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不只是自動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智慧系統走入生活,誰來定義「適當」的行為?

智慧建築,曾被視為通往節能、健康與效率的未來藍圖。當感測器、控制器與人工智慧進入牆壁之中,設計者往往期待這些「看不見的科技」能主動辨識人類需求、預測行為、執行最佳化的環境調節。

但現實是——自動不等於貼近,預測不等於理解。當這些系統真正進入住戶的生活現場,原本設計中看似完美的邏輯,卻屢屢在日常中遭遇破綻。

本文將帶您深入一項智慧住宅的田野研究,探討當智慧系統與使用者的認知、節奏與習慣產生衝突時,如何透過「人機共演(co-performance)」的角度理解這些摩擦,並轉化為重新協作的契機。


現實中的智慧建築:三種常見衝突型態

研究團隊觀察到,住戶與智慧建築之間的衝突,多半來自雙方對「適當行為」的不同判斷。這些判斷落差可歸納為三種類型:

1️⃣ 去情境化的邏輯,無法理解當下脈絡

例如深夜風扇自動啟動,雖然系統依據溫度變化調節氣流,但對熟睡中的住戶來說,這只是突如其來的噪音干擾。

2️⃣ 節能觀念的分歧

設計邏輯強調能效穩定(如恆溫),但住戶反而選擇白天關閉暖氣、傍晚才手動開啟,認為這樣更節能。此類行為無法被系統邏輯理解,也不被計算進績效評估中。

3️⃣ 系統判讀與體感落差

空氣品質達標、溫濕度平衡,但住戶仍感覺「冷風直吹」、「燈光突兀」。數據與感受脫節,成為住戶改用手動控制的主因。

這些衝突指出:所謂「智慧建築」若僅依賴預設參數與運算邏輯,最終將淪為「不懂人」的自動化系統。


當生活出現摩擦:使用者如何展開調整與重構?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衝突並未使住戶放棄科技,而是促使他們發展出多元的應對策略,形成一種「再協調(reconfiguration)」行為:

✅ 自主操作(Do-it-yourself)

住戶透過提早開啟設備、設定排程、開窗通風等方式,手動「配合」系統節奏,使其更貼近自身生活節奏。

✅ 改變環境配置

如增設布簾遮蔽感應器、更動燈具擺設、加裝輔助暖器,讓原系統的運作條件產生變化,進而達成間接調控。

✅ 深層調整設定

技術能力較高者甚至會進入隱藏介面或技術後台,修改燈光延遲關閉時間、通風模式等,以微調系統邏輯。

這些行為不只是操作策略,更是一種「日常實踐下的介面再創造」,住戶實際上是在重新設計智慧建築如何與自己生活協作


真正的介面是實踐出來的關係,而不是螢幕上的按鈕

我們進一步思考傳統「介面」的定義:介面不只是控制面板或手機App,而是一種透過身體與行為、感官與空間,在實踐中被構築的互動模式。例如:

  • 🌬️ 用腳感受地板溫度判斷暖氣狀態,而非查看溫度面板。
  • 🪴 根據植物葉面變化決定是否需通風,植物成為「訊號源」。
  • 🛋️ 調整家具位置改變感測器判讀邏輯,形成新的空間回應模式。

這些行為與系統之間的關聯,構成一種「非預設、動態生成」的介面:互動不是透過點擊發生,而是透過生活習慣、情境感知與物理行動所「實踐出來」。


讓建築與住戶一起生活,而不是各說各話

1.「智慧建築」若無法回應人類的生活多樣性與行為彈性,其智慧終將成為負擔

2.真正的智慧,不在於預測行為,而在於能允許例外、理解偏好、學會調整、支持參與

3.未來智慧建築的設計重點,應從「怎麼讓系統更聰明」,轉向「怎麼讓人與系統更能協作」。這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一種設計哲學的轉向。


📌 反思時間:智慧建築共演策略速覽

✅ 不再追求使用者「遵守系統邏輯」,而是系統「理解使用者語言」。
✅ 設計介面不限於面板與App,更涵蓋日常行為與身體感官。
✅ 衝突是價值差異的浮現點,也是共演關係的起點。
✅ 共演建築強調「能被協商」、「容許手動」、「支持錯誤」的互動空間。
✅ 維護團隊與設計團隊需建立「後設調整機制」,讓住戶行為可回饋至系統優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智慧建築顧問的沙龍
0會員
40內容數
本部落格聚焦於智慧建築設計、能源管理、物聯網應用與永續建築策略。透過實務觀點與產業觀察,分享建築與科技整合的洞見,助您掌握未來空間的核心價值。
2025/07/02
本文提出「人與建築共演」的新觀點,強調人與系統間的有效協作。列舉綠建築常見問題,並提供基於共演設計思維的解法,包含讓使用者參與行為情境定義、納入感官經驗作為系統學習參數、將生活習慣視為互動介面、設計具調整能力等,歸納出四項共演導向的綠建築設計原則,旨在創造一座能與人一起生活、學習與成長的永續建築。
2025/07/02
本文提出「人與建築共演」的新觀點,強調人與系統間的有效協作。列舉綠建築常見問題,並提供基於共演設計思維的解法,包含讓使用者參與行為情境定義、納入感官經驗作為系統學習參數、將生活習慣視為互動介面、設計具調整能力等,歸納出四項共演導向的綠建築設計原則,旨在創造一座能與人一起生活、學習與成長的永續建築。
2025/06/30
智慧建築時代下的人機協作設計思維,探討人與科技的共演關係,並提出四大核心設計原則:可協商介面、接納衝突、允許非人行動者參與及即時協調反饋循環,旨在創造更自然、動態且富回應力的科技夥伴關係。
Thumbnail
2025/06/30
智慧建築時代下的人機協作設計思維,探討人與科技的共演關係,並提出四大核心設計原則:可協商介面、接納衝突、允許非人行動者參與及即時協調反饋循環,旨在創造更自然、動態且富回應力的科技夥伴關係。
Thumbnail
2025/06/28
在快資訊、快交易、快誘惑的時代,「慢富」似乎成了一種反潮流的選擇。但真正想要長期富足的人,往往不是靠一次的暴利,而是靠一連串清楚、穩定、持續的選擇所累積出來的結果。
2025/06/28
在快資訊、快交易、快誘惑的時代,「慢富」似乎成了一種反潮流的選擇。但真正想要長期富足的人,往往不是靠一次的暴利,而是靠一連串清楚、穩定、持續的選擇所累積出來的結果。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Thumbnail
社會設計的背後時常帶有對於特定議題的關懷、渴望的改變,究竟「設計」能夠介入社區或城市創造哪些改變?
Thumbnail
社會設計的背後時常帶有對於特定議題的關懷、渴望的改變,究竟「設計」能夠介入社區或城市創造哪些改變?
Thumbnail
文創實驗 - 何時加入觀看,都明其所以。公元2055年,人類無需工作,無論粗活細活,快活慢活,都由 AI 智能人24 小時不眠不休負責,人類進入比帝王還舒適的生活。
Thumbnail
文創實驗 - 何時加入觀看,都明其所以。公元2055年,人類無需工作,無論粗活細活,快活慢活,都由 AI 智能人24 小時不眠不休負責,人類進入比帝王還舒適的生活。
Thumbnail
文創實驗 - 科幻愛情短篇小說,何時加入觀看,都明其所以。公元2055年,人類無需工作,無論粗活細活,快活慢活,都由 AI 智能人24 小時不眠不休負責,人類進入比帝王還舒適的生活。
Thumbnail
文創實驗 - 科幻愛情短篇小說,何時加入觀看,都明其所以。公元2055年,人類無需工作,無論粗活細活,快活慢活,都由 AI 智能人24 小時不眠不休負責,人類進入比帝王還舒適的生活。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這是關於視野和個人選擇的議題。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過往被視為基礎且必須掌握的技能,如今似乎已逐漸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然而,這些技能的價值,遠不止表面上那麼簡單。 以數學和心算為例,過去這些技能被視為基本且必需的,但在當今時代,隨手可得的科技工具似乎已經取代了它們的位置...
Thumbnail
這是關於視野和個人選擇的議題。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過往被視為基礎且必須掌握的技能,如今似乎已逐漸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然而,這些技能的價值,遠不止表面上那麼簡單。 以數學和心算為例,過去這些技能被視為基本且必需的,但在當今時代,隨手可得的科技工具似乎已經取代了它們的位置...
Thumbnail
設計與工程的執行受到許多外因介入影響,如財務、勢力、認知、地位、亦或是另一種無知而再也不能像過去般單純!
Thumbnail
設計與工程的執行受到許多外因介入影響,如財務、勢力、認知、地位、亦或是另一種無知而再也不能像過去般單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