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傳來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前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的妻子於上午 9 點輕生,彭本人在法院痛哭失聲,控訴司法不公。此案引發輿論關注,社會也出現兩種聲音—支持白營的政治人物,如黃國昌,認為這是司法迫害;而另一派則質疑是否有人替上級背黑鍋,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者。
案件尚在司法程序中,外界難以斷言真相。但作為一個旁觀者,也作為軍公教家庭出身的一員,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談談這件事:財富與權力的追逐,是否值得我們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
權力之爭與道德模糊地帶
筆者從小在軍公教家庭長大,深知政府體系對於道德的高標準要求。許多高官之所以能平步青雲,往往不是單靠實力,而是在道德邊界遊走,如:收回扣、關說、裙帶關係等,若沒被揭露,就能一路升遷。但一旦出事,往往牽連的不只是個人,還可能讓整個家庭承受巨大壓力。與此相比,身為科技產業的從業者,我始終秉持「靠技術說話」的態度,避免涉入人事權謀與灰色地帶。雖然成長不如那些依靠關係的人迅速,但內心清明、無愧於心,這也是我始終堅持的職涯信條。

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代價太沉重
彭振聲的妻子並非案件主體,但身為政治人物的枕邊人,承受著社會輿論的壓力與心靈折磨,也許正是導致其走上極端的主因。這提醒了我們:當一個人選擇在權力與財富的漩渦中浮沉,不僅自己會被波濤吞沒,身邊最親的人也可能無法倖免。
彭振聲若真是因為政治派系鬥爭而受波及,應該更努力澄清與釐清;但若真有包庇、偽證、違法之行,則更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不只為了社會,更是為了自己身邊的人。
財富自由不應是道德的犧牲品
我們工作、賺錢,是為了生活得更好,但若這份「更好」的代價,是踐踏他人、違背道德、鑽法律漏洞,最終恐怕只是建立在風雨欲來的塔樓。
有句古話說得好:「不義之財,終難長久。」哪怕擁有再多金錢與地位,若良心不安,終日提心吊膽,終究無法享受真正的自由與幸福。真正的財富自由,應該是光明正大的生活,而非處處掩飾的苟活。
結語:選擇正直,比追求財富更重要
社會不是電影,我們不能一走了之、遠走他鄉來逃避過往。財富、權力本身並無對錯,重點是「你怎麼取得」。我相信唯有靠實力、專業、與良知,一步步積累的財富,才能讓我們在人生中走得穩、活得自在。這場悲劇讓我深刻反思:
生命的價值,不該被浪費在爭奪權力與財富的角力中。
願所有人都能珍惜身邊人、堅守自己的價值,不讓金錢遮蔽了我們原本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