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我準備幫小步換尿布,她卻突然抬頭看著我,說了一句:「我不喜歡媽媽,我喜歡爸爸。」聽到這句話的瞬間,我的心像被什麼輕輕地刺了一下。
我勉強自己不動聲色地說:「那妳去找爸爸換尿布啊!」小步毫不猶豫地回了句:「好~~」,接著就拿著尿布跑去把還在睡覺的爸爸叫醒。
我愣了一下,有些心酸,卻還是默默走進廚房開始準備早餐。
為什麼我要跟一個2歲孩子這麼認真?她不過是說出當下的想法,為什麼我卻覺得那麼受傷?
也許,這不是第一次累積的情緒爆發,而是一個累積很久、沒人看見的疲憊。
我是那個盡量每天煮三餐、就算外食也會挑選沒有太多添加物的食物、盯著作息表堅持孩子九點以前上床的媽媽。 我嚴格,不是因為喜歡控制,而是因為我太在乎,太希望孩子好。
但步爸不一樣,他給的自由很多,也沒那麼多的原則。甜的、冰的、炸的、各種添加物的、不健康的,他自己很愛吃,孩子常常看到他在吃也想吃,他就會給。
晚上九點、十點,小步還精神百倍,他也會放任她繼續玩到十一、十二點,常常在一旁邊滑手機邊放任她玩。他不是不愛孩子,只是他總是先顧自己的節奏和需求。而我,是那個想著「孩子現在該吃什麼、該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那個人。
我堅持健康原則、守護她的作息、注重她的安全,這些努力是無聲的;但份量卻很沉重,孩子常常抗拒,我也因此常常被當成「壞媽媽」。
我不是因為那一句話受傷,而是因為那一刻讓我覺得,自己全心全意的付出好像被忽略了。
我開始反思,我是不是太嚴格了?是不是不夠有彈性?
當一個人必須同時扮演「有愛的陪伴者」與「堅定的守護者」,要怎麼永遠都溫柔呢?
也許我該學著,不把孩子的一句話當成對我的否定。
她只是還小,還不懂媽媽的愛,常常是藏在堅持與拒絕裡的。
她還不懂,媽媽總是那個在身後默默撐著的人。
但我想,總有一天她會知道的。
而我,也會繼續練習,溫柔地放過自己一點。

你曾經也有過「一句話就被刺傷」的時刻嗎?
留言和我說說你的故事吧!讓我知道,這份愛的辛苦,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