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心為愛:F_ 〈苦行的跫音〉(**) 【簡短】(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概要


★ 本文討論書寫時應考慮的三個問題:一、角色的「欲」與「交鋒」;二、虛構的真實性;最後,「智慧」的問題。「智慧」之論開啟本文主軸。



信首


嫩草吾友

 

【……】

還記得我們交信之初討論的三個問題嗎?


第一、「欲」與「互軋演技」


首先,故事的核心構件──如果用亞里斯多德式的悲劇六大構件為基礎的話:

「情節」、「核心議題」,以及「角色。」

當中,以「角色」作為驅動故事進行的敘事工具。

角色的「欲」(drive)作為情節的動力因(efficient cause);而故事中所謂的「衝突」(conflict)可以理解成不同實體【欲望】對撞導致。

因此,所謂的「互動」應該可以理解成不同角色,為了各自的目的,互軋演技(inter-acting)【所】激盪出的火花。

引導這些互軋演技的角色們到最後目的地便是「目的因」(final cause)──即是故事的結局(the end)。


第二、虛構的真實性


第二個問題,是「虛構故事中『真實性』」的問題。

以亞氏的四因之說解釋,將書寫所用的意符當作質料因(material cause),而由一連串意符所構成的串聯,即是虛構中的「構造物。」

這些構造物因「至上者的心靈」賦予其一定的形式(form),形成虛構世界。

至上者心靈中的設計即為受造物的形式因(formal cause);因「言」而成的受造物即為真實,其真實性(真值)[the truth-value]受到所謂的「言靈」──亦即語言本身,或用比較學術的講法「大他者」、「語言的場所」(the locus of language)──所保證。

「言靈」即是虛構世界──至高的第一推動者(the first mover)。

因此,「虛中實」即是「在虛構世界裡被司管象徵秩序的至上者保證為真實的創造物。」


【開題】第三、智慧生命體


第三個問題即是「智慧」之問。

所謂的「智慧」,應該側重「無知之明」──亦即「在認知範圍內,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除了『我正在做什麼』,超出這個事實以外的事情就超出認知範圍。」

「智慧」的基本設準應該是:


「我只知道『我知道的。』」

 

下一個問題則是「如何確認『我只知道這麼多了』」──知識的邊界在哪?

知識的邊界莫過於:


「我走到這裡就該停了;再走下去,不確定該或不該,肯定超出我能掌控的範圍。」


換言之,知識範疇內能化為話語的部份是:

「我只說『我說得出口的』;說不出口的,超出我的掌握,無法化為言語。」


要向「智慧」更邁進一步,則必須從「知」的反面著手。而「知」的否定語句即是「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但不知道應該做什麼。」

所謂「言不由衷」,不就表達「言詞跟心意互相違背」的意思嗎?我說了話,就別期待長了腳的話語「聽主人的話」;要不要去主人交代的目的地,它說了算。

話語的主人「不知道講出來的話要走去哪裡。」所言走了另一條意想不到的路徑。

話語的主人自陷不義:自己吐出來的意符散落一地,無法形成斐然的文章。

(下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徐風輕拂的沙龍
61會員
428內容數
這邊主要分享在其他平台發布過、尚未發表,或只發表在方格子的短篇或長篇故事。 可以留言;回覆頻率不一定。 大學、碩班主修英文系;不定期分享英文學習相關的文章。 編輯頻率不固定。
徐風輕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3
★ 本文闡述「坐家」的工作:蓋一棟「空房子」;賣弄「實才。」
Thumbnail
2025/06/23
★ 本文闡述「坐家」的工作:蓋一棟「空房子」;賣弄「實才。」
Thumbnail
2025/06/21
★ 本文討論書寫的根源,源自「痛苦」:「痛苦」驅動「動筆」(Pain→Pen)
Thumbnail
2025/06/21
★ 本文討論書寫的根源,源自「痛苦」:「痛苦」驅動「動筆」(Pain→Pen)
Thumbnail
2025/06/20
★ 本文討論「書寫的動力」──乃是「讀者所欲。」只要有人「還要」讀,作者應當「不得不」回應這種蠻橫的要求。
Thumbnail
2025/06/20
★ 本文討論「書寫的動力」──乃是「讀者所欲。」只要有人「還要」讀,作者應當「不得不」回應這種蠻橫的要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S判金句[反思]「幸運」真的是個好東西嗎? 在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學習課題,這些課題可能是關於愛、寬恕、勇氣、信任或其他各種價值觀和品質。當我們無法學會這些課題時,我們往往會陷入重複的困境和挑戰中。 這種情況可能會讓我們感到沮喪和困惑,但同時也提醒著我們要不斷地成長和進步
Thumbnail
S判金句[反思]「幸運」真的是個好東西嗎? 在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學習課題,這些課題可能是關於愛、寬恕、勇氣、信任或其他各種價值觀和品質。當我們無法學會這些課題時,我們往往會陷入重複的困境和挑戰中。 這種情況可能會讓我們感到沮喪和困惑,但同時也提醒著我們要不斷地成長和進步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當愛情面臨挑戰時,你如何正視自己的陰影,並成為真正的自己。除了物質的安全,精神的滿足也同樣重要。只有清楚認識自己,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當愛情面臨挑戰時,你如何正視自己的陰影,並成為真正的自己。除了物質的安全,精神的滿足也同樣重要。只有清楚認識自己,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當妳不惑 心便自在 當妳顧忌 心便掛礙 如是演法 萬教歸愛 學庸96.05.07/11:06
Thumbnail
當妳不惑 心便自在 當妳顧忌 心便掛礙 如是演法 萬教歸愛 學庸96.05.07/11:06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不夠善良」很好,太完美的故事、人設通常都不切實際,不切實際的故事只能是一種想望或者看過就忘的癡心妄想;回到現實的當下,或者擁有共鳴能思考自己的意識,也許更是抵達豁達境界的開端:這一切都是意識的左右!一旦你找到了那個開關,你就會享受你意識所帶領你到達的所
Thumbnail
「不夠善良」很好,太完美的故事、人設通常都不切實際,不切實際的故事只能是一種想望或者看過就忘的癡心妄想;回到現實的當下,或者擁有共鳴能思考自己的意識,也許更是抵達豁達境界的開端:這一切都是意識的左右!一旦你找到了那個開關,你就會享受你意識所帶領你到達的所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