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記得,自己人生中第一本讓你「看完之後無法忘記」的小說是什麼?
對我而言,那本書叫做《藍與黑》。
它不只是一本書,更像是我青春時代一場突如其來的心靈地震。那一年,我十三歲,國中二年級,寒假。
天氣很冷,屋外下著微雨,屋裡,家人們正忙著大掃除,準備迎接農曆新年。
而我,卻在一個書櫃角落,無意間翻到這本書——《藍與黑》。
書封上印著一句話,像一道電光直擊我心底:
「一個人一生只愛一次,那是幸福的;不幸的是,我剛好比一次多了一次。」
我幾乎是被這句話吸進去的。
於是,我在那個下午,從一開始只是好奇地翻閱,最後竟成了一場躲在被窩裡的逃亡。 我一邊擔心被媽媽抓去掃地,一邊心跳如鼓地讀著書裡的愛情與命運糾纏。 世界彷彿只剩下書頁裡的故事與我。
初戀都不及這故事來得濃烈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麼深刻、這麼淒美的愛情小說。
故事裡的主角藍與黑,是那種彼此深愛卻又命運乖舛的戀人。
愛而不得、得而不惜、惜而不敵命運。 在年僅十三歲的我心裡,愛情本是純粹、快樂、甜蜜的代名詞。
但這本書卻讓我第一次理解——
原來愛情,也可以這樣深沉、哀傷,甚至,帶著毀滅的氣息。
我看著男女主角相遇、相戀、錯過、再重逢,
每一段文字都像是刻在心上的刀痕。
我不懂大人的世界,
但我開始明白,有些愛情,不是童話故事的「從此幸福快樂」, 而是「你在心裡住過一次,此生便難再愛人」。
十三歲的我,第一次為愛情落淚
我記得書中某一章節,男主角在街頭等了女主角一夜,風雪交加,卻仍堅持不離去。
而女主角卻因命運安排,錯過了那場約定。
我邊看邊哭。
是的,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因一本書而落淚。不是因為難過的情節,而是因為太真實了。
那種「無能為力卻仍深愛著」的心情,即使我年紀尚小,也能強烈感受到
被一場戰爭與愛情的交錯所震撼
後來,我才知道,《藍與黑》並不只是一本愛情小說,而是一部戰爭與信仰的交織史詩。
王藍作為曾參與抗戰的作家,他寫的不是虛構,而是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如何在戰火中選擇、在動盪中堅持、在絕望中仍不放棄心中的愛與信念。
書中的主角從熱血青年走上革命之路,途中經歷戰爭的殘酷、兄弟的分裂、國仇家恨與個人抉擇。
而那句開場的話,說的不是青春愛戀,而是在國難當前下的情感抉擇與靈魂撕裂。
我年少無知,初讀時只讀懂了感情的痛;
但隨著年齡增長,我才真正領悟到—— 那不只是愛的遺憾,更是理想與現實無法共融時,一個人內心的殘破與執著。
那本書改變了我對「閱讀」的定義
從《藍與黑》開始,我不再只是「看書」,而是學會了「聽書」。
我開始懂得去聽文字背後的聲音——
那是作者的呢喃、角色的吶喊、也是我自己靈魂的回音。
我發現一本好書,不只是寫別人的故事,
更是在某個瞬間,讓你看到「你自己」。
而這種靈魂的共鳴,會讓你從此對閱讀上癮。
那年寒假結束時,我已經讀了三遍《藍與黑》。
每一次重讀,我的感受都不同; 第一次是淚水,第二次是沉思,第三次,是一種深深的不捨。
書讀完了,但我開始想愛了
那一年,我還沒談過戀愛,卻因《藍與黑》開始幻想:
如果我也遇見像書中那樣靈魂相契的人,我會不會也甘願承受命運的折磨?
我開始在日記本上寫下對「愛」的定義。
開始在放學後偷偷去圖書館找更多愛情小說。 開始相信,世界上真的存在那種「一眼萬年」的感情。
我知道,那是書裡的浪漫,現實也許並不如此。
但十三歲的我,因為一個故事,學會了溫柔、堅持與失去。
許多年後,那本書仍在我書架最顯眼的位置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就像我心靈成長的「啟蒙點」。
我不知道一個十三歲的孩子怎麼能如此被一本愛情小說震撼。
但我知道,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本「第一本改變你心靈的書」,
那本書不是教材,也不是必讀書單, 卻可能悄悄地改變你一輩子的情感觀。
對我來說,那就是《藍與黑》。
結語:你記得那本讓你哭的第一本小說嗎?
也許你也曾在某一個寒冷的午後,偷偷躲在棉被裡讀一本書;
也許你曾經因為一句話而心頭一震,從此無法忘記。
如果你還記得那本讓你哭、讓你成長的小說,那你很幸運。
因為你的人生,曾經被文字深深觸動過。
而我,會永遠記得那十三歲的冬天,
那個捧著《藍與黑》,躲在棉被裡邊讀邊哭的小女孩。 她不知道未來會遇見什麼樣的愛情,但她已經學會了: 愛,是一種願意等、願意痛、願意不後悔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