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澳打必看》澳洲年薪百萬的神話與實話:一次搞懂澳洲近年來的薪資、稅制與匯率變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澳洲的財政年度(Financial year)採跨年制,從當年7月到隔年6月。筆者趁著七月報稅季開始之際,從法定最低薪資的調升,來探討薪資所得以及換算台幣後的薪資變化。

除了每年根據澳洲調薪變化,寫一篇針對當年度薪資為主軸的文章《《2025澳打必看》當澳洲打工的稅後周薪破千成為日常風景》,幫準備旅澳的背包客知道目前澳洲最新的薪資行情。

搭配已經發布與實施的2025年法定最低薪資,以及最近一年的匯率也納進來探討,更新澳洲最新一年的薪資、稅制、匯率變化。

因此這篇文章將從澳洲所得的角度,來深入探討跟廣大背包客攸關的三個宏觀重要議題:薪資稅制以及匯率

  1. 薪資代表能期待的「法定」「最低」薪資有多少。
  2. 稅制代表繳完稅後「實拿」的薪資有多少。
  3. 匯率代表澳幣能換回等同多少價值的台幣。

方方面面把背包客最關心的三大議題:薪資、稅制以及匯率都給分析過一次。

如果這篇文章,可以讓螢幕前的你,看完後有個「概念」,就不枉費這篇文章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內文不一定全對,有錯的部分還請糾正。

廢話不多說,就直接進入正題吧!(文長慎入)

P.S.去年在所得稅與匯率的公式錯誤,因此本文數字會與去年文章有所差異。

澳洲的會計年度

進入正題前,先做個背景補充,以免大家對年「中」才發調薪文有些疑問。

財政年度,又稱會計年度,是指公司或國家每年制定預算或計算收入的統計時間。但每個國家或其法例所轄的組織各有不同,大抵分成兩類:一是曆年制,一是跨年制。

澳洲的會計年度(Financial year)不像我們一般認知的是走曆年制(當年度1月到12月),而是採跨年制(當年7月到隔年6月),因此才有年「中」與年「終」與我們相反的情形。就像每年澳洲的綜所稅,也都是從前一年的7月算到當年6月,然後從7月-10月開始所謂的報稅季。

所以站在會計年度的角度而言,台灣所謂的年中,在澳洲只是他們的年「初」,也是為什麼有些法令都在每年七月正式實施的緣故。因此法定最低薪資的調漲,通常也在每年的六月發布消息,七月開始實施。

至於其他國家的制度,詳細可以參考:維基百科:財政年度

法定最低薪資

由於往年引用勞工指南2007~2020年薪資漲幅的網址被官方下架,因此改用維基百科《Minimum wage law》關於澳洲2007~2025年的法定最低薪資漲幅變化當參考:

澳洲2007~2025年的法定最低薪資變化

澳洲2007~2025年的法定最低薪資變化

從上表可以看到,時薪經歷漫長的調漲後,2023年的薪資調幅為近15年來最大的一次。在假設法定最低薪資的情況下,以每周法定38小時的工作時數來看,2025年的周薪持續創歷史新高。

大部分背包客比較少獲得正職/全職(Full Time)工作,臨時工(Casual)反而才是大宗。兩者差別在於臨時工少了正職的諸多福利,相對的最低基本時薪會比正職高上1.25倍。

Casual Minimum Wages = Full Minimum Wages * 1.25
正職(Full Time)與臨時工(Casual)的薪資差異

正職(Full Time)與臨時工(Casual)的薪資差異

從上表可看出,不論是正職或臨時工,在法定最低薪資制度上都是受益者。尤其是臨時工,雖然沒有正職的諸多福利,但在1.25倍的加乘下,法定最低周薪在22年已經突破一千大關!

當周薪破千成為常態,如果不讓自己周薪破1500澳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來澳洲打工是以賺錢為目的。

不過,也別忘了賺越多,要繳的稅也越多!在稅務級距不變的情況下,薪資越高也代表越容易達到下一階段的累進稅制。

新舊稅制

根據澳洲稅務局目前的稅率,最新一年打工度假簽證的稅務級距如下表(2017年以前,稅務的級距沒有如此差別,都是比照稅務居民):

raw-image
raw-image

若先不考慮級距的課稅問題,來看看基本15%稅率下的時薪&周薪變化(由於背包客大多領取Casual薪資,本文僅列出Casual薪資的部分):

2017年開始,打工度假簽證不論薪資多寡,最低稅率一律15%

2017年開始,打工度假簽證不論薪資多寡,最低稅率一律15%

徵稅的方式是直接雇主將15%的部分代扣繳,因此在正常合法的情況下,每次實際入帳的薪資都應是稅後薪資所得。值得慶幸的是,2025年調薪後,稅後周薪總算來到破千的水準!

由上表可以看到,雖然每年法定稅前最低薪資逐年提高,但從2017年開始實施新稅制後發現

  1. 基本時薪:2022年調薪後,實際到手的時薪才接近於改制前的水準。
  2. 周薪:實際到手的稅後周薪,在2022年調薪後才回到改制前的水準。

接著假設一年52周,扣掉國定假日等等算一年工作50周、每周五天共38小時來看,在原有的舊稅制&2017年新稅制上有什麼變化:

2007~2016為舊稅制;2017~NOW都是新稅制

2007~2016為舊稅制;2017~NOW都是新稅制

由上表得知,稅前薪資就如每年調薪一樣,每年持續增長。但是換算成稅後薪資,尤其是2017年是新制與舊制的一個分水嶺,可以看到最後一欄的繳稅額大幅提升!

實拿的稅後薪資,在2017年的新稅制下回到2014年的水準,直到2019年才開始重回高點,之後持續創歷史新高至2024年。不過相對的,2025年調薪後,背包客要繳的稅也同樣來到上萬元的歷史新高!

澳洲常年都在跟盧森堡還有紐西蘭,角逐誰才是法定最低薪資的世界第一高的國家,截至本文撰寫為止,目前前三名分別是澳洲、英國以及紐西蘭。(參考資料:List of countries by minimum wage

澳洲因為擁有世界第一的薪資水準,每年吸引許多背包客慕名而來,也吸引各國種族移民定居。

可以說澳洲政府的這一手很厲害,一邊逐年調升法定最低時薪,另一邊透過新稅制同步增加政府收入。在澳洲看似世界第一的薪資水準背後,透過稅制的調整,讓背包客更容易達到30%的級距標準,進而達到政府稅收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每年調高的基本薪資,加快達到$AU 45000累進稅制的周數

每年調高的基本薪資,加快達到$AU 45000累進稅制的周數

從上表可以看到,2007~2011年薪資低於年所得37000元,稅制級距僅落在18200元的區間;2012開始達到37000元的累進稅額,直到2017年新稅制,取消打工度假18200元的級距,改成37000元以下直接繳15%。

2020年疫情爆發後,為了吸引背包客留在澳洲,將所得級距全面上調,即便如此,背包客所繳的稅金仍維持在歷史高點。2023年調薪後,背包客該繳的稅仍創歷史新高,45000級距的門檻更是在2024年調薪後,壓在40周內達陣。

對澳洲政府來說,在課稅標準不變的前提下,提高基本薪資有利於背包客盡早達到級距目標,提高政府稅額收入。重點是

稅前薪資沒漲一倍,繳的稅卻翻了將近一倍!

澳洲政府最終目的仍是為了將稅收收益最大化,如果高稅率導致背包客卻步,也不是他們樂見的結果。

就像稅務局近年在稅制調整上,對背包客來說少數不多的好消息是:2024年開始,年所得>45000澳幣的所得稅,從原先的32.5%下調到30%。雖然影響不大,但不無小補。(所得稅級距在第二級距的上限從12萬調高至13.5萬,但絕大多數的背包客賺不到這麼多,討論這點沒什麼意義,不再贅言)

所得級距上調、稅率降低,明顯讓利給背包客的德政,短期來看會導致稅收減少;長期來看,只要能透過「調高薪資+降低賦稅」吸引各國背包客慕名而來,總稅收的餅仍會逐漸擴大。

只要讓打工度假的稅收基數持續擴大,套一句股市用語就是「短空長多」,最終還是能達到稅收收益最大化的目標。最後的結果就是:

打工度假的「稅前」薪資是成長了,但大部分的薪資漲幅都落進了澳洲政府的口袋。

看到這裡,如果還沒顛覆你對澳洲打工高所得的幻想,最後再來分享一個近年來背包客們感受最深的狀況:澳幣越跌越低

扶不起的澳幣

對當地以及長期居住澳洲的居民來說,澳幣的漲跌可能對他們影響不大,但對大多數只在澳洲待幾年的背包客來說,我們終究只是過客,時間到了就要回到原先的居所,並將澳幣換回台幣。

可以說澳幣的外匯變化,便是與背包客切身相關的議題。

前面分析完法定薪資(可期待薪資)以及薪舊稅制(實拿薪資)後,最後來探討澳幣的外匯問題(相對價值)。尤其是最近幾年來,薪資與澳幣成巨大反比,薪資成長的同時澳幣卻長年走跌,可以說是

賺了時薪,賠了匯差。

沒人希望自己努力掙得的薪資,最後貶到一文不值。因此最後來看看這些年來,澳幣長年走低對薪資有何影響

澳洲每年調薪的正式上路日期為7月1日,為了方便計算,我就不抓每年平均價格,而是同調薪日期,以每年的7月1日為基準,抓當天的買入&賣出值,然後取平均當作當年度的澳幣價格。

由於年份追溯久遠,澳幣匯率的歷史資料以比率網:澳幣匯率歷史較為齊全,從該網站抓出各年7月1日(如遇周末,以下個工作天為主)匯率價格,如下表所示:

2007年~2025年匯率變化

2007年~2025年匯率變化

有了基準後,就能看2007-2025年稅前、稅後的時薪&周薪變化:

2007年~2025年稅前、稅後的時薪與週薪變化

2007年~2025年稅前、稅後的時薪與週薪變化

新稅制不論薪資多少都至少抽15%的稅率,所以很好計算;
舊稅制若不採年薪制來看的話,變動值會太大。

因此舊稅制下無法換算成稅後時薪或週薪進行比較。

單純看澳幣的部分,法定薪資調漲,因此歷年來底薪都是向上成長;反觀用台幣來看的話就不是這麼一回事,可以發現「稅前」薪資最高的幾年落在2011–2014年。

即便2023年經歷近15年來最大的調薪,從台幣來看仍然輸給匯率高的幾個年份。直到24年澳幣擺脫近年來的貶值,才讓稅前薪資得以來到歷史新高。2024年雖然有一度來到近年新高,隨著2025年4月台幣一波急升,目前薪資回到2023年的水準。

因此可以說,享受到薪資成長紅利的主要是在澳洲當地生活的人,像我們這種過客,反而因為匯差問題,稅前薪資反而倒退到2011–2014年的水準。

更不論說在台幣的基準下,用新稅制的稅後薪資與舊制度的稅前薪資比較,會發現2025的薪資水平與2010年的水準相當!

為了公平比較,最後以年薪為基準。在澳幣與台幣的基礎上,以一年52周,扣掉國定假日等等算一年工作50周、每周五天共38小時來看稅前與稅後年薪變化(同上述稅率假設):

2007年~2025年稅前與稅後年薪變化

2007年~2025年稅前與稅後年薪變化

用年薪當基準來看薪資、稅制以及外匯,三者差異就明顯出來了。

從澳幣的角度看,與先前的結論一樣,薪資成長的紅利僅限於在當地居民。反之背包客因為稅制改變,2017年的稅後薪資還回到2014年的水準,直到2019年之後才持續創歷史新高。

繼2020年提高所得稅級距門檻,所得稅率更進一步減少,以及2021年基本時薪上調,背包客的稅後年薪才終於站上4萬大關,朝著5萬大關邁進。

反觀將薪資換算成台幣計價,可以看到近幾年的薪資水準不進反退,稅前薪資受到匯率的影響,年薪的高峰是在2011年、2012年以及2014年,直到2024年薪資調漲後,薪資水平才「接近」2011–2014年的百萬高峰,說是「失落的黃金10年」也不為過。

即便最低薪資逐年調漲,但稅後薪資仍因為匯率的問題,2025年的稅後薪資也是不如2011–2014年的高峰,可以說是倒退10年阿!你能說匯率的影響不大嗎?!

假設匯率不會有太大波動的情況下,未來一年台灣背包客在澳洲打工「可預期」的「稅後」年薪落在2023年的水準,離澳幣全盛時期2011/12/14年的百萬年薪仍有7萬多台幣的差距。

結論

澳洲雖然有著世界第一高的基本薪資,但因為稅率以及匯率問題,前往澳洲賺第一桶金的難度來到近年高點。

稅前百萬很好賺,稅後實拿才是挑戰!

法定最低薪資來到歷史新高,但匯率卻是近年低點,在搭配2017年實施的新稅制,錢沒賺一倍,稅先多繳了快一倍,等於多賺的錢都入了政府的口袋。

基本薪資創新高有何用?不都被稅率與匯差給毀了。

奉勸還在考慮來澳洲打工渡假的,請先確定自己來澳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出國開眼界?體驗異地生活?還是賺第一桶金?如果是打算來賺第一桶金的,即便薪資水準年年上調,但是澳洲整個大環境(匯率)跟制度(稅制)對背包客仍極不友善

隨著Z世代整頓台灣職場,已經部分對台灣失望透頂的年輕人嚮往外國的月亮,打工度假在這兩年變成顯學,疫情導致的缺工困境也不復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背包客與留學生重返澳洲,先前疫情整肅一波的黑工問題捲土重來,各地住宿供不應求導致租金上漲,澳幣貶值與通膨大幅拉高生活成本等等考驗。

2025年登入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上述將會是過程中遇到的重重挑戰。祝福你們在不歸路上遇到困境與挫折,都能一路披荊斬棘,越挫越勇!

結語

巴菲特的最佳合作夥伴-查理‧孟格曾說過:

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 - Charlie Munger。
Micro-economics is what we do and macro-economics is what we put up with .

翻成台灣諺語就是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經濟的不景氣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活在當下,關關難過關關過,將考驗當作墊腳石,苦盡甘來之時,就能品嚐到勝利的果實。

好工作很重要,有本事賺也很重要,在澳洲年薪百萬也只是「時間」問題。畢竟選對季節,有本事做勞力活,用三、四個月就賺到百萬的大有人在,只是運氣、毅力以及努力的程度有所不同。

所以,站在宏觀的角度來看,澳洲似乎沒有往年那麼好賺,但是站在個人經歷一回的角度來看,澳洲適合來體驗一回看看,除了過程中看到不同的「景觀」視野外,也能順便提升自己的「人生」視野。

因此,如果賺錢是來澳洲打工的首要目標,除了付出勞力所獲得的薪資收入外,也別忘了要考量背後的「隱沒成本」,像是職涯中斷、放不下的親朋好友、應負的責任等,並切記每個選擇背後都有它的代價

不論最終選擇待在台灣還是過來澳洲,不忘一句老話:

請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沒有人有義務為你的選擇善後擦屁股。真要決定來澳洲打拼之前,還請先在台灣三思、三思、再三思。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財政年度
  2. 維基百科:List of countries by minimum wage
  3. 維基百科:Minimum wage law
  4. 公平工作調查專員署(Fair Work Ombudsman, FWO):2023–2024底薪調漲
  5. 澳洲稅務局ATO
  6. 比率網:澳幣匯率歷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trick.Wong的沙龍
256會員
510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Patrick.Wo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5
「一周賺多少才夠?」這是我來澳洲後,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那如果賺不到那麼多錢,那一周「至少」要賺多少才夠?隨著2025年調薪之後,稅後周薪破千將成為日常風景。 以前努力打拼讓周薪破千的日子,如今只是基本門檻。
Thumbnail
2025/06/15
「一周賺多少才夠?」這是我來澳洲後,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那如果賺不到那麼多錢,那一周「至少」要賺多少才夠?隨著2025年調薪之後,稅後周薪破千將成為日常風景。 以前努力打拼讓周薪破千的日子,如今只是基本門檻。
Thumbnail
2024/10/19
被讀者敲碗,希望來一篇紐澳薪資差異的比較。為造福廣大後進,就簡單來分享紐澳「法定」「最低」薪資的比較。 結論:澳洲適合「打工」,紐西蘭適合「度假」。從賺錢的角度來看,澳洲是背包客當之無愧的第一選擇。
Thumbnail
2024/10/19
被讀者敲碗,希望來一篇紐澳薪資差異的比較。為造福廣大後進,就簡單來分享紐澳「法定」「最低」薪資的比較。 結論:澳洲適合「打工」,紐西蘭適合「度假」。從賺錢的角度來看,澳洲是背包客當之無愧的第一選擇。
Thumbnail
2024/07/06
澳打之前必須先知道的三個重點:薪資、稅制、匯率: 薪資代表能期待的法定最低薪資有多少。稅制代表繳完稅後實拿的薪資有多少。匯率代表澳幣能換回等同多少價值的台幣。 假設匯率不會有太大波動,未來一年台灣背包客在澳洲打工「可預期」的「稅後」年薪落在2013年的水準,離澳幣全盛時期的百萬年薪差距僅差一步之遙。
Thumbnail
2024/07/06
澳打之前必須先知道的三個重點:薪資、稅制、匯率: 薪資代表能期待的法定最低薪資有多少。稅制代表繳完稅後實拿的薪資有多少。匯率代表澳幣能換回等同多少價值的台幣。 假設匯率不會有太大波動,未來一年台灣背包客在澳洲打工「可預期」的「稅後」年薪落在2013年的水準,離澳幣全盛時期的百萬年薪差距僅差一步之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澳打之前必須先知道的三個重點:薪資、稅制、匯率: 薪資代表能期待的法定最低薪資有多少。稅制代表繳完稅後實拿的薪資有多少。匯率代表澳幣能換回等同多少價值的台幣。 假設匯率不會有太大波動,未來一年台灣背包客在澳洲打工「可預期」的「稅後」年薪落在2013年的水準,離澳幣全盛時期的百萬年薪差距僅差一步之遙。
Thumbnail
澳打之前必須先知道的三個重點:薪資、稅制、匯率: 薪資代表能期待的法定最低薪資有多少。稅制代表繳完稅後實拿的薪資有多少。匯率代表澳幣能換回等同多少價值的台幣。 假設匯率不會有太大波動,未來一年台灣背包客在澳洲打工「可預期」的「稅後」年薪落在2013年的水準,離澳幣全盛時期的百萬年薪差距僅差一步之遙。
Thumbnail
本文將從紐西蘭薪資所得的角度,來探討與背包客攸關的三個重要宏觀議題:法定薪資、所得稅制以及紐台匯率:法定薪資代表能期待的法定最低薪資有多少;所得稅制代表繳完稅後「實拿」的薪資有多少;紐台匯率代表紐幣能換回等同多少價值的台幣。 結論:先去澳洲賺大錢,再去紐西蘭當大爺!澳洲適合打工、紐西蘭適合度假。
Thumbnail
本文將從紐西蘭薪資所得的角度,來探討與背包客攸關的三個重要宏觀議題:法定薪資、所得稅制以及紐台匯率:法定薪資代表能期待的法定最低薪資有多少;所得稅制代表繳完稅後「實拿」的薪資有多少;紐台匯率代表紐幣能換回等同多少價值的台幣。 結論:先去澳洲賺大錢,再去紐西蘭當大爺!澳洲適合打工、紐西蘭適合度假。
Thumbnail
澳洲打工真的很好賺?事實可能沒你我想像的這麼簡單。這篇文章分享與背包客切身相關的三項重要指標:薪資、稅制以及匯率變化。 當周薪破千成為常態,如果不讓自己周薪破1500澳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來澳洲打工是以賺錢為目的。 只差扶不起的澳幣匯率,還在低點徘徊。
Thumbnail
澳洲打工真的很好賺?事實可能沒你我想像的這麼簡單。這篇文章分享與背包客切身相關的三項重要指標:薪資、稅制以及匯率變化。 當周薪破千成為常態,如果不讓自己周薪破1500澳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來澳洲打工是以賺錢為目的。 只差扶不起的澳幣匯率,還在低點徘徊。
Thumbnail
「一周賺多少才夠?」這是我來澳洲後,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每當有人問我類似開頭那樣的問題,個人認為這只是個假議題。 畢竟,能發大財誰不要?但如果不能發大財的話,「最起碼要賺多少」卻是很少人有的概念。因此本篇文章來分享一下,根據澳洲2023年最新發布的基本薪資,背包客合理期望的「最低」薪資該有多少。
Thumbnail
「一周賺多少才夠?」這是我來澳洲後,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每當有人問我類似開頭那樣的問題,個人認為這只是個假議題。 畢竟,能發大財誰不要?但如果不能發大財的話,「最起碼要賺多少」卻是很少人有的概念。因此本篇文章來分享一下,根據澳洲2023年最新發布的基本薪資,背包客合理期望的「最低」薪資該有多少。
Thumbnail
登!登!你沒看錯!在澳洲工作一年,就有機會賺到將近兩百萬台幣的薪水,大家會不會很心動國外工作?想要立刻買機票飛去澳洲工作嗎? 澳洲工作薪水大比拚文章目錄 澳洲工作薪水比較 澳洲遊學幫你培養求職所需英文能力 體驗澳洲打工度假 澳洲工作薪水比較
Thumbnail
登!登!你沒看錯!在澳洲工作一年,就有機會賺到將近兩百萬台幣的薪水,大家會不會很心動國外工作?想要立刻買機票飛去澳洲工作嗎? 澳洲工作薪水大比拚文章目錄 澳洲工作薪水比較 澳洲遊學幫你培養求職所需英文能力 體驗澳洲打工度假 澳洲工作薪水比較
Thumbnail
澳洲打工真的很好賺?事實可能沒你我想像的這麼簡單。這篇文章分享與背包客切身相關的三項重要指標:薪資、稅制以及匯率變化。 隨著2022年基本薪資調漲,以及所得稅級距上調,可期望的最低薪資來到近年新高,配合疫情下的缺工潮,目前背包客面臨「天下大亂、局勢大好」的局面。 只差扶不起的澳幣匯率,還在低點徘徊。
Thumbnail
澳洲打工真的很好賺?事實可能沒你我想像的這麼簡單。這篇文章分享與背包客切身相關的三項重要指標:薪資、稅制以及匯率變化。 隨著2022年基本薪資調漲,以及所得稅級距上調,可期望的最低薪資來到近年新高,配合疫情下的缺工潮,目前背包客面臨「天下大亂、局勢大好」的局面。 只差扶不起的澳幣匯率,還在低點徘徊。
Thumbnail
「一周賺多少才夠?」這是我來澳洲後,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每當有人問我類似開頭那樣的問題,個人認為這只是個假議題。 畢竟,能發大財誰不要?但如果不能發大財的話,「最起碼要賺多少」卻是很少人有的概念。因此本篇文章來分享一下,根據澳洲2022年最新發布的基本薪資,背包客合理期望的「最低」薪資該有多少。
Thumbnail
「一周賺多少才夠?」這是我來澳洲後,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每當有人問我類似開頭那樣的問題,個人認為這只是個假議題。 畢竟,能發大財誰不要?但如果不能發大財的話,「最起碼要賺多少」卻是很少人有的概念。因此本篇文章來分享一下,根據澳洲2022年最新發布的基本薪資,背包客合理期望的「最低」薪資該有多少。
Thumbnail
澳洲的消費水準是不是很高阿?在澳洲打工度假,除了薪水最常被提及外,其次就是生活花費的問題。若用月結來看,一個月的生活花費,相當於台北生活一個月的消費水準。 雖在農場賺了近百萬年薪,但終究只是稅前百萬。有人賺了稅後百萬;有人存了稅後百萬,你說誰比較厲害?發現自己在省錢跟存錢的本事上,還有待加強。
Thumbnail
澳洲的消費水準是不是很高阿?在澳洲打工度假,除了薪水最常被提及外,其次就是生活花費的問題。若用月結來看,一個月的生活花費,相當於台北生活一個月的消費水準。 雖在農場賺了近百萬年薪,但終究只是稅前百萬。有人賺了稅後百萬;有人存了稅後百萬,你說誰比較厲害?發現自己在省錢跟存錢的本事上,還有待加強。
Thumbnail
澳洲打工真的很好賺?事實可能沒你我想像的這麼簡單。這篇文章分享與背包客切身相關的三項重要指標:薪資、稅制以及匯率變化。 隨著2021年基本薪資調漲,以及所得稅級距上調,可期望的最低薪資來到近年新高,配合疫情下的缺工潮,目前背包客面臨「天下大亂、局勢大好」的局面。 只差扶不起的澳幣匯率,還在低點徘徊。
Thumbnail
澳洲打工真的很好賺?事實可能沒你我想像的這麼簡單。這篇文章分享與背包客切身相關的三項重要指標:薪資、稅制以及匯率變化。 隨著2021年基本薪資調漲,以及所得稅級距上調,可期望的最低薪資來到近年新高,配合疫情下的缺工潮,目前背包客面臨「天下大亂、局勢大好」的局面。 只差扶不起的澳幣匯率,還在低點徘徊。
Thumbnail
澳洲打工真的很好賺?事實可能沒你我想像的這麼簡單。這篇文章從宏觀的角度,分享與背包客切身相關的三項重要指標: 1. 薪資制度,代表能期待的法定最低薪資有多少; 2. 稅制,代表繳完稅後「實拿」的薪資有多少; 3. 匯率,代表澳幣能換回的台幣有多少。 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賺了時薪、賦了高稅、賠了匯差。
Thumbnail
澳洲打工真的很好賺?事實可能沒你我想像的這麼簡單。這篇文章從宏觀的角度,分享與背包客切身相關的三項重要指標: 1. 薪資制度,代表能期待的法定最低薪資有多少; 2. 稅制,代表繳完稅後「實拿」的薪資有多少; 3. 匯率,代表澳幣能換回的台幣有多少。 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賺了時薪、賦了高稅、賠了匯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