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耕了兩個多月,才赫然發現已經來到六月的最後一天,今年又糊里糊塗地用掉了一半。這陣子耳朵依舊忙碌,努力找空檔想把還沒跟上進度的新歌聽完,或是好好認識金曲獎入圍名單上陌生的名字。聽得很多很雜,有時卻覺得音樂只是流過身體,沒有在心上留下痕跡。
在日常運作與保持敏感之間找到平衡,依然是一直在努力練習的課題,最大的體悟是無論再怎麼努力,或許永遠跟不上這個世界運轉的速度,那就乾脆按照自己的步調前進,讓心帶著我到該去的地方、遇見適合的人。
能有源源不絕的好音樂一直出現在身邊,始終是件幸福的事,執拗的心不甘讓喜歡的作品只是過客,所以趕在六月的尾巴整理一些上半年一直反覆播放的,也算是為這段日子留下一個得以回望的註腳。
...
▸ 陳嫺靜〈Wui (arranged by Charles Chang)〉

如果要選一張上半年度的MVP,個人私心首選絕對是嫺靜。從上一張《輕輕》EP 之後等了四年,期待已久的專輯終於在今年孵出來了,而且不發則已,一發就是兩張,同樣的詞曲製作成了截然不同的雙專輯版本。
Bandsound 基底的《如果每天都可以 happy happy 誰想要sad:)) - 一起去度假》由李權哲擔任製作人,Beats 導向的《如果每天都可以 happy happy 誰想要sad:*- 合作的秘密》則和不同的 beatmaker 合作,兩張都充斥著滿滿的嫺味,聽起來奇形怪狀,卻讓人無法控制地上癮。
「請讓海浪校正我的聽覺 請讓眼淚洗淨我的雙眼 請讓感覺再次回到我身邊」
記得當初聽完發片專場,這句簡單卻有重量感的歌詞在心中沖刷了好久,一直到過幾天專輯上串流後完整聽過,仍然是這首在腦中盤旋不去。再後來,這首歌陪我走過了一段辛苦的日子,輕柔的鋼琴總能輕輕觸碰心中某個很純粹的角落,提醒著我一切的感覺都是真實的,不要否定它們的存在,就像擁抱海浪那樣去擁抱它們。
同場加映:〈New notes (prod. by 鄭昭元 ZAOYUAN)〉
▸ 甜約翰〈不小心愛上你 (A Plus Ver.)〉

原先只是在社群上與粉絲的互動,團員們從留言中挑選一首歌曲,臨時錄製簡易編制的版本作為情人節的小驚喜,卻意外開啟了一發不可收拾的靈感,最後發展成了《A Plus》EP,以不插電 (Acoustic) 方式重新詮釋過去的五首代表作,創造出獨有的「Acoustic Plus」風格。
〈不小心愛上你〉原版算是樂器鋪得蠻綿密飽滿的一首,改編成木吉他調性後質地更乾淨,襯托出雙主唱的清澈聲線,同時卻還是保有輕電氣的氣質,而且動態感依舊很好。能打破一首歌既定的編曲框架,賦予全新的模樣,一直是我很佩服的事情,整張專輯都非常值得一聽。
▸ 庸俗救星〈我不想跟你結婚〉

從 2021 年第一張專輯《末日倒數的庸俗週記》,聽到今年這張《Little Battle》,像是經歷徹底被人生打敗的過程,曾經懷著把末日活成明日的無畏與衝勁,走過末世才發現混亂就是生活的本質,於是那份壯烈的心情逐漸收斂為每一場日常戰鬥中的微弱抵抗。
那種狀態如同從〈Marry Me〉至死不渝的堅定承諾,那時還有說著永遠的勇氣,到〈我不想跟你結婚〉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試著投入一場沒有結果的戀愛,在太大的世界裡和你一起走一段,然而不管是哪一種愛,那都是當下所能給出的所有。
同場加映:〈拖延症*〉
▸ 163braces〈沒有人回答的問題〉

自 YouTube 翻唱逐漸在網路上累積高人氣的 163braces,在今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海螺記》,除詞曲創作外更獨挑大梁擔任製作人,跨足音樂圈的初試啼聲之作,聲線表現與音色選擇卻絲毫不顯生澀。
從貝殼共振般的頻率開場,跟著九則寓言式的故事漂流在汪洋中,如同撿起一顆海螺側耳傾聽,內心的孤獨、徬徨、自我懷疑在四起的電子聲響中折射迴盪,專輯尾聲回歸真實器樂的質地,留下自問自答的殘響。
同場加映:〈找〉
▸ Jasmine Sokko〈Burnout Dynasty〉

其實電子樂並不算在個人常聽的守備範圍內,但最近重播率最高的中毒作品,竟然是來自新加坡電音創作人楚晴 Jasmine Sokko 的首張專輯《BURNOUT DYNASTY》。
從吳青峰的〈(……侏儒之舞)〉開始認識她,很喜歡她在音色選擇上能建立宏大寬廣的世界觀,歌聲卻仍保有一絲柔美,能感受到細膩經營每個咬字與氣息的舉重若輕。專輯以「亞洲未來主義」為概念,反映她成長的文化經驗,不難發現藏著中國風、日式等東方色彩的影子,同時又完美融入俐落的現代感。
同場加映:〈Shangri-La〉
▸ 鄭宜農〈牽我〉feat. Chunho

宜農的第一張台語專輯《水逆》從語言學作為文本出發,書寫語言和自我的關係,記錄了找回母語的過程。在做完那張專輯後,她深知和這個語言之間的關係還未結束,於是又有第二張台語專輯《圓缺》的誕生。
她以往的作品總會傾向走向明亮的地方,然而來到這個階段,她說她開始有能力處理一些陰暗的部份,因此想用這個對她而言帶著缺憾的語言,去寫那些還沒能被說出口的故事——關於生死、關於情感的殘缺與歷史的傷痛,最終將這些未竟之語化為人世間的圓與缺。
個人對於她近年在電子樂方面的嘗試和野心覺得很新鮮,但不得不承認,第一次聽就被深深唱進心裡的,仍然是一首最簡單真摯的情歌。不同於〈親愛的〉那樣懇切濃烈、掏心掏肺,〈牽我〉更像是穩定的細水長流,被打動的原因,大概是來自與自己期待的感情關係微妙地吻合,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卻仍能彼此依靠,走過各自的風景。
同場加映:〈真罕得想起來〉
▸ 柏霖 PoLin〈允許萬物破碎〉

讓柏霖首度入圍金曲就叩關歌王的第二張專輯《允許萬物破碎》,在還未閱讀專輯文案和製作名單的情況下,第一次聽到專輯同名曲馬上聯想到娃娃的〈Ophelia〉,一看作詞人才發現果然是李格弟的作品。他的詞總給我一種破碎、幾近失控的美感,疼痛與詩意共生。
專輯上半場維持著一觸即碎的危險平衡,下半場視野逐漸開闊,在對於生命的無窮探問中透出溫潤的光。柏霖歌聲有種讓人瘋狂的張力,好多首歌始於呢喃、終於歇斯底里,如同生命真實的樣貌不總是體面,比起光滑圓滿與晶瑩剔透,允許光線穿過破碎的斷面,有時候更能折射出熠熠光芒。
同場加映:〈親密平行〉
▸ 鶴 The Crane〈DISEASE〉

經歷第一張專輯《TALENT》深入探索 R&B、 Neo-Soul 的各種面向後,到了第二張專輯《Same Stories, Different Narratives》,鶴開始不再一味追求黑樂在身上雕琢出的痕跡,反而是回過頭,認真對待從自己的文化底蘊裡生長出來的聲音。
第一次聽到〈DISEASE〉就覺得特別抓耳,想起初次聽到〈不介意〉的驚艷感,那種看似漫不經心,卻是渾然天成、信手拈來的律動,真的是刻在骨子裡的 vibe,節奏早已和呼吸同步。
同場加映:〈雪屋 / IGLOOOO〉feat. moon tang
▸ 彭佳慧〈完整的大人〉

想到彭佳慧,腦中總會浮現鐵肺、大歌的印象,但這次的新專輯《完整的大人》卻選擇不再大鳴大放,反而是經歷歲月洗禮後,不慍不火地唱出這個年齡的體悟,細膩柔軟與力量之間的拉扯,被她掌握得極其精準,這是我心中認為最迷人的狀態。
很喜歡在專輯的開頭和結尾,各安排了一首較為安靜私密的歌,走到此時此刻唱著這樣的詞,濃郁的情感像是慢慢滲進溫熱的編曲與演唱之中,在其中輕柔地化開。當一個大人從來不需要完美,只要完整就好。
同場加映:〈總有一首歌會提醒我愛你〉
▸ Men I Trust〈Ring of past (2025)〉

最後是個人超喜歡的加拿大獨立樂團,在今年一次發行了他們的第五、六張錄音室專輯《Equus Asinus》和《Equus Caballus》,名稱來自同屬的兩種不同動物:驢(Asinus)與馬(Caballus),用對比卻相互依存的主題,呈現兩張專輯的風格差異。
根據樂團的說法,驢子象徵堅忍和固執,柔和的氛圍接近《Untourable Album》,馬則象徵威嚴和力量,輕快、充滿活力的曲風更類似《Oncle Jazz》。他們甚至依照兩張專輯的氣質,選擇在不同的季節釋出,Asinus 適合冬末,而 Caballus 適合夏初。
身為代表性的 dream pop 團,一直都很喜歡他們歌裡的透明感,主唱略帶慵懶的甜美嗓音,被靈動的 bass line 和迷幻的合成器輕輕托著,聽他們的音樂,像是隔著一層揮之不去的霧氣,迷離又性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