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營養師媽媽,白天面對顧客的健康提問,回家迎戰孩子的腸胃與體質調養問題。
「這個益生菌產品真的適合我嗎?」
「媽咪,最近起床一直流鼻水...」「麻麻,嗯嗯上不出來怎麼辦?」
這些,是不是也是你家的常見對話?
這些年,我發現益生菌幾乎成為每個家庭必備的保健品,但也最容易買錯的。
原因不外乎市面同質的產品太多、消費者對成份不甚理解或選擇困難...等等。
怎麼挑對益生菌呢?讓我們從益生菌的身份證來看起!
了解益生菌,從看懂它的身份證開始。
謝謝廣告的不斷洗腦,讓很多人對市面上流行的「比菲德氏菌」、「雷特氏B菌」、「LP33」這些菌名耳熟能詳,卻不了解益生菌的身份證組成,這也造成有些廠商在成份標示上,故意模糊化、鑽漏洞,企圖用低成本菌株來混淆消費者。
注意囉!每一株有實證、有研究的益生菌,都應該有完整的「全名」,這就是它的「身份證」,必須包含以下這四大部份:
🔍 菌屬 + 菌種 + 菌株名稱 + 寄存編號
如果你在產品成份表上看到了主要菌株的標示,缺少了任何一個部份,在選擇上就要特別當心了!
以日本森永乳業株式會社使用,具有輔助調整腸胃功能的Bifidobacterium longum BB536為例,完整寫法應該如下:
Bifidobacterium longum BB536 (NCC3001)
菌屬(民族) 菌種(姓氏) 菌株(名字) 寄存編號(身份證字號)
雙歧桿菌家族 長雙岐桿菌 研發者取名 代表來自日本
有種族、有名、有姓、有身份證號,是不是跟人類的身份證很像、更容易辨識呢?
翻開產品包裝,有找到這些資訊嗎?如果有,恭喜你! 這代表這株益生菌的「出身」與「履歷」都公開透明,甚至你還可以用寄存編號去國際微生物資料庫查詢,是否真的有這株菌與相關研究。
益生菌小教室: 什麼是「寄存編號」?
寄存編號,是各國寄存機構(英文縮寫)+寄存編號(數字)的組合。
就像是菌株去戶政事務所登記的身分字號一樣,這個號碼必須由國際或國家級機構發給。最前面的英文代號,就是不同國家的菌種保存機構簡稱,例如:
- BCRC:台灣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
- ATCC:美國典型菌種保藏中心
- DSMZ:德國微生物保存中心
以上面提到的Bifidobacterium longum BB536菌株為例,NCC3001就是該菌的身份證字號。有這些編號,表示這株菌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真的存在、可以查得到的菌。
營養師怎麼挑?給媽媽的實用教戰手則✅
跟客戶或媽媽朋友分享時,我常提醒他們,選益生菌不要先看包裝(美觀不代表功效)、只看菌數多寡(越多不見得越好)、先看價錢(貴不見得是貴在品質上),怎麼挑最實際呢?以下四點提供各位做參考:
1.是否擁有完整菌株身份證
茫茫人海中,找人若只憑姓氏,就像亂槍打鳥。益生菌同理可證,如果只寫「乳酸菌」、「嗜酸乳桿菌」這類姓氏,卻沒寫菌株名字,就無法確認你吃的到底是哪株菌?是否有廣告所說效果?或造成吃菌反而傷身的反效果?
2.菌株是否做過研究並發表文獻
益生菌產品除了要看菌株全名外,還要看有沒有出示、該菌株的研究文獻,因為以該菌株為主,所做的實驗才能證實它的功效。有些廠商自己篩選出一支菌株,命名後就拿來打廣告,卻沒有做任何研究與實驗,也查不到可靠資料。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3.產品使用菌株,是否和研究文獻是同一支
有些廠商,因為成本或其它考量,號稱該益生菌有文獻中提及的功效,卻使用了「相同菌種,不同一支菌株」,投機取巧,藉著許多人對菌種、菌株的概念不甚了解的狀態下,損害消費者知與食用的權益。
4. 標示寄存編號的產品,有沒有附證明文件
因為寄存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公開寄存、秘密寄存、專利寄存。由於大多數廠商使用的秘密寄存(完全保密),與專利寄存(申請專利核准後公開),是沒有辦法透過寄存編號去查詢的,所以有沒有證明文件是非常重要的。
營養師生涯這些年,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這產品成份ok嗎?」、「我適合吃嗎?」、「你有沒有更好的推薦?」
對我而言,最好的保健食品,也許不是廣告鋪天蓋地、價格高貴高級、強調用的原料多好多好的,而是有良心、成份標示清楚,認真為消費者負責的那一款。而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更該自己親身了解才放心。
站在媽媽的角度來看,為孩子把關的產品一定要安全、有效、來源清楚。
所以下一次挑選益生菌,別忘了提醒自己,
「這隻菌,請問身份證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