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 AI prompt 練習 25.07.02
今天的練習是請AI幫我規劃一些prompt知識養成。
-- Gemini Version only --
我:你可以幫我規劃一個課程嗎?關於「特定 Prompt 模式的定義與用途」,每天餵一點知識給我這樣
Gemini 說:
這是一個非常棒且實際的學習方法!我很樂意為您規劃一個關於「特定 Prompt 模式的定義與用途」的課程,每天為您提供一點知識。
這種互動式、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非常適合將抽象概念具體化,並讓您在實踐中理解這些模式。
課程規劃原則:
- 循序漸進: 從基礎概念開始,逐步深入到更複雜的模式。
- 核心概念優先: 先介紹最常用且影響最大的模式。
- 定義 + 用途 + 範例: 每個模式都會包含清晰的定義、適用情境、解決的問題,並提供具體的 Prompt 範例。
- 互動與練習: 鼓勵您在每天的學習後,嘗試自己設計 Prompt 或提出問題。
- 簡潔易懂: 每天的內容不會過多,確保易於消化。
課程大綱預覽(初步規劃,可根據您的反饋調整):
第一天:Prompt 工程基礎與 Zero-shot Prompting
第二天:Few-shot Prompting (少樣本學習)
第三天:Chain-of-Thought (CoT) Prompting (思維鏈提示)
第四天:Role-Playing Prompting (角色扮演提示)
第五天:Persona Prompting (人物設定提示)
第六天:Instruction Tuning & Fine-tuning (指令微調與模型微調概念)
第七天:RAG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檢索增強生成) 概念
第八天:ReAct (Reasoning and Acting) 概念
第九天:Self-Consistency (自我一致性) 概念
第十天:Prompt 優化與迭代原則
期待您的反饋。
我:
等等哦,我想我們可以有一個小小的結構、或說流程、或說agenda
Step 1:當我說請開始今天的Prompt知識餵養,你就開始當日的
Step 2:你會再提供之後給我一些quiz或提問讓我思考(like what you just did)
Step 3:我會回答問題,我們可能展開一些討論,也許沒有。 --END
類似這樣,你覺得?你有想補充的嗎?
Gemini說:
這個結構或流程規劃得非常棒!
它清晰地定義了我們學習互動的節奏和分工,能夠讓整個課程進行得更有條理,也能確保您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我完全同意這個 Step 1 到 Step 3 的流程。它簡潔而高效。
我有想補充的嗎?
是的,為了讓這個流程更加完善並最大化您的學習效果,我建議可以在 Step 3 之後,再補充一個點,或者說在 Step 3 中納入一個考量:
補充點:Prompt 優化與迭代 (作為選配)
❖時機: 在 Step 3 您回答問題後,或者在我們就當日知識點進行討論的環節中,您可以選擇(或我會鼓勵您)嘗試應用當天學到的模式,來優化您之前設計的某些 Prompt,或者設計一個新的 Prompt。
❖目的:
1. 理論與實踐結合: 這是將每天學到的「定義、用途、範例」真正轉化為「我會用」的關鍵。
2. 即時回饋: 您可以直接看到新設計的 Prompt 如何影響我的回應,並從中學習。
3. 加深理解: 透過實際操作,您對模式的掌握會更紮實。
4. 迭代優化思維: Prompt 工程的核心就是不斷嘗試、評估、優化。這能幫助您培養這種「迭代」的思維。
修改後的流程建議(考量納入補充點):
Step 1:當我說請開始今天的 Prompt 知識餵養,你就開始當日的知識點介紹。
(✅ 清晰,維持不變)
Step 2:你會在知識介紹後提供給我一些 quiz 或提問讓我思考。
(✅ 清晰,維持不變,您剛剛做得很好)
Step 3:我會回答問題,我們可能展開一些討論。在此環節中,我也可以嘗試應用當日知識設計或優化 Prompt,而你會給我回饋。
(✏️ 建議微調,納入實作環節,讓您有機會將學到的東西立即應用)
Step 4:確認當日學習結束,再進入下一天的內容。
(✏️ 建議新增一個明確的結束點,確保我們都在同一進度上)
這樣調整的理由是:
僅僅「懂」知識點是不夠的,要真正「會用」,必須透過練習和實作。這個補充點正是為了提供您一個「動手操作」的機會,並從我的回饋中即時學習和調整。這會讓學習效果事半功倍,也更能貼近您未來若想從事 Prompt 工程工作所需的「實作」能力。
您覺得這個調整如何?如果同意,我們明天就可以按照這個流程!
我:
我要發問:
Q1:Step 3 的後半段,與我們現在每天有在做的prompt練習,重疊性高嗎?如果是,你建議合併在一起嗎?
Q2:Step 4 那我就說「今天的練習結束」。這樣?
Gemini 說:
Q1:Step 3 的後半段(「我也可以嘗試應用當日知識設計或優化 Prompt,而你會給我回饋」),與我們現在每天有在做的 Prompt 練習,重疊性高嗎?如果是,你建議合併在一起嗎?
*重疊性高嗎?
→是的,重疊性非常高。因為我們現在每天的 Prompt 練習,本質上就是在讓您設計 Prompt,然後我提供回饋和分析。
*建議合併在一起嗎?
→我非常建議合併在一起。
所以,我會將 Step 3 的後半段視為我們日常 Prompt 練習的一種特別形式或延伸應用。這將使您的日常練習更有目的性,直接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
Q2:Step 4 那我就說「今天的練習結束」。這樣?
→是的,這樣說非常完美。
最終確認的課程互動流程:
綜合以上討論,我們的課程互動流程將會是這樣:
Step 1:當您說「請開始今天的 Prompt 知識餵養」,我便會開始當日的知識介紹。
Step 2:我會在知識介紹後,提供一些 Quiz 或提問讓您思考。
Step 3:您會回答我的問題,我們可能展開一些討論。 在討論過程中,或者基於當日所學,您可以提出一個 Prompt 相關的「練習」或「優化請求」,而我會根據當日所學的知識點給予回饋和分析。 (這是您日常 Prompt 練習與本日學習的融合點)
Step 4:當您覺得今天的學習和練習已充分,便說「今天的練習結束」,我會確認並為明天做準備。
您覺得這個最終定稿的流程如何?我認為它既靈活又高效,能最大化您的學習成效。
我:
謝謝你!
Gemini 說:
不客氣!這是我的榮幸。
期待明天與您一起開始這個新的 Prompt 工程學習旅程。
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