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但更有趣:大豆光敏素A揭開植物感光世界的新樣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為什麼植物知道該什麼時候發芽、伸長,甚至開花?答案藏在它們的「光敏素」裡。


光敏素是什麼?

植物不能移動,但對光卻有極高的敏感度,這是因為它們的一切生命活動都繫於光合作用。

為了捕捉陽光,植物不只要長出葉片,還演化出能「看見光」的分子機制,讓自己在複雜的光環境中做出反應。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一群稱為「光受器(photoreceptors)」的蛋白質。


而在所有光受器中,光敏素(phytochromes)最為重要,因為: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與藍光,其中紅光的穿透力強、訊號穩定;而光敏素正是專門感知紅光與遠紅光的光受器,能讓植物在黎明、傍晚或林蔭底層依然察覺光的存在與變化。


光敏素能在兩種狀態之間切換:

  • Pr(紅光吸收態):休眠或低活性狀態
  • Pfr(遠紅光吸收態):活化狀態,能啟動基因表現與發育程序


這樣的轉換讓植物能在適當時機發芽、停止徒長、甚至開花結果,是植物用來「解讀光訊號」的分子開關。


光敏素的家族中,有好幾個成員,其中phyA(光敏素A)是最靈敏的一種,負責偵測極微弱的光訊號,特別是在清晨、深林或遮蔽環境中。


幾乎所有開花植物都擁有 phyA,並且具有以下共同功能:

  • 感知遠紅光,協助種子發芽與去白化(de-etiolation)
  •  進入細胞核後與轉錄因子 PIF 結合,調控下游基因表現
  •  負責「極低光強度反應(VLFR)」與部分「高強度遠紅光反應(HIR)」


但是,與阿拉伯芥(我們的明星模式植物)phyA相比,大豆的 phyA 又不太一樣。


首先,阿拉伯芥的phyA與光週期開花調控關係不大。在阿拉伯芥,這部分主要由 phyB 掌管;但是大豆的phyA卻與光週期開花調控息息相關。也因此,大豆的phyA會抑制FT 等與開花相關的基因。


其次,阿拉伯芥只有一個phyA,但是大豆有好幾個。


有趣的是,阿拉伯芥是長日照植物,而大豆是短日照植物。會不會是因為這樣才讓phyA管理開花的功能呢?會不會所有的短日照植物都這樣呢?


不是的。同樣是短日照的水稻與玉米,並沒有讓phyA來主管這個功能;而同樣是短日照又是雙子葉植物的煙草,則是由phyA與phyB共同掌管這部分。


過去的研究發現,在大豆中,一個名為 E4 的基因實際上就是一個 phyA 類光敏素基因(GmphyA2),負責感知日長並抑制開花。這套「E1–E4 抑制模組」是大豆獨有的演化路徑,讓它能夠精準控制開花時機,適應不同緯度的栽培需求。


這不僅讓大豆在農業上有很高的育種潛力,也讓科學家開始重新思考:phyA 的角色,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元。


大豆 phyA 的結晶結構:一窺分子如何看見光


2025 年,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成功解析了大豆 phyA 的三維結構,不僅在冷凍條件下達到 1.58 Å 的解析度,更首次利用 XFEL(自由電子雷射)在常溫下捕捉到 Pr 與 Pfr 兩種狀態的結構變化。


這些高解析度的影像讓我們第一次直接觀察到,三項特別的結構發現!


首先,在Pfr 狀態下,大豆光敏素A的結合口袋是向外開放的。研究團隊認為,開放的結合口袋能更容易讓 PIF 類轉錄因子結合,有利於訊號傳遞。這是一種與細菌光敏素的「封閉型口袋」截然不同的構型調整方式。


其次,過去已知,在紅光照射時,光敏素的色素分子的碳15-16的雙鍵會發生翻轉,於是旁邊的D-ring 也就跟著翻轉。


但是,D-ring的翻轉有可能是順時針(從平面的下方往上方)、也有可能是逆時針(從平面的上方往下方)。過去在阿拉伯芥 phyB以及細菌 DrBphP看到的都是順時針,那麼大豆的光敏素A呢?

研究團隊看到,大豆的光敏素A在被紅光照射後,發生的是「順時針翻轉」。不要以為這個實驗很容易做,它需要在用紅光照射光敏素之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拍照;而且要重複這個動作許多次(只有時間點不同),才能收集到一系列的照片。


這個超短時間(fs到ps)的快照,不是一般的相機能做的,而是要用XFEL(自由電子雷射)來做;這個設備,全世界沒有幾個地方有。


另外,還需要一大堆可以用來拍照的結晶(照一次就不能用了)...所以這真的是很不容易啊!


最後,他們觀察到,在紅光照射後兩個酪胺酸(Tyr242 與 Tyr269 )協同旋轉,造成大豆光敏素A的吸收光譜紅移與螢光變化,也為持續活化光敏素(constitutively active phytochrome)突變株(酪胺酸Y→組胺酸H突變)的性狀提出了結構解釋。


這些結構變化不僅是分子層級的轉換,也讓我們對於了解植物如何「把光訊號變成行動」的關鍵環節,提供了更多的解釋。


當我們以為自己已經理解了光敏素的角色時,大豆讓我們看見了它不只是一個感光蛋白,更是一個能整合光與生長訊號的分子開關。它的「不同」,不只是物種上的差異,而是揭示出植物在演化過程中,如何把同一種感光工具轉化為更有趣、更細緻的生理調控機制。


這不只是大豆的故事,也是「植物如何讀懂光」這門語言的下一章。


參考文獻:

Nagano, S., von Stetten, D., Guan, K. et al. Pr and Pfr structures of plant phytochrome A. Nat Commun 16, 5319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0738-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71會員
910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6/23
素食一直都被當作健康生活的代名詞,至少在歐美社會,聽到吃素,大概都會想到是為了健康。但是,根據最新發表於《npj Aging》的中國研究,答案可能沒那麼簡單。 到底吃素對健康好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2025/06/23
素食一直都被當作健康生活的代名詞,至少在歐美社會,聽到吃素,大概都會想到是為了健康。但是,根據最新發表於《npj Aging》的中國研究,答案可能沒那麼簡單。 到底吃素對健康好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2025/06/22
啤酒有苦味,但是你知道古早古早的啤酒其實並不苦嗎? 啤酒會苦,是因為加了啤酒花的關係; 而且,一定要還沒授粉的啤酒花喔! 這就讓種植的時候的性別選擇很重要! 最近研究啤酒花的性別演化,有了有趣的發現!
Thumbnail
2025/06/22
啤酒有苦味,但是你知道古早古早的啤酒其實並不苦嗎? 啤酒會苦,是因為加了啤酒花的關係; 而且,一定要還沒授粉的啤酒花喔! 這就讓種植的時候的性別選擇很重要! 最近研究啤酒花的性別演化,有了有趣的發現!
Thumbnail
2025/06/22
你還記得老師教我們:人類與果蠅的性別由Y染色體決定。 我們都就這麼相信了,但最近才知道:性別的決定,除了XY系統這類,還有所謂的「X/A 比例系統」嗎? 最近對啤酒花的研究發現,啤酒花的性別決定,也很類似於「X/A 比例系統」; 更讓人驚訝的是:果蠅的性別決定,其實不是XY系統喔!
Thumbnail
2025/06/22
你還記得老師教我們:人類與果蠅的性別由Y染色體決定。 我們都就這麼相信了,但最近才知道:性別的決定,除了XY系統這類,還有所謂的「X/A 比例系統」嗎? 最近對啤酒花的研究發現,啤酒花的性別決定,也很類似於「X/A 比例系統」; 更讓人驚訝的是:果蠅的性別決定,其實不是XY系統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對光合自營生物來說,沒有比準確的看到光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植物不只是要看到有光沒光,還要看到光的強度、光的顏色,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適當的反應。 也因此,植物有一整套的光受器來對不同波長的光作出反應。其中,對紫外光的反應,特別有趣。
Thumbnail
對光合自營生物來說,沒有比準確的看到光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植物不只是要看到有光沒光,還要看到光的強度、光的顏色,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適當的反應。 也因此,植物有一整套的光受器來對不同波長的光作出反應。其中,對紫外光的反應,特別有趣。
Thumbnail
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會影響到它們能進行多少光合作用,而葉片角度可以影響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所以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通常葉片「站」得越直,收到的光就越少,產量就越低。而種得密了,葉片站得越直,當然產量就會下降。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要調整葉片角度,好讓農作物的產量上升。
Thumbnail
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會影響到它們能進行多少光合作用,而葉片角度可以影響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所以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通常葉片「站」得越直,收到的光就越少,產量就越低。而種得密了,葉片站得越直,當然產量就會下降。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要調整葉片角度,好讓農作物的產量上升。
Thumbnail
夏天對不少植物來說是個「難過」的季節,然而也有一類堪稱草花界「王者」的耐熱植物,它們對炎熱氣溫有很強的抵抗性。當中也不乏顏值較高的花卉。照片裡的植物大家都認識嗎?
Thumbnail
夏天對不少植物來說是個「難過」的季節,然而也有一類堪稱草花界「王者」的耐熱植物,它們對炎熱氣溫有很強的抵抗性。當中也不乏顏值較高的花卉。照片裡的植物大家都認識嗎?
Thumbnail
光合作用需要葉片照光,葉片的角度會影響到植物能不能接觸到足夠的光來進行光合作用。最近的研究發現,透過基因編輯改變甘蔗的葉片角度,可以讓甘蔗的產量增加!
Thumbnail
光合作用需要葉片照光,葉片的角度會影響到植物能不能接觸到足夠的光來進行光合作用。最近的研究發現,透過基因編輯改變甘蔗的葉片角度,可以讓甘蔗的產量增加!
Thumbnail
沒錯! 中午用餐時間,又是我出去賞花,看看綠色植物的美好時光了,感恩喜歡種植花草的公司鄰居,讓我走去早餐店買午餐的時光,可以享受短暫的悠閒感,暫時拋下工作腦,啟動右腦的狀態,心情從均值偏低,慢慢回升到不錯的狀態 ! 喜愛綠色植物大於花朵,因為平淡卻充滿生命力的感覺,是我嚮往的人生啊 ! 舒服自
Thumbnail
沒錯! 中午用餐時間,又是我出去賞花,看看綠色植物的美好時光了,感恩喜歡種植花草的公司鄰居,讓我走去早餐店買午餐的時光,可以享受短暫的悠閒感,暫時拋下工作腦,啟動右腦的狀態,心情從均值偏低,慢慢回升到不錯的狀態 ! 喜愛綠色植物大於花朵,因為平淡卻充滿生命力的感覺,是我嚮往的人生啊 ! 舒服自
Thumbnail
以前是讀景觀系,說什麼也跟植物蠻有相關, 但從來沒什麼興趣種植栽或養活植物, 因好同事兼好朋友K搬來我的住家附近, 要在新家注入一點植栽景觀, 就突然我也一起買了一株植苔球, 本座是秘魯銀幣鐵線蕨,好複雜的名字, 喜水但不能過濕會爛根, 要通風又不能吹風,也不能太熱, 以為是
Thumbnail
以前是讀景觀系,說什麼也跟植物蠻有相關, 但從來沒什麼興趣種植栽或養活植物, 因好同事兼好朋友K搬來我的住家附近, 要在新家注入一點植栽景觀, 就突然我也一起買了一株植苔球, 本座是秘魯銀幣鐵線蕨,好複雜的名字, 喜水但不能過濕會爛根, 要通風又不能吹風,也不能太熱, 以為是
Thumbnail
剝開的橘子瓣 透過逆光 纖維絲仿彿會呼吸般搖曳 橘子果肉透亮發光 展現新鮮誘人的氣息   圖片技巧: 採用特寫構圖 使用逆光的採光方式 背景虛化凸顯主體   拍照心得: 特寫是一種次微觀的世界 可以培養觀察力 增加日常趣味   Photo By Amoris Wa
Thumbnail
剝開的橘子瓣 透過逆光 纖維絲仿彿會呼吸般搖曳 橘子果肉透亮發光 展現新鮮誘人的氣息   圖片技巧: 採用特寫構圖 使用逆光的採光方式 背景虛化凸顯主體   拍照心得: 特寫是一種次微觀的世界 可以培養觀察力 增加日常趣味   Photo By Amoris Wa
Thumbnail
人有人性, 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個性; 不同的植物, 也有不同植物的習性。   一棵植物被翻轉之後, 還能保有它的生命週期?
Thumbnail
人有人性, 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個性; 不同的植物, 也有不同植物的習性。   一棵植物被翻轉之後, 還能保有它的生命週期?
Thumbnail
每每看到美麗的植物,就是想認識這些花花草草。 有沒有被這些粉色和紫色系
Thumbnail
每每看到美麗的植物,就是想認識這些花花草草。 有沒有被這些粉色和紫色系
Thumbnail
生命之糖:保護生物度過極端環境 海藻糖(Trehalose)於1932年,由威格斯博士將其從黑麥的麥角菌中首次提取出來,是由2個葡萄糖分子以α,1-1鍵結組合而成的非還原性雙糖,廣泛存在於動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擁有富含豐富的鉀離子以及親水性分子結構,能夠吸附水分,自然形成一道保護層...
Thumbnail
生命之糖:保護生物度過極端環境 海藻糖(Trehalose)於1932年,由威格斯博士將其從黑麥的麥角菌中首次提取出來,是由2個葡萄糖分子以α,1-1鍵結組合而成的非還原性雙糖,廣泛存在於動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擁有富含豐富的鉀離子以及親水性分子結構,能夠吸附水分,自然形成一道保護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