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真實


許多人對信仰佛教怯步不前,都認為信佛必定


要六根清淨,無欲無求,四大皆空。好似非要人絕決有情的世間,成為ㄧ個遠離人間煙火的苦行者。


其實佛法中有所謂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歸依法,是以因果事理的真相為依歸。 而佛與僧即人類契合真理,而完成自己的覺者;所以皈依佛與皈依僧即是對於覺者的景仰,這並非依賴外在的神。而是從自己的信仰、智慧、行為中,達到人生的圓成。故佛教的皈依向上,即有情憑藉自己的思想與行為,從契合一切法的因果事理中,淨化自己,圓滿自己。


而這一切要從有情的存在中去把握,經由外界與內心的體證去確定存在的意義。也就是不落外境與內心的中道觀。以為有情的自體,是物質與精神的緣成體。

在《宗鏡錄》中有云:「謂真妄、染淨ㄧ切諸法無二之性,故名為ㄧ。此無二處,謂法中實,不同虛空,性自神解,故名為心」


此段經文即說,有情世間存在真、淨與妄、染對立的現象,它們統一於有情的本性自體,是沒有本質差別的,這就是諸法的真實所在,不同虛空,而是精神自性的存在,名之為心。 而這「心」是不離世間覺知的,是在出世間與入世間求得ㄧ理性的平衡,而之于六根,則是雖有見聞覺知,但不染萬境,真性常自在,如《六祖壇經》所說:「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


此「不住法」即不為世上淫怒痴愛所縛,親受染愛,活在五濁惡世的生滅現象當中而行修心性。

在《維摩詰經・弟子品》中有這樣的開示


「不斷婬怒癡,亦不與俱,不壞於身,而隨ㄧ相,不滅癡愛,起於明脫。」 這段經文充分說明人間佛教的深意。讓俗世的佛弟子在人間煙火裏不受役於七情六慾下的習性,亦不執著身體是我的,知曉自己的身體與眾生身体,ㄧ體無二,進而不會去傷害他人。如此則不受癡愛所惑,自在解脫。


在後秦僧肇的維摩詰經注中亦明言


「大乘之悟,本不近捨生死,遠更求之也。斯為在生死事中,即同其實為悟矣。」 「佛為至極之慧,而以罪惡為種。」 佛的本懷是心繫世人的生老病死,要人「世間覺」才是佛陀的慈悲為懷。究極的智慧,來自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的罪惡。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ㄧ樣,將一切罪惡煩惱皆轉為「如來種」。


佛教歴史上的高僧大德潛心苦修,當然值得頌揚,如弘ㄧ法師苦修律宗以戒為師,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將煩惱化為智慧。成為佛教ㄧ代宗師。


然而普羅大眾信仰佛教,都只因世事無常,煩惱不斷。虔誠祈願佛祐平安,求得智慧解除煩惱。而終極則盼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呈顯了人性的真實,而佛陀總是靜靜的聆聽,有求必應的慈悲為懷,示現了佛教的包容與慈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浩秦的沙龍
5會員
166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浩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4
2025/06/24
2025/06/21
核戰 這幾天以色列與伊朗持續互轟,兩國人民受苦,全世界的人們也承受核戰陰影的威脅。人類正步向相互毀滅之途,未來沈重的陰霾下,人類將何去何從呢? 我的「大哉問」相信也應是眾人的疑問。 昨日收到ㄧ則短影音,畫中歐洲田園裏的湖光山色、花花草草、庄稼農人都悠然在畫境裏與世無爭,畫家筆下的桃花源,如
2025/06/21
核戰 這幾天以色列與伊朗持續互轟,兩國人民受苦,全世界的人們也承受核戰陰影的威脅。人類正步向相互毀滅之途,未來沈重的陰霾下,人類將何去何從呢? 我的「大哉問」相信也應是眾人的疑問。 昨日收到ㄧ則短影音,畫中歐洲田園裏的湖光山色、花花草草、庄稼農人都悠然在畫境裏與世無爭,畫家筆下的桃花源,如
2025/06/16
歸人(悼詩人鄭愁予) 少年十五、二十時,那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年華,詩人余光中、鄭愁予的新詩是陪伴大多數學子,度過那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的日子。 還記得余光中的《鄉愁》嗎?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2025/06/16
歸人(悼詩人鄭愁予) 少年十五、二十時,那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年華,詩人余光中、鄭愁予的新詩是陪伴大多數學子,度過那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的日子。 還記得余光中的《鄉愁》嗎?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法義分享—自信教人信(慶23.12.30)     當今末法五濁之娑婆眾生,若有幸值遇「本願稱名,凡夫入報」的念佛法門,且自知「愚惡無望」,唯可仰憑「彌陀救度」,捨棄自力修證的幻想,轉向佛力攝取的信受,因而一心念佛,業成不退。若行有餘力,推己及人,也願將個人的入信 (安心)歷程及實踐 (起行)心得
Thumbnail
法義分享—自信教人信(慶23.12.30)     當今末法五濁之娑婆眾生,若有幸值遇「本願稱名,凡夫入報」的念佛法門,且自知「愚惡無望」,唯可仰憑「彌陀救度」,捨棄自力修證的幻想,轉向佛力攝取的信受,因而一心念佛,業成不退。若行有餘力,推己及人,也願將個人的入信 (安心)歷程及實踐 (起行)心得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是一樣的。有的人常常在正式受密宗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的三皈依,有一個緩衝,有一個環境。受了三皈依,自己的根基根本不成熟,卻爭著、吵著說...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是一樣的。有的人常常在正式受密宗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的三皈依,有一個緩衝,有一個環境。受了三皈依,自己的根基根本不成熟,卻爭著、吵著說...
Thumbnail
這種種神妙之境徹底顯示了佛教超越世間能量的真實存在,說明益西諾布大法王傳承的法脈,是合乎釋迦牟尼佛教規展現三藏經典中常常說到的超凡神通境顯,證明了佛經中所記載當年佛陀與他的弟子們常施遊戲神通是真實不虛的
Thumbnail
這種種神妙之境徹底顯示了佛教超越世間能量的真實存在,說明益西諾布大法王傳承的法脈,是合乎釋迦牟尼佛教規展現三藏經典中常常說到的超凡神通境顯,證明了佛經中所記載當年佛陀與他的弟子們常施遊戲神通是真實不虛的
Thumbnail
皈依的最終目的,不是只為了能得到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的吉凶禍福;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能解脫輪迴,甚至證悟成佛。   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也可以說是進入佛門修行最基本的戒律。許多人一聽到「皈依」這個名詞,便以為只指一個儀式,其實這是指依止的心態。 本文摘要 什麼是皈依?皈依
Thumbnail
皈依的最終目的,不是只為了能得到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的吉凶禍福;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能解脫輪迴,甚至證悟成佛。   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也可以說是進入佛門修行最基本的戒律。許多人一聽到「皈依」這個名詞,便以為只指一個儀式,其實這是指依止的心態。 本文摘要 什麼是皈依?皈依
Thumbnail
皈依佛門是學佛修行的起點,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中提到,不論個人的因緣福報契應哪一個法門,信受皈依絕對都是佛門學習的第一課。皈依可以讓我們清除許多的障礙,賜給我們幸福安樂。教法中的「心臟」,答案無疑就是「三皈依」。
Thumbnail
皈依佛門是學佛修行的起點,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中提到,不論個人的因緣福報契應哪一個法門,信受皈依絕對都是佛門學習的第一課。皈依可以讓我們清除許多的障礙,賜給我們幸福安樂。教法中的「心臟」,答案無疑就是「三皈依」。
Thumbnail
您皈依了嗎?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無論是大乘、小乘、金剛乘,皆視「皈依」為基本之戒律。觀音山三皈依弟子必修七堂課,帶您深解皈依功德,改變命運,人生從此不同。 皈依是什麼?皈依的好處?皈依佛門要件。皈依需要吃素嗎?皈依佛門--東方德蕾莎修女。皈依感應故事
Thumbnail
您皈依了嗎?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無論是大乘、小乘、金剛乘,皆視「皈依」為基本之戒律。觀音山三皈依弟子必修七堂課,帶您深解皈依功德,改變命運,人生從此不同。 皈依是什麼?皈依的好處?皈依佛門要件。皈依需要吃素嗎?皈依佛門--東方德蕾莎修女。皈依感應故事
Thumbnail
不要執著在我思我想,以為那都是真理,都是實相。    
Thumbnail
不要執著在我思我想,以為那都是真理,都是實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