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Grok
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林環牆在其Facebook粉絲專頁上發表了一篇震撼文章,揭露了台灣前總統蔡英文於2025年5月17日訪問倫敦政經學院(LSE)並發表演講的真相。這場被外界關注的活動,究竟是蔡英文的光榮回歸母校,還是一個精心包裝的假象?林教授的調查顯示,這場演講並非LSE官方邀請的校園公開活動,而是蔡英文個人苦心爭取的「私人活動」(private event)。此消息一出,瞬間引爆台灣社會對蔡英文學歷爭議的熱議,也讓LSE的立場成為焦點。
蔡英文渴望LSE校園演講的背後
根據林環牆教授的文章,蔡英文自2011年起,長達15年的時間裡,一直夢想能在LSE校園內發表正式演講。回顧歷史,台灣前總統陳水扁與馬英九都曾在就任總統前,受LSE官方正式邀請,以高規格接待在校園內公開演講。這樣的活動,不僅是LSE行事曆上的正式項目,更是對演講者地位的肯定。然而,蔡英文的經歷卻截然不同。2011年6月,當時尚未當選總統的蔡英文,率領張祥慧、陳其邁、蕭美琴、張小月、謝志偉等一行6人抵達英國,準備與LSE協調一場類似的校園演講。然而,LSE高層卻未給予同等待遇。林教授指出,當時蔡英文僅能私下與校方個別人士會面,無法登上公開演講的舞台。為什麼LSE對蔡英文如此冷淡?林教授分析,關鍵原因在於蔡英文的博士學位爭議。
2011年3月,LSE前校長霍華德·戴維斯(Howard Davies)因「格達費醜聞」下台。這起醜聞涉及LSE被指控收受海外資金販賣學位,嚴重損害學校聲譽。林教授認為,LSE高層擔心,若正式邀請蔡英文,可能會讓她的博士學位爭議浮上檯面,成為未來的「未爆彈」,進一步波及學校名譽。因此,即便蔡英文多次努力,LSE始終不願敞開大門。
蔡英文LSE的私人活動
15年後的2025年5月,蔡英文卸任總統後,仍不放棄前往LSE演講的執念。她透過事前照會與多次溝通,試圖說服LSE高層給予高規格接待。然而,LSE的態度依然冷淡。最終,校方僅同意讓蔡英文於5月17日(週六)在校園內發表演講,並明確將此活動定性為「私人活動」。林教授強調,這意味著該活動與LSE官方無關,完全是蔡英文個人安排。
當天,LSE法學教授安德魯·默里(Andrew Murray)參與了這場演講。據林教授描述,默里教授帶著小抄照稿念,與蔡英文聯手完成了一場不對外公開的私人活動。林教授批評,這不過是蔡英文持續「欺騙台灣人民」的又一例證。他質疑,這樣的活動,既無官方背書,也無公開報導,究竟有何意義?
為了釐清真相,林環牆教授於2025年5月19日向LSE校長拉里·克萊默(Larry Kramer)發送了一封電郵,提出資訊請求(FOIA)。他的核心問題是:「倫敦政經學院有沒有邀請台灣前總統蔡英文於2025年5月17日(週六)訪問LSE並發表校園演講?」
經過25個工作日的等待,LSE的「資訊權利小組」(Information Rights Team)於2025年6月20日正式回覆:
「LSE是事前被台灣前總統蔡英文接洽,並被要求接待一項活動。經過蔡英文辦公室與LSE雙方之間的商討,LSE同意接待2025年5月17日的一項私人活動。」
(原文:“LSE was approached by alumna, former Taiwan President Tsai Ing-wen, to host an event. Following discussions between her office and ours, LSE agreed to host a private event on Saturday 17 May 2025.”)
林教授特別指出回覆中的關鍵詞:「approached」(被接洽)、「discussions」(商討)和「private」(私人)。這些詞語清楚表明,這場演講並非LSE主動邀請,而是蔡英文主動爭取的結果。更重要的是,LSE將其定性為「私人活動」,與校方正式活動無關。
這一回覆也解釋了為何LSE校長與法學院院長均未出席該活動,以及為何LSE官網和法學院官網上完全看不到相關報導。林教授認為,這一切都指向一個事實:LSE對蔡英文的態度,從未改變。
林環牆:LSE為何始終不認蔡英文?
林教授在文章結尾拋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為什麼LSE高層至今不願主動邀請這位曾任台灣總統的「LSE傑出校友」發表校園公開演講?他認為,答案顯而易見——蔡英文的「假博士論文門」爭議,是LSE避之不及的根本原因。
蔡英文的博士學位爭議,多年來在台灣社會議論紛紛。儘管台灣部分媒體對此避而不談,甚至為蔡英文粉飾太平,但林教授認為,LSE高層對這位校友的態度顯然不同。他直言,LSE對蔡英文的學術背景持「鄙視態度」,不願因正式邀請而捲入可能的爭議。
林教授的文章不僅揭露了蔡英文此次LSE之行的真相,也重新點燃了台灣社會對其學歷的質疑。網友紛紛留言:「這不就是自導自演嗎?」「LSE都不認她,台灣人還在被騙?」可見,這場私人活動的曝光,已在輿論場掀起不小波瀾。
這則報導首次刊登在《呷新聞》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