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木馬的另一邊》(De L’autre côté du carrousel))
圖、文/Teresa Arroyo Corcobado
思緒卡在書名的第一個字「de」上許久,一個簡單的介系詞、部分冠詞,在這兒究竟起了什麼作用?把故事看一圈後,決定拿掉「來自」或「關於」二字,似乎就是「旋轉木馬另一側」的種種。到國資圖參加講座,在比利時資料中心翻書,單憑封面就決定借回來細讀,但認真一看……圖文搭配弱了點。
先介紹故事梗概:主角Olivia怕很多東西,怪物、昆蟲、黑暗、人群…等,而這天她和爸媽要去遊樂園玩,她惴惴不安—既興奮又恐懼。
Olivia喜歡遊樂園的氣墊城堡、釣鴨遊戲、駱駝賽跑,還有最好吃的「愛的蘋果」(les pommes d’amour,一種類似糖葫蘆的甜食,只是糖衣裹的是蘋果。)
來到旋轉木馬前,小女孩怯步了!她想搭那架漂亮的飛機,但害怕飛到旋轉木馬另一邊時,飛得太高,又看不見爸媽,會不會「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最後迷失在人群中。
神奇的事發生了:手上的「愛的蘋果」開口勸Olivia:「大家都有害怕的時候,而我會一直陪著你。」
於是女孩頻頻回頭看著爸媽,然後搭上那架飛機,起飛~飛到旋轉木馬的另一邊~~~
連續六個無字跨頁,描繪旋轉木馬的另一邊,Olivia鳥瞰的視界,直到著陸落地。女孩迫不急待地遙想著下一次遠行,是到沙漠還是高山呢?
明白這是描述跨出勇敢一步的「穿越」劇:在旋轉木馬上,從看得見爸媽的這一頭,轉向父母身影消失的另一邊。但文字嫌冗贅,第一段刪掉也無礙故事推展。「愛的蘋果」說話顯得突兀——這只是文字部分。
前面細訴遊樂場內部是為後面跨越遊歷場景鋪墊,這一點圖文有互相應和。但焦點是Olivia的惶恐,圖像上嗅不出來。構圖繽紛,元素極多,畫面上找不到「小女孩的情緒」——或許創作者就是故意彰顯「自身渺小」,在群體中很容易消失、沒有存在感吧!
早先分享過同作者的《樹和鳥》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Vm7eEEtk6/?mibextid=wwXIfr
她只負責繪圖,視覺語言不錯,當海報、畫卡都很適合,只是構成一則故事,力量少了些。難怪我被圖畫吸引而借了它,但讀起來稍沒勁。個人淺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