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相信愛情?談不好戀愛的原因

2024/02/1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就是該死的情人節。有伴侶的你,感情生活幸福美滿嗎?單身的你,是否跟我一樣,渴望愛情,但談戀愛卻總是失敗告終?

最近跟朋友說:「我不再相信愛情了」!感情路上一直跌跌撞撞的我,真的對愛情… 感到絕望。

但是呢,心死之前,還是問一下自己:是愛情辜負了我,還是我辜負了愛情?(笑)

這裏來分享,談不好戀愛的其中一個原因(含自身經歷)。



缺乏安全感


在親密關係中,「缺乏安全感」是很多人都有的普遍現象。缺乏安全感的人,難以信任伴侶,經常猜疑妒忌、情緒不穩定,也會透過不斷索求伴侶以取得安全感,過度依賴伴侶,失去自我。

我就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一旦進入親密關係,確定對方是可以信賴依靠的人後,會變得非常依賴伴侶,把所有的關注點放在對方身上,也要求對方「對我負責」,把我放在人生首位,給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同時,我也變得情緒化,容易妒忌和猜疑。只要伴侶訊息回晚了,或者反應稍為冷淡,我就會非常焦慮。這些都是心理學中焦慮型依附」人格 (透過不斷索求以獲得安全感)的典型特徵。

可以想像,跟「焦慮型依附」的人談戀愛是很辛苦的。沒有一個人能夠時時刻刻滿足他人的需求,還要忍受對方的妒忌和猜疑。「焦慮型依附」那種過度索求的愛常常讓人窒息。據說,「焦慮型依附」是最容易失戀的。


然而,回到問題的源頭:為何會缺乏安全感?



童年情感忽視 (Emotional neglect)


從小,我就容易焦慮緊張、敏感自卑、完美主義、害怕跟人溝通。與人相處,總是保持距離。20幾歲開始談戀愛,一直不成功;到了31歲,當時的前男友說了一句話:「你為何總是看到我的不好,你有看過我的好嗎?」

這句話敲醒了我。我決定見臨床心理治療師,認真面對我的問題。評估後發現,我是「情感忽視」以及語言與精神暴力的倖存者。

「情感忽視」這個概念,我還是第一次聽到 (那是 15 年前)。心理治療師告訴我,「情感忽視」指的是,情感需求沒有得到回應和滿足;童年時,父母總是忽略我的情感需要。

聽到這個解釋,我還是茫然:「情感需要」指的到底是什麼?我只知道,我在物質上沒有缺乏,但人生從來沒有快樂過。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缺乏的是什麼?



以下摘自《童年情感忽視》一書,作者 Jonice Webb

在心理健康專業領域中,「忽視」是一個經常被提到的字眼,通常被用來指稱那些「身體需求」沒有被滿足的依賴者。純粹的「情感忽視」是看不見的,它極其隱諱,很少有具體或是可見的徵兆。
情感忽視之所以如此地不受重視,有個很好的解釋:它會躲藏。它藏身在「疏忽」這樣一種過失中,而不是表現為明顯的罪愆;它是家庭照顧裏留白的部份。它通常是童年時期「沒有」被說出來、「沒有」被觀察到、「沒有」被記得的事情,而不是那些表現出來的事情。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父母愛我們。但知道畢竟不是「感覺」

童年時期,我們需要「感覺」到自己的情感需求,被父母理解、接納且回應。然而,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情感需求,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大部分父母不了解「愛孩子」和「感受孩子的情感需要」,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即使在物質上照顧周全的爸媽,也可能做出忽視孩子情感需求的行為。

受到「童年情感忽視」的人,長大以後,外表上通常看起來很正常:他們聰明優秀、體面光鮮、討人喜歡,別人很難看出他們內在極其匱乏,只有那些最親近他們的人,才得以瞧見一些蛛絲馬跡。

在面對生命的困境時,他們會下意識地責怪自己:

「為什麼又搞砸了一段關係、一份工作?」

「為什麼我總是焦慮、易怒、憂鬱、容易不安?」

「我的內心究竟缺少了什麼?」



根據《童年情感忽視》一書,遭遇情感忽視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會呈現以下特徵

1. 空虛感:常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一般,格格不入。

2. 反依賴:在親近的關係裡會感到不自在。

3. 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放大自己的缺點,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4. 虧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給別人:對自己比對別人更嚴苛。

5. 罪惡感與羞恥感:認為如實表達情緒是軟弱的表現。

6. 針對自己的憤怒與自責:對自己有種厭惡的感覺。

7. 極力想隱藏真實情感:覺得一旦深交,別人就不會喜歡我了。

8. 無力滋養自己和別人:不喜歡需要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需要。

9. 缺乏自我紀律:做事常拖拖拉拉、雜亂無章。

10. 述情障礙:無法覺察、瞭解、表達自己的情緒


除了 9,以上我都有(以前很嚴重,現在比較好)。第二項說的「反依賴」,我感覺是依附理論裏說的迴避型依附」人格。「迴避型依附」的人,會透過疏離來防止自己被傷害。在人際互動中,會呈現一種「忽冷忽熱,若即若離」的狀態。

與一般人/陌生人相處時,我偏向「迴避型依附」;一旦進入親密關係,就變成「焦慮型依附」。


建議


受到情感忽視的人,通常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需求。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假如你童年受到情感忽視,建議你閱讀《童年情感忽視》一書,裏面提供了非常實用的建議,教你滋養和接納自己、建立自我紀律、體貼自己的情緒, 還有,給自己滿滿的愛。


總結

無論是否曾受到情感忽視,為自己提供安全感和愛,是每個人的責任。這個世界上,沒有其他人可以真的給予我們安全感和無條件的愛,除了我們自己


🌹祝福大家,情人節快樂!!


延伸閱讀:

昔日文章:《在關係裡找父母》《伴侶就是你的鏡子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按愛心和留言讓我知道,

並且持續追蹤我的最新内容。

1.2K會員
97內容數
自從學習日本和諧粉彩,就愛上了圓形。「圓」代表合一、圓滿、和諧。也是我此生追求。 而「圓」的日語發音,同「緣」。願在此與有緣份的朋友認識連結,相互陪伴,共同成長。 在這裡分享我的所思所想,藝術創作,還有走過的路。願這個小宇宙能為您帶來溫暖的感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