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因為朋友引薦的機緣,我有過一次極為難忘的人類圖服務經驗,說是服務,也不盡然,程度上更接近交流。
對方和我分享了深刻的情感經歷,牽動我想起自己的。於是,我寫下《Soulmate》這篇文章,記錄著自己年少而久遠的往事。
沒想到,這篇文章,意外獲得不小的迴響。有好長一段時間,粉專的私訊裡,總靜靜躺著一些費盡思量的關係纏繞,在割捨與承接之間,左右為難。我記得,許多故事的開頭都是,類似相見恨晚的感嘆。因此寄盼人類圖可以提供情緒的出口、明確的答案。
從人類圖的角度來看,的確可以解釋人與人之間、看似莫名的能量牽引和衝撞。但是,一個人如何「定義」關係、「選擇」在關係裡的位置,終究得依靠自己的覺察及衡量。
那些私訊裡,除了相見恨晚的遺憾,更多的出於良心道德的譴責。在穩固關係以外,遇上Soulmate,變成了一種「過錯」,只能放手任其「錯過」,明明知道要放下心,但又不甘心、揪著心,感覺自己更加罪過。
朋友們,我都明白,雖然我沒有答應你們任何一個人,以人類圖合圖的觀點,來給予答案。那並不代表我不能感同身受這樣的情緒。我只是不認為,這樣的情緒,應該藉由他人之力,被消停、及引導。
既然稱之為Soulmate,可見它是一份多麼貴重的靈魂功課。那麼,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有資格去領受這份靈魂深處的課題。學會直面靈魂的共振,與之共處,但別震碎了自己和對方的靈魂。
我很願意做的,是和你們分享自己的觀點:我從來不把Soulmate當成「過錯」,更不覺得就算身陷其中,有甚麼「罪過」。在人生的時空維度裡,每一次「遇見」,都是不早、也不晚的「照見」。
「照見」你的美好、獨特,也「照見」你的軟弱、匱乏。
把握來自Soulmate的這份「照見」,認真看待自己的美好、獨特;更善用這份「照見」,細細思索,伴隨靈魂共振而來的魂牽夢縈,有多少成分,是來自深處的軟弱、和其他層面的匱乏。
我從來不期待Soulmate要來「回應」我的美好、獨特,必得放棄穩固的甚麼來「擁有」我。因為,「擁有」,並不是靈魂伴侶的必要終點。
透過清朗而沉靜的「照見」,讓我充分相信、盡情發揮自己的美好、獨特,就是這段靈魂遇見,最圓滿的「成全」。
而關於靈魂緊密相依時,所迸發的心神動搖,你可以盡情、難免耽溺,但你要想想,這個人,之所以讓你如此難以把持自己,會不會是因為,你在他的身上,看到那個你一直很渴望、卻始終沒有成為的自己?
如果,你們終究無法在世俗的規範裡,真正走在一起,那麼,你可不可以,先努力成為,那個你很想成為的自己?直視你的軟弱,軟弱並不可恥;匱乏不會永遠匱乏,只要你懂得要求與給予。
愛,不只有兩情繾綣這種模式,也有的愛,是經由一刻交會,來打亮我們最好的樣子。
能夠愛得靠近,是緣分,也是福氣;知道自己愛著,卻知所節制、不以靠近之名而狂奪豪取,失了對方與自己,是我們能為soulmate付出的體面、和珍惜。
祝福我的朋友們,能因為Soulmate,更親近愛的全貌、與本質。
想看看《Soulmate》這個故事的朋友,我也連同新的Podcast集數,將連結一併放在留言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