網路上,報酬要高出千倍。所以,為什麼不寫呢?真的,很多散文我們讀起來真的是平淡無奇,畢竟徐志摩和三毛不可能再復生來投稿,不會來跟我們搶版面,關鍵在於你有多少點子可以把文章灌到剛剛好。
我昨天又下廚和麪粉做了三張葱油餅,感覺比第一次又進步了一些。我能不能寫成一篇散文?沒問題。我試著抓一抓,就可以抓到幾個點:
- 小時候我那老兵老爸假日圍著圍巾在廚房擀麪,光是寫老爸做餅的步驟,這就是幾百個字了。再加上我們幾個兄弟在一旁礙事,媽媽最後把餅放進油鍋裡煎,再來上一段那餅入口的口感,最後添上幾筆溫馨親情作為結語,葱油餅起鍋了,我的文章也起鍋了,比不上作家,但作為素人創作者,也是一篇。
- 巷口的外省老伯現做現賣的葱油餅。不管是真是假,可以寫到老伯早年跟著國軍來台,舉目無親,孤身一人,僅有的一點財產又被婚姻詐騙集團騙個精光,只好含淚繼續賣著葱油餅,希望存夠了錢回鄉探親,落葉歸根。
- 市場裡每週六揮汗叫賣的葱油餅大叔。「來來來!小米做的葱油餅!」寫他純熟的技藝,如何將一早做好的麪胚擀開,如何用一根圓棍熟練地將餅皮挑起,然後平舖於煎台之上,令我想起歐陽修筆下熟能生巧的賣油翁。還可以寫他乖巧的國小五年級的孩子幫忙收錢包餅,更好。
這樣夠寫上一千字了吧?如果還要再多,就多加一些遊記的成份: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遇上了誰,天氣如何,最好還有家人或朋友作伴,這樣還可以多寫上一些對話。你看,灌水就是這麼灌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