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喪禮隨著時代演變,從早期土葬動輒數周甚至數月擇日擇地、繁文縟節的流程,到近代火葬逐漸從簡,據我國內政部殯葬管理處的統計報告,國人辦喪禮平均花費的天數約莫在13~15天左右。更簡單的環保葬費時可能更短,如果不挑日子不看吉時的話,一周內完成下葬的也是大有人在。

圖片取自Unsplash
一場完整的喪禮包含哪些流程呢?
華人普遍對死亡的議題避而不談,假如今天走在路上隨機問路人,一場喪禮包含哪些流程。相信我得出的答案一定是零零落落,其實一場完整的喪禮大致可簡單分為遺體接運>豎靈>發喪>入殮>家祭公祭>出殯>撿骨安葬>進塔>返主等步驟,以下一一介紹:
1. 遺體接運:當親友嚥下最後一口氣,由醫師宣布確認死亡後。便會通知殯儀館人員前往接體,並安置於殯儀館中。2. 豎靈:豎靈是華人的一項傳統習俗,簡單來說就是豎立一個靈位,讓亡者在死後依附在牌位之上,能有個暫時的棲身之所。同時會設置靈堂,地點則可從自家、殯儀館或是禮儀公司提供織會館中擇一。豎靈後家屬要在治喪期間守靈,並協助前往弔唁之親友進行焚香、獻花等事宜。
3. 發喪:現代人可能比較少說發喪,簡單來說就是印製訃聞並告知親友逝者的死訊。訃聞中也須紀錄告別式的時間、地點,方便親友前往弔唁。
4. 告別式:可說是喪事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逝者過世後最重要的一場儀式。告別式的形式可根據家屬信仰之宗教辦理,通常會由法師或牧師主持,分為家祭和公祭。家祭顧名思義由逝者親屬進行祭拜,公祭則是由同事、朋友等進行祭拜。有些政治人物也可能前往公祭,以達到里民服務之功效。家祭和公祭結束後便會向逝者做最後一次道別,並進入下一個流程-出殯。
5. 出殯:告別式結束後,接下來就是喪禮流程的尾聲。出殯時會有禮儀人員引導禮車前往火葬場,親友則在車後尾隨。移靈到火葬場後,法師會引導家屬做法事和祭祀,接著工作人員便會將靈柩推入火爐中,火化約莫1~2小時,家屬可在旁歇息等待。
6. 撿骨安葬和進塔:火化完成後,會象徵性的將遺骨夾入骨灰罈中,是為撿骨。流程結束後便會將骨灰罈安置於靈骨塔或祠堂。
7. 返主:安葬完成後,家屬會將神主牌請回家中安置,也就是所謂的返主。神主牌會供奉在靈桌上,擺放供品後可請法師或道士誦經,焚香祭拜,是為安靈。
其他:以上流程走完後,一場喪禮即告結束。後續當然還有百日、對年以及合爐等流程。每一年的慎終追遠,忌日、清明節等祭祖的節日也不可忘。親人雖然離開了,身體腐朽燒盡了,但只要我們帶著一顆緬懷的心,他們也將永遠活在我們的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