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成人內容即將進入的頁面,可能含暴力、血腥、色情等敏感內容

【ZIF-026.1】-《堡壘的幻象:倖存者「見證者」的背棄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分類:最高機密 – 僅限 ZICF 分析師及高級指揮官查閱】
【訪談對象:[已匿名化] 馬西莫·里奇(Massimo Ricci),前義大利某中型城市普通市民,代號「見證者」】
【訪談時間:20XX 年 1 月 5 日,下午】
【訪談地點:統一倖存者聯盟(USA)臨時庇護所,阿爾卑斯山區某廢棄修道院改建】

訪談前言:

今日訪談對象,代號「見證者」,曾是全球病毒爆發前,一個義大利中型城市裡再普通不過的咖啡店老闆。他親歷了疫情從初期被輕描淡寫,到全面失控的整個過程,尤其是在「羅馬潰敗」前後,他的個人命運與國家首都的沉淪緊密相連。他的證詞,將從一個最平凡的視角,記錄下當國家機器在末日面前顯示出其極限時,普通民眾所經歷的從恐懼、希望、到最終被背棄的悲劇性轉變。他將細緻描繪軍隊進駐時給予的短暫安全感,以及最終因「戰略性撤退」而拋棄民眾時,那份刻骨銘心的絕望與信任的崩塌。馬西莫被 ZICF 救援時,已經是獨自掙扎求生數月,他雙眼布滿血絲,身體消瘦,但眼神卻異常清澈,彷彿看透了世事。他坐在簡陋的椅子上,十指緊扣,語氣平緩卻充滿力量,回憶著那段他永遠無法忘記的「安全幻象」。


一、 籠罩城市的恐懼:從平靜到失控的驟變

馬西莫先生,請您描述一下,在病毒被大眾廣知之前,您所在城市的生活,以及疫情初期民眾的普遍反應?

「見證者」: (他輕輕嘆了口氣,像是在撫摸一段破碎的記憶,聲音低沉,帶著一絲義大利口音。) 病毒爆發前,我們的城市很美,被陽光和咖啡香籠罩。我每天在我的小咖啡店裡忙碌,看著遊客和本地人來來往往。新聞裡總是播報著政治和足球,偶爾有國際新聞,但也都是些遙遠的衝突。我們覺得生活雖然有點小煩惱,但總歸是美好的,尤其是有美食、美酒和陽光。

「見證者」: 疫情最初被提及時,官方說那是「季節性流感」,「風險可控」。我們被告知要戴口罩,勤洗手,不要聚會。大家雖然有點緊張,但更多的是不以為然,覺得和普通流感差不多,忍忍就過去了。我還記得,那時候電台裡還在播放著悠揚的古典音樂,廣場上擠滿了曬太陽的人群。我們這些普通人,哪裡知道,一場真正的末日,已經悄無聲息地降臨了。畢竟,我們是文明古國,我們有著最美的藝術和最深厚的文化,我們怎麼會被區區病毒打敗?

您何時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城市是如何從秩序走向混亂的?

「見證者」: (他雙手緊握,指節發白,眼神中流露出曾經的驚恐。) 大概是第三週吧,城市裡的氣氛開始變了。醫院的發熱門診開始排長龍,救護車的聲音越來越頻繁。最開始是官方發布的「感染人數」,從個位數跳到兩位數,再到三位數。然後,數字就停止公布了,只剩下一句「情況嚴峻」。取而代之的是網路上的流言、恐慌。有人說,病毒會讓人發瘋,變得沒有人性,會攻擊活人。我們都在嘲笑那是「陰謀論」,「好萊塢電影看多了」。

「見證者」: 但很快,嘲笑聲就消失了。我店裡的一個年輕服務生,高燒不退,送去醫院就再也沒回來。那天晚上,我親眼看到他母親在街上發瘋地嘶吼,然後被幾個穿著防護服的人拖走。再後來,街道上出現了零星的、搖搖晃晃的人影,他們眼神空洞,步履蹣跚,嘴裡發出低吼。一開始大家還以為是醉漢,直到他們撲向活人,撕咬,我們才意識到,那些「陰謀論」都是真的。我們稱他們為「活屍」。

「見證者」: 城市在幾天內就徹底崩潰了。超市被搶空,藥店的門被砸爛。警報聲、槍聲、哭喊聲混雜在一起,整個城市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煉獄。我家樓下的雜貨店老闆,為了保護他的貨物,被一群衝進來的暴徒活活打死。我妻子因為突發心臟病,家裡沒有藥,我衝到街上想去找藥,卻被瘋狂的人群衝散。我眼睜睜看著她,在窗邊,痛苦地倒下,而我卻無能為力。那時候,我覺得一切都完了,我們這些普通人,就像沒有人護衛的羊,被丟進了狼群。我躲在家裡,透過窗戶,看到外面街道上,越來越多的「它們」在遊蕩,絕望像潮水一樣把我淹沒。羅馬?當時我們根本顧不上羅馬,我們只顧得上自己。

二、 軍隊進駐:希望的幻象與秩序的重建

在城市陷入混亂後,軍隊何時進駐?他們的出現,給您和周圍的市民帶來了什麼樣的感受?

「見證者」: (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短暫的、帶著諷刺意味的亮光。) 就在我以為徹底沒有希望的時候,軍隊來了。那是在一個灰濛濛的下午,街上的「它們」還在遊蕩。突然,遠處傳來了重型履帶車的轟鳴聲,然後是整齊劃一的腳步聲。我透過窗戶看到,一隊隊全副武裝的士兵,他們穿著迷彩服,戴著頭盔,扛著突擊步槍,從城市幾條通往主幹道的路上開進來。他們的隊形嚴密,步伐堅定,身上散發著一種鐵血的紀律。那一刻,我們所有人都哭了。那是真正的哭泣,不是因為恐懼,而是因為絕望中突然看到了一線生機。我們感覺到,羅馬,那個古老的帝國中心,還在呼吸,還在向我們伸出援手。

「見證者」: 他們進駐後,行動迅速而從容。他們沒有表現出任何慌亂,仿佛這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他們在主要路口用沙包堆起了高高的防禦工事,設置了機槍火力點。狙擊手爬上高樓,清理著遠處的「它們」。裝甲車在街道上來回巡邏,發出低沉的引擎聲,那聲音在當時的混亂中,聽起來像最美妙的音樂。

「見證者」: 他們還組織了清剿行動,用火焰噴射器和高壓水槍沖刷街道,焚燒那些「它們」。空氣中瀰漫著燒焦的氣味,但那味道,在我們聞來,卻是秩序和希望的味道。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而有效,仿佛早就演練過千百遍。他們甚至還設立了廣播,用平靜而堅定的語氣告訴市民:「政府正在盡一切努力,請民眾待在家中,等待救援。」他們強調,「共和國沒有倒下,羅馬沒有倒下,我們與你們同在。」我們當時真的相信了,相信國家沒有放棄我們,相信我們還有救。我們感覺到一股自豪感,我們的軍隊是如此強大,我們的文明將會挺過一切。

您和居民與軍隊之間有過什麼樣的互動?您看到了軍隊內部的狀態嗎?

「見證者」: (他回憶著那些互動,語氣中帶著複雜的情緒。) 軍隊進駐後,在幾個主要社區設立了臨時避難點。我們這些倖存者被組織起來,領取食物和水,雖然不多,但至少是穩定的。我們被要求協助他們堆沙包、搬運物資、清理社區裡的垃圾。我們所有人都非常配合,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是「被保護者」,我們應該盡一份力。士兵們也會和我們說話,他們看起來很年輕,有些甚至比我還小。他們會拍拍我們的肩膀說:「別擔心,我們會守住這裡的。」他們的臉上雖然疲憊,但眼中帶著自信。

「見證者」: 我們把他們當成了救世主。有些老婦人會把家裡僅剩的義大利麵和罐頭偷偷送給他們。有些孩子會給他們畫畫,畫上穿著軍裝的英雄打敗怪物的景象。他們會禮貌地收下,有時候還會給孩子們一點壓縮餅乾。那時候,軍民之間是那麼的信任,那麼的緊密,彷彿他們就是我們唯一的天。

「見證者」: 但我也隱約感覺到一些不對勁。有時候,我會看到那些高級軍官在通訊設備前,臉色異常凝重,他們的聲音很低,經常會提到一些「羅馬」、「首都區防線」、「指令」之類模糊的詞彙。他們的從容,在某些瞬間,似乎只是一種刻意營造的表象。我曾經聽到一個年輕士兵在角落裡,偷偷地和另一個士兵說:「新聞裡都是騙人的,羅馬那邊已經…完全失守了。我們的總統…也不知道怎麼樣了。」他眼裡充滿了恐懼,但當他看到我時,立刻噤聲,又恢復了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表情。我當時沒多想,只是覺得那是戰爭的常態,情報需要保密。但現在回想起來,那都是預兆。預兆著我們的「羅馬」,即將走向真正的潰敗。

三、 羅馬潰敗:信任的裂痕與無聲的恐懼

當「羅馬」潰敗的消息傳來時,軍隊的反應如何?您和居民們感受到了什麼?

「見證者」: (他的臉色變得慘白,語氣越來越低沉,仿佛重回那一刻的陰影。) 那是一個陰沉的夜晚,天空被遠處城市方向的火光染紅,空氣中瀰漫著焦味和灰燼。廣播裡依然在重複著「防線穩固」的謊言,但播報員的聲音越來越虛弱,充滿了雜訊。我們都知道,那不是真的了。因為軍隊的氣氛完全變了。

「見證者」: 之前那些看似從容的士兵,他們的臉上開始出現肉眼可見的疲憊和絕望。他們不再談笑,不再拍我們的肩膀。他們的眼神變得空洞而麻木,彷彿看到了某種無法逃避的命運。高級軍官們的會議變得更加頻繁,聲音也越來越大,有時候能聽到爭吵,還有摔東西的聲音。他們不斷地看著手腕上的通訊器,焦躁不安,像是被困在蛛網裡的蟲子。巡邏的頻率降低了,沙包堆得更高了,火力點的設置也更密集了,但這一切,都顯得那麼徒勞和悲壯。他們像是在做最後的掙扎,準備迎接他們早已預料到的結局。

「見證者」: 我們雖然沒有明確的通知,但所有居民都感受到了那份無聲的恐懼。我們看著軍隊的眼神變了,從之前的信任變成了疑惑和不安。一些流言開始在避難點傳播:「羅馬已經淪陷了。」「梵蒂岡的大門被衝破了。」「我們的政府已經不存在了。」「所有的大城市都已經完了。」這些消息像毒藥一樣侵蝕著我們的心。有幾個情緒激動的居民衝出去詢問士兵,但士兵們只是用冰冷的槍口指著他們,命令他們回去。他們不再是我們的「救世主」,他們也只是困獸。

「見證者」: 我曾經看到一個年輕的士兵,他在角落裡抱著頭痛哭,他的戰友走過去安慰他,說:「別傻了,我們盡力了,羅馬…羅馬已經不是羅馬了。」「盡力了」這三個字,像一把刀,刺穿了我的心。那意味著,他們將要放棄。但即便面對我們的質問,他們還是強作鎮定,說這是「戰略部署」,「正在準備反攻」。他們用疲憊的聲音,說著一個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的謊言。我意識到,我們的「堡壘」,即將被放棄。

四、 最終的背棄:信任的崩塌與刻骨銘心的拉扯

最終,軍隊是如何撤離的?當他們告訴你們無法帶走所有人時,您和居民們的反應如何?您看到了士兵們的掙扎嗎?

「見證者」: (他的聲音幾乎變成耳語,但每一個字都沉重無比,仿佛承載著無盡的痛苦。) 那一天終於來了。是在黎明前,天還沒亮透的時候。廣播裡突然傳來了一則「緊急通知」,不是之前那種平靜的語氣,而是帶著某種倉促和命令的口吻。它說:「由於戰略需要,部隊將轉移至新的防線。所有市民請繼續留在原地,等待進一步指示。保持秩序。」

「見證者」: 當時,我們所有人都懵了。留在原地?等待?這意味著什麼,我們都心知肚明。我衝到避難點的出口,看到幾輛軍用卡車已經在啟動引擎。士兵們正在迅速地裝載物資,他們的動作很快,但眼神中卻充滿了焦慮和痛苦。他們在迴避我們的目光。

「見證者」: 居民們瞬間炸開了鍋。有人尖叫,有人哭喊:「你們要去哪裡?!帶上我們!」「你們不能拋下我們!」「你們承諾過會保護我們的!」幾百個人衝向卡車,試圖爬上去。那景象,比任何喪屍潮都讓我心碎。一個老奶奶跪在地上,抱著一個年輕士兵的腿,淚流滿面地哀求:「求求你,帶上我的孫子!他還小!」

「見證者」: 我看到那個士兵,他的臉漲得通紅,眼眶濕潤。他想推開老奶奶,但他的手卻在顫抖。他痛苦地閉上眼睛,然後沙啞地說:「對不起…我們…我們真的沒辦法…車子沒有空間了…上級命令…羅馬…我們也守不住了…對不起!」他甚至不敢看老奶奶的眼睛。另一名士兵,他把一個孩子遞給了他的母親,然後猛地轉過身,幾乎是逃跑般地跳上了卡車,不敢回頭看那母親絕望的眼神。

「見證者」: 還有一些士兵,他們似乎也無法承受這種背叛。我看到有幾個年輕的士兵,他們把自己的壓縮餅乾和水扔給人群,然後迅速跑開。他們沒有說話,但他們的眼神在說:「我們不是故意的,我們也無能為力。」這種無力的掙扎,比任何咒罵都更讓人心痛。他們是國家的機器,在國家機器決定放棄我們的時候,他們也只能服從。但這種服從,卻用我們的信任和他們的良心做了代價。

「見證者」: 一位軍官,他站在卡車旁,聲音嘶啞地對著人群大喊:「這是戰略性撤退!我們很快就會回來!你們要…你們要活下去!」但他的聲音,連他自己都顯得那麼虛弱無力。然後,車隊啟動了,在柴油引擎的轟鳴聲中,他們頭也不回地開走了。在卡車的後面,我看到一排士兵,他們沒有回頭,但他們的身影,在灰濛濛的黎明中,顯得那麼悲壯和絕望。當他們離開後,整個避難點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只剩下幾個人微弱的抽泣聲。我們被拋棄了,徹底地,無情地。我們的希望,隨著那些車輪聲,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線。羅馬,我們的羅馬,真的倒下了。

五、 被遺棄者的覺醒:廢墟中的求生與對舊秩序的反思

當軍隊撤離後,您是如何生存下來的?您對這段經歷,對軍隊、對舊秩序有何感受和看法?

「見證者」: (他的眼神變得堅定,語氣中帶著一種死而復生的冷靜。) 當卡車聲徹底消失,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真的被拋棄時,最初是絕望。有人癱坐在地上,放棄了所有的掙扎。但我沒有。我感覺到體內有什麼東西,在那一刻破碎了,但同時,有什麼東西卻又堅硬地生長出來。那是一種被背叛後的清醒。我意識到,沒有人會來救我們了,我們只能依靠自己。

「見證者」: 我和其他一些還能動的倖存者,我們不再等待。我們開始自發地組織起來,去搜刮食物,去尋找水源。我們學會了如何躲避「它們」,如何用簡單的工具保護自己。我們從廢墟中學習生存,從絕望中汲取力量。我發現,當我們不再相信任何外來的「救世主」時,我們反而變得更強大。我們開始互相幫助,分享找到的每一點物資,因為我們現在只有彼此了。那種舊有的義大利人熱情,在絕望中反而被重新點燃。我們不再是孤單的個體,我們是倖存者。

「見證者」: 我不再恨那些士兵。他們也是機器,被舊世界的指令所控制。他們有他們的無奈和痛苦。但我也永遠不會再相信那些高高在上的承諾。那些「國家」、「政府」、「秩序」,在末日面前,都變成了脆弱的幻象。他們口中的「戰略性撤退」,對我們來說,就是徹頭徹尾的拋棄。他們選擇了精英的生存,而將我們這些普通人作為「可犧牲的」代價。他們所保護的,不是人民,而是某種早已腐朽的「體制」和「特權」。

「見證者」: 我現在明白,那些在華爾街建造堡壘的富豪(他指的是【ZIF-036】中描述的「末日築巢者」),那些讓「海風號」穿梭於疫區的幕後黑手,和那些在羅馬潰敗後選擇拋棄我們的軍方高層,他們本質上沒有區別。他們都把我們這些平民,當作可以被放棄的棋子。他們的世界,從來就沒有我們的位置。而北韓的「靜默」? (他眼神中閃過一絲深思。) 那也許就是他們徹底完成「犧牲」後的結果吧,一個被舊秩序完全控制,或者徹底滅絕而外界毫無所知的地方。這比南韓的混亂,或者我們義大利的悲劇,更加令人不安,因為那裡沒有聲音,沒有反抗,只有無盡的黑暗。

「見證者」: 我現在只想活下去,和那些願意互相信任、互相幫助的人一起。我們不再需要那些虛假的承諾和自上而下的「保護」。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信任,以及一個由我們自己建立起來的,屬於所有人的新世界。我們是「見證者」,我們見證了舊世界的崩塌,也將見證新世界的誕生。這就是我的感受。


訪談後記:

馬西莫「見證者」的證詞,為 ZICF 提供了最直接、最深刻的平民視角。他親歷「羅馬潰敗」的痛苦經歷,揭示了在末日危機下,民眾對政府與軍隊的信任如何被無情地擊碎,以及這份背叛感如何轉化為對舊秩序的徹底反思和對自力更生的覺醒。這份報告不僅是對人性的深刻剖析,也是對 ZICF 重建社會秩序工作的巨大警示:信任的重建將是漫長而艱鉅的任務。

「見證者」對北韓「靜默」的直覺判斷,以及他所經歷的政府與軍隊的拋棄行為,與之前 ZIF 系列報告中關於「影子網絡」操控與「階級犧牲」的線索形成了可怕的呼應。這再次證明,病毒固然可怕,但人類內部固有的階級矛盾、資訊壟斷和權力漠視,才是加速文明崩潰的根本原因。ZICF 將把這份報告作為重要依據,在重建倖存者聯盟的同時,也將投入更多精力,彌合被撕裂的社會信任,並繼續追查那些在背後操縱一切的「影子網絡」,防止他們利用這份背叛來構建他們所謂的「新世界秩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真是可怕 活下去變成一種奢望
Arthur說書不說廢話-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20
林燃(創作小說家) 不知道有希望然後在絕望比較慘還是乾脆徹底絕望
avatar-img
Arthur說書不廢話
5會員
76內容數
歡迎來到《Arthur說書不廢話》—把知識變行動的沙龍。 拆書、筆記、創作、生存。說書不說廢話,小說不寫廢文。一起把書變成武器,把想像變成生存之道。
Arthur說書不廢話的其他內容
2025/06/14
【分類:最高機密 – 僅限 ZICF 分析師及高級指揮官查閱】 【報告日期:20XX 年 11 月 5 日】 【撰寫人:ZICF 分析師小組,指揮官艾爾莎·里德(Elara Reed)批准】
2025/06/14
【分類:最高機密 – 僅限 ZICF 分析師及高級指揮官查閱】 【報告日期:20XX 年 11 月 5 日】 【撰寫人:ZICF 分析師小組,指揮官艾爾莎·里德(Elara Reed)批准】
2025/06/13
【分類:最高機密 – 僅限 ZICF 分析師及高級指揮官查閱】 【報告日期:20XX 年 12 月 28 日】 【撰寫人:ZICF 情報分析官 羅伯特·格蘭特(Robert Grant),指揮官艾爾莎·里德批准】
2025/06/13
【分類:最高機密 – 僅限 ZICF 分析師及高級指揮官查閱】 【報告日期:20XX 年 12 月 28 日】 【撰寫人:ZICF 情報分析官 羅伯特·格蘭特(Robert Grant),指揮官艾爾莎·里德批准】
2025/06/12
【分類:最高機密 – 僅限 ZICF 分析師及高級指揮官查閱】 【訪談對象:[已匿名化] 馬庫斯·韋斯(Marcus Weiss),前都會區頂級對沖基金經理私人保鑣,代號「看守者」】 【訪談時間:20XX 年 10 月 20 日,上午】 【訪談地點:統一倖存者聯盟(USA)臨時審訊室,某廢棄數據中心
2025/06/12
【分類:最高機密 – 僅限 ZICF 分析師及高級指揮官查閱】 【訪談對象:[已匿名化] 馬庫斯·韋斯(Marcus Weiss),前都會區頂級對沖基金經理私人保鑣,代號「看守者」】 【訪談時間:20XX 年 10 月 20 日,上午】 【訪談地點:統一倖存者聯盟(USA)臨時審訊室,某廢棄數據中心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已故前美國空軍幽浮(UFO)研究顧問的天文學家海尼克博士對幽浮近距離目擊報告的分類之一。
Thumbnail
已故前美國空軍幽浮(UFO)研究顧問的天文學家海尼克博士對幽浮近距離目擊報告的分類之一。
Thumbnail
一年前,政府在某個沙漠中, 發現到一座從來沒有被證實過的神祕遺跡。 政府陸續派遣許多考古學者前往考察, 然而這座遺跡彷彿有股無形的力量, 只要一過了70分鐘, 派過去的學者對外通訊就會完全失靈, 猶如人間蒸發一般,再也沒有回來過, 這座遺跡就像黑洞般讓政府感到困惑…
Thumbnail
一年前,政府在某個沙漠中, 發現到一座從來沒有被證實過的神祕遺跡。 政府陸續派遣許多考古學者前往考察, 然而這座遺跡彷彿有股無形的力量, 只要一過了70分鐘, 派過去的學者對外通訊就會完全失靈, 猶如人間蒸發一般,再也沒有回來過, 這座遺跡就像黑洞般讓政府感到困惑…
Thumbnail
當威爾森警官看見這座深入地底五百米之下的實驗室時,他原本擔懮的心情居然一掃而空!因為與之前那個實驗室相比,這裡的設備比W.C.A與深井集團的設施還要更高級和齊全!而且一踏入這裡就能看見的十多面巨大電腦熒幕,裏面所呈現的畫面竟然是世界各地最重要和最多人聚集的繁華城市!威爾森警官看着這些熒幕時驚嘆的說道
Thumbnail
當威爾森警官看見這座深入地底五百米之下的實驗室時,他原本擔懮的心情居然一掃而空!因為與之前那個實驗室相比,這裡的設備比W.C.A與深井集團的設施還要更高級和齊全!而且一踏入這裡就能看見的十多面巨大電腦熒幕,裏面所呈現的畫面竟然是世界各地最重要和最多人聚集的繁華城市!威爾森警官看着這些熒幕時驚嘆的說道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卡洛琳.班克勒, 納維德.莫迪里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規格:256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7051 第2篇心得(21到88頁) #古怪的群體生活 才過
Thumbnail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卡洛琳.班克勒, 納維德.莫迪里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規格:256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7051 第2篇心得(21到88頁) #古怪的群體生活 才過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我們作為讀者,在書中追尋的是什麼?是充滿異想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觀、還是為社會問題提出的假設性解答?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我們作為讀者,在書中追尋的是什麼?是充滿異想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觀、還是為社會問題提出的假設性解答?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昨晚看了文昭老師的思緒飛揚影片,有一集影片提到「地球是監獄」的科學發現。我覺得非常有意思,所以想來寫一篇我自己看了幾則相關資訊的新觀點,或者應該說是一個整理眾多說法之後的觀點。
Thumbnail
昨晚看了文昭老師的思緒飛揚影片,有一集影片提到「地球是監獄」的科學發現。我覺得非常有意思,所以想來寫一篇我自己看了幾則相關資訊的新觀點,或者應該說是一個整理眾多說法之後的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