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陪伴的個案中,有一位男性個案 Jash,讓我印象深刻。
他即將與女友 Dina 論及婚嫁,卻在準備步入婚姻的過程中,感到越來越焦慮。那份原以為會帶來安全感的親密,反而讓他感覺到自己在關係裡逐漸迷失。
Jash說,每次兩人討論未來,就像在拔河。原本以為是磨合,卻越來越覺得精神與情感無法同頻。尤其當他試圖表達自己對於 Dina 與異性相處的在意時,換來的卻是:「你幹嘛想這麼多?大家只是朋友,你太敏感了!要有甚麼早就有甚麼了!」
這樣的回應,讓他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小題大作」;但心裡的不安卻越滾越大。當信任被反覆碰撞而沒有被理解,懷疑與敏感很容易變成一種「自我防衛」。
Jash開始變得疑神疑鬼,但並不是因為他真的想控制對方,而是他在這段關係中,已經開始感覺不到安全。
作為療癒師,我告訴Jash:愛不是吞下懷疑,而是不斷溝通彼此在意的界線。
若一段關係,讓你越來越不像自己、越來越無法表達真實的感受,那不是你的錯,而是你們的連結出了裂縫。
信任一旦破裂,的確可以修復,但過程需要雙方的誠實、尊重與願意修補的心,而婚姻,絕不是為了安撫外界眼光而妥協,更不是為了「都走到這一步了」而將就。
真正穩定的親密關係,是兩個完整的人,願意攜手面對不確定,而不是一方壓抑、另一方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