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了不朽的念頭,大家都得進烤箱。

六月中讀書會的時候聽到這本書已經賣出了15國的版權,真的完全不意外阿,因為這本書在我心目中已名列2025年上半年的第一名。另外其實從封面和封底都看不太出來這本書在寫什麼,但對於還在猶豫的人,我強烈建議你試著翻開《進烤箱的好日子》,會一下子被抓進這本回憶錄中,享受這趟偷看別人過去的旅程。
當初在逛書店時就被這本書的標題及封面吸引,因為是台灣作家的作品,我怕比較偏純文學就沒有買(因為個人看純文學比較不習慣),想說等北市圖有書借的時候再看。後來和學姊聊到好奇的書,不約而同都提到這本,再後來去其他書的讀書會時,店員也說這本書很有趣,於是我在書店翻閱幾頁後就停不下來,直接把書帶回家。看完後不知為何我很想用「可愛」來形容這本書,很少人用可愛來形容繪本以外的書,但我覺得《進烤箱的好日子》裡充斥著可愛人物及對話,一切都是如此溫暖和真實。閱讀過程中窺探了女孩的童年及青春期,和朋友或家人相處獨道的見解及想法。
這是台灣作家李佳穎的作品,她的其他作品有《不吠》、《小碎肉末》,雖然我沒看過,但看完《進烤箱的好日子》讓我也想看看那兩本。這本書很有趣的點在於故事的主述者用自身小說寫不出來,改撰寫回憶錄的方式開頭,會用不同的字體,一段回憶錄、一段找朋友或家人看回憶錄或寫的時候的感觸,這樣交替呈現,非常特別也很吸引人。那似真似假的感覺會讓讀者開始猜測,這是否為作者以小說包裝的抒情散文或自身的回憶錄,但開頭沒幾頁作者就用主角的文字來硬是打破你的幻想。「小說家不必回答有關小說真實性的問題,而問小說家作品是否為真的人將受到永世無法領略小說之美好的嚴厲懲罰。」摘錄自第十頁。然後讀者就沉溺在主角寫這本回憶錄的過程中,跟著主角一起回憶小學時期及國中住校時光。
對我而言看這本回憶錄的樂趣其一在於主角回憶中閱讀的繪本及故事和我是幾乎重疊,像是《爸爸走丟了》、《今天是什麼日子》及《藍鬍子》,我很喜歡看她敘述這些小故事然後隱諱地連到自身或小學同學的家人關係。在不同的時間點提到的這些繪本或書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像在做聯想的遊戲。另一個樂趣是我很喜歡看主角母親和主角的對話。據主述者描述母親是一個女強人的形象,包括她陪母親回娘家和家人談話後吵架的片段,或她說母親對於「可愛」的看法。而主角其實也是位很有自己想法的人,所以兩人的對話和互動呈現出來就有很多火花。而主角把母親月經的經驗當成自己的,對心儀男生轉述這段,我也覺得很有趣。
書中最後主角用「看回憶錄」這個藉口把父母約出來,讓父母和她在同一間咖啡廳談話。我挺喜歡這個看似和解的結局,主角用這個拙劣的謊言和父母相聚的舉動也很可愛。但要說我覺得可惜的點絕對在於佔回憶錄諸多篇幅的主角的學姊予善,主角僅有提到她自殺了,就直接連接到可愛這個話題,後續也未再提到,感覺這條支線並沒有結束。除了這個外,整本書的敘述及思緒相當流暢,每個人物也真實的像是讀者可能會遇到的人,而這就是作者厲害的地方。我認為每個在孩童時期或青春期會想很多的女孩,應該都能從這本書找到共鳴,會覺得自己的哪一點或哪些想法好像主角或書中其他女孩。真心推薦所有人跟著主角回憶的過程,找回自己的孩提及青春期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