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03|從最簡單的錄音開始,打造最接近你的 AI 分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 AI 時代,如果你擁有獨特的「個人知識」,讓 AI 有辦法懂你,就像擁有最珍貴的資產。好啦我知道這在前兩篇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摩拳擦掌的讀者們想必這時最想問的都是:

用說的都很簡單,所以到底要怎麼讓 AI 懂我啊啊啊?」

沒錯!就是用說的!就這麼簡單!


最強大而簡單的「知識管理」工具:用「錄音」蒐集你的「個人思維」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告訴 AI 「你都如何思考」?我一律建議,把你正在說的話錄下來

錄音不只可以拿來對別人蒐證,更適合用來對自己「蒐證」!如果你跟別人介紹時都說得很清楚,要轉成白紙黑字卻很模糊!我誠摯地建議善用錄音!


不管是日常對話,還是重要會議,只要在討論、溝通時按下錄音鍵,就能把整段語音內容轉成文字,再交給 AI 協助整理。簡單幾秒鐘,你不但可以得到快速而完整的重點整理,方便你追蹤工作進度。更重要的是!

你接下來就能把這些文字記錄餵給 AI ,直接叫 AI 來分析你是如何思考


raw-image



為什麼我這麼推薦錄音,覺得它是建立「個人知識庫」的最佳入口?

  1. 零門檻:任何人都可輕易上手,手機即可錄音。
  2. 易於整理:透過內建的語音轉文字工具即可快速生成文字內容。
  3. 高還原:能完整保留對話或獨白的過程,不只是記錄重點,更包括討論的起承轉合,與思考的脈絡




📌 錄音常見問題

Q:我需要買額外麥克風嗎?
A:不必,先用手機內建錄音 App 養成錄音習慣,再視需求升級設備。

Q:有免費語音轉文字工具嗎?
A:如果是蘋果手機 Iphone 12 以上,IOS升級到18.4 ,可以直接用「語音備忘錄」轉成逐字稿

Q:線上會議怎麼錄音?
A:如果是參加像 Google Meet、Zoom 這類線上會議,建議使用 OBS Studio 錄下整場會議。錄完後截取音檔,再丟到 Google AI Studio,它就會自動幫你轉成逐字稿和會議重點。(詳細操作之後我會再寫教學文章)

Q:會不會觸犯隱私?
A:在台灣,只要你是談話的一方、人在現場,自行錄音通常不會觸法。不會構成妨害秘密罪,也不違反通訊保障與監察法。

但實務上,還是建議開錄前簡單告知對方:「為了筆記方便,我會錄音,OK 嗎?」

這樣不只展現尊重,也能降低後續的誤會或爭議




我超級愛錄音,因為我非常喜歡自說自話錄音可以輕鬆記錄你的整個思考和溝通過程。養成隨手錄音的好習慣,你幾乎就完成了90%的進度條,很簡單吧?!

不過,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行百里路半九十。當我用90%的時間輕鬆錄下各種散落在言談中的第一手資訊,其實大概只等於完成了一半,因為剩下10%的心力才是最困難,卻也是最關鍵的

我該如何把這些原始資料,提煉成 AI 能理解並遵循的提示詞?也就是我一直強調的「讓 AI 懂你,才能幫助你」呢?


「5W原則」:個人知識的五個層級


「個人知識」大約可以分為五個層級,我先解釋前三個層級,分別是What, How, Why,掌握這3W,你大致已可很好地寫出絕大部分的 AI 提示詞。

Know What(我都做些什麼 / 專業知識)
Know How(我都怎麼做 / 執行方式)
Know Why(我為什麼這樣做 / 內在心法)

AI 必須要記住這三個層次,才能盡可能地掌握並複製你的思維風格,進而成為最接近你本尊的 AI 分身!所以花這麼多力氣建立你的「個人知識庫」,就是為了之後能快速地讓 AI 接手「繁瑣重工」的部分,你只要做最後的關鍵確認即可。這也就是目前最省力最有效率的「二八原則」人機協作: 讓 AI 初步整理出80分的成果,剩下20分用人腦來手動修潤。

📌 為什麼推薦二八原則: 如果我想做個80分的聊天機器人(ChatBot),我大概只需要花20分的心力。如果我想做個能達到100分的機器人,我可能要花上200分的心力。(而且很遺憾的是,目前人類幾乎還做不出來能完全取代人類的100分聊天機器人。)


raw-image



1. Know What (我都做些什麼):歸納「專業知識」 

  • 核心目標: 從龐雜的專業知識中,辨識出屬於你最核心、最有價值,且也是會一再重複,反覆運用的內容
  • 步驟簡述:
    • 把舊文章、會議逐字稿、課程講義等,統一丟進同一個聊天視窗。(如果你使用的是付費版ChatGPT,你可以直接丟進「專案」模式的資料夾。)
    • 向 AI 説:「請幫我從這段內容裡,整理出『重複出現多次、明確定義』的專業知識,條列式列出即可。
    • 如果是整理「討論記錄」:就是請 AI 列出明確的共識和待辦事項


📌 小提醒:

純文字模式: 目前常用的聊天機器人,本質上都是大語言模型。比起圖片,目前 AI 更容易閱讀與理解文字。如果資料裡有圖片,也請盡量將圖表轉成文字描述,將要餵養 AI 的資料存成一份純文字版本,以提高準確率與效率。


2. Know How (我都如何做):整理「執行方式」

  • 核心目標: 在日常瑣碎的工作中,找出一套標準流程 (SOP),讓 AI 記住你的執行方式
  • 步驟簡述:
    • 每次在跟 AI 討論完一些工作任務後,跟 AI 說:「請把我們從一開始是怎麼溝通,中間經歷了哪些關鍵步驟與引導,以及最終如何得出這個成果的過程,都整理清楚。這個結果,要讓我下次直接複製貼上給AI,就能快速得到一樣的成果。
    • 如果是梳理整場會議溝通的脈絡,就請AI「歸納討論是如何展開、各自提出了哪些觀點、雙方如何一步步取得共識。

把每一次的「執行方式」都歸納出來,這樣下次你要執行類似的專案時,只要複製貼上 AI 已經整理過的「你的標準流程」,它就能將下一次新輸入的內容,快速統整成最符合你習慣的資料。


3. Know Why (我為什麼這樣做):提煉「內在心法」

  • 核心目標: 幫助 AI 理解我們做決定時的背後邏輯與價值觀,而不只是表面上的流程。這樣,AI 才能在面對新情境時,給出更貼近我們需求的回應。
  • 步驟簡述:
    • 主動把我的價值觀講清楚給 AI 聽。譬如:「我當時在意的是什麼?」、「這種情況下我通常怎麼判斷?」
    • 如果你的錄音檔保留了完整的思考描述,你也可以直接對 AI説:「請分析我的價值觀、判斷標準和思維方式」。然後再告訴它哪些符合,哪些不對
    • 如果你想得到更多客觀角度,還可以對 AI 説:「請模擬思維顧問角度,用嚴謹、理性、客觀的方式幫我檢視整段內容,指出有哪些潛在風險、可優化之處、或是可以更好的決策點。當下是否有可補充、可引導的地方?事後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若下次再遇到類似情境,會建議怎麼調整或優化策略?」從 AI 的回答裡,告訴它哪些是你特別贊同的,把這些也納入你的「內在心法」


📌 小提醒:

AI 模型選擇:當需要深度分析與建議,將 AI 定位為「顧問」時,建議使用具備更強推理能力的模型,如 ChatGPT-o3、Gmmini 2.5 pro (參考日期:2025年6月) 。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我說錄音超好用了吧!保留「完整的思考過程」超級重要!當你越詳細地告訴 AI :「我都在想什麼?」「我是如何想的?」「我為什麼這麼想?」 AI 就越能模仿你的思維方式,成為你稱職的 AI 分身。


下一篇文章裡,我將解釋剩下的2W (Know Where, Know When) ,並解釋如何進一步應用,讓所有你的「 AI 分身」各司其職、相互合作,打造起一座專屬於你的 AI 超級工作站!


~工商服務時間~

如果你覺得建立自己的3W原則很困難,我推出了針對個人工作者的「雙人顧問方案」結合「AI 應用規劃師」和「思維轉譯師」,手把手帶你建造個人知識庫。有興趣者歡迎聯絡我囉!



raw-image


我是AI應用規劃師江江教練,也是斜槓攝影師江昱德。
文章中置入的照片都是我的作品,喜歡的話歡迎參觀我的攝影官網:光的故事


「知識管理」系列文章:

01|你的腦海裡藏著一座金礦:AI 時代,你的「個人知識」就是隱形資產
02|AI 時代的思考指南:別擔心被取代,「讓 AI 懂你」才是關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個人知識管理 X AI 應用|江江教練
14會員
10內容數
嗨,我是江昱德|江江教練。 專注於透過「個人知識管理」與「AI 應用」,讓自由工作者、一人公司與個人品牌經營者,減少重工、提升產出效率。 這裡會分享我的策略與實作經驗,希望對你在日常工作中也有幫助。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129 中說,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BER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129 中說,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BER
Thumbnail
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最經常使用且非常簡單的5個技巧。趕快點讚收藏起來! 1. 告訴他你是誰 我有很多的提示語,我是一個提示語達人。所以,我還專門建了一個儲存提示語的頁面,這為我節省了很多時間。但每次使用時,我都會發現,大部分GPT的回答和你想像中的還是會有點偏差,需要花不少時間去引導,讓他的語氣
Thumbnail
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最經常使用且非常簡單的5個技巧。趕快點讚收藏起來! 1. 告訴他你是誰 我有很多的提示語,我是一個提示語達人。所以,我還專門建了一個儲存提示語的頁面,這為我節省了很多時間。但每次使用時,我都會發現,大部分GPT的回答和你想像中的還是會有點偏差,需要花不少時間去引導,讓他的語氣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有資料集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 ,必要的清理函數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 ,現在把它們湊在一起,如下: # load Eng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有資料集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 ,必要的清理函數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 ,現在把它們湊在一起,如下: # load Eng
Thumbnail
今天想分享我怎麼「用 AI 設計一個學習流程」讓我把學過的英文「真的記住,並且用的出來」 這個過程不會碰到複雜的技術,只需結合基本學習原則,還有在ChatGPT用中文下指令的技巧,這樣你以後就可以針對自己想學的英文內容設計客製化的學習材料跟練習過程喔!
Thumbnail
今天想分享我怎麼「用 AI 設計一個學習流程」讓我把學過的英文「真的記住,並且用的出來」 這個過程不會碰到複雜的技術,只需結合基本學習原則,還有在ChatGPT用中文下指令的技巧,這樣你以後就可以針對自己想學的英文內容設計客製化的學習材料跟練習過程喔!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在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例如提問力、判斷力和專業能力。同時也提到了在使用AI時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一些問答希望可以跟讀者有所互動與交流。另外作者也分享了自己使用AI工具的心得,並期待可以幫助初學者更快地瞭解如何應對AI的基礎邏輯。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在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例如提問力、判斷力和專業能力。同時也提到了在使用AI時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一些問答希望可以跟讀者有所互動與交流。另外作者也分享了自己使用AI工具的心得,並期待可以幫助初學者更快地瞭解如何應對AI的基礎邏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你從自動回覆的留言中,串接到了這裡,這是CHATGPT所設定好的記憶技巧,當然有經過我的教導,有我的內容,但也不見得都會全對。就是一個思考的指引,你可以參考看看。 當然他的內容 不是只有勞動法令可以運用,至少會給你三種記憶技巧,你再看一下有沒有適合你的方法。※不過 請注意 其他法條的引用要注意一下
Thumbnail
你從自動回覆的留言中,串接到了這裡,這是CHATGPT所設定好的記憶技巧,當然有經過我的教導,有我的內容,但也不見得都會全對。就是一個思考的指引,你可以參考看看。 當然他的內容 不是只有勞動法令可以運用,至少會給你三種記憶技巧,你再看一下有沒有適合你的方法。※不過 請注意 其他法條的引用要注意一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