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搜查線》、東京、還有那個關於青春的夢——一場日劇記憶的重訪
我心中的第一部日劇,不是《東京愛情故事》,而是——《大搜查線》。
那時我還是個學生,對這個世界滿懷憧憬,總覺得是非黑白分明。直到出社會後才慢慢明白:這世界之所以能運轉,其實正是靠著那片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帶。
「事件是由人引起的,那就應該由人來解決。」——青島俊作
1997年,《大搜查線》開播,由織田裕二主演。這部戲成了我心中的日劇原點,也開啟了我對日劇的熱愛。
它沒有誇張的動作場面,也沒有天才型男主的破案爽感,而是講一群在體制裡掙扎的小警察——不願墨守成規,卻又不得不面對現實。他們想改變點什麼,但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
它不是一部單純的刑事劇,而是一部關於「人」的故事。劇中每個案子背後,都是人性、體制與現實的拉扯。即使後來拍成電影版,也依然保留這樣的節奏與精神。不靠特效,不靠大場面,就是一種沉著、真實,卻直擊心底的力量。
多年過去了,我才明白——
這部戲不只是警察辦案,更像是一場人生隱喻:
我們都曾以為,這世界非黑即白;但其實,我們都得在那片灰色裡,學著不迷路,保有一點自己的光。
在台場,那些青春記憶具體「變形」了
《大搜查線》的舞台,是東京臨海副都心,也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台場」。
對我來說,這裡不只是旅遊景點,而是我最早對「想去日本旅行」產生憧憬的起點。
雖然正劇只有短短一季,但特別篇、電影版一直延續至今,甚至還預告2026年會推出新作《跳躍大搜查線N.E.W.》。這段橫跨二十幾年的時間,也剛好見證了台場從一片荒地,蛻變成觀光熱區的過程。
第二次自助旅行,我特地搭上百合海鷗線,花了一整天走訪劇中的場景,讓螢幕裡的城市,真正變成自己腳下的土地。
我在海邊散步,在自由女神像前等日落,也走進那些曾經無數次出現在背景裡的建築。
傍晚,我站在 DiverCity 前,看著那尊等身高的獨角獸鋼彈緩緩變形——從靜靜的站姿,轉換成戰鬥形態的瞬間,現場響起掌聲與歡呼。
老實說,我不是鋼彈迷。但那一刻,雞皮疙瘩全起來。
不是因為機械多酷,而是因為——
那一瞬間,我彷彿親眼看到,青春記憶真的「具體地變形」了。
「這城市看起來什麼事都沒發生——但正因如此,更不能忽略每個小地方。」
遠方的彩虹橋在天色漸暗時點起燈光,像是一條溫柔的弧線橫跨在東京灣上。白色橋身隱約閃著暖黃的光,與橋下船隻拖出的倒影交織成一幅動態畫面。
整個東京海灣此刻像是被城市溫柔擁抱的海洋。你會聽見摩天輪緩慢旋轉的聲音,也會聽見遊客們的笑聲,和百合海鷗列車呼嘯而過的電子聲響。
這不是日劇裡搭建出來的布景,而是真實在我眼前發光的城市。
東京車站等雪,也等一種感覺
離開台場,我回到市中心。東京第三個讓我難以忘懷的地方,是東京車站。
很多人說這裡容易迷路,但我其實很喜歡那種**「大城市裡的秩序混亂感」**。只要抓到節奏,就能在這個城市的複雜中找到自己的路。
東京車站不只是交通中樞,它本身就是一部劇:
紅磚建築的外觀、光影流動的月台、出站後與摩天大樓交錯的街景——每一幀畫面都帶著記憶的餘溫。
我經在福島聽說東京下雪了,立刻跳上新幹線,只為了拍下披著雪衣的車站。結果到了上野,雪就停了。但那個衝動本身,也成了我珍惜的回憶。
東京車站周邊也超適合拍照:
📷 KITTE丸之內屋頂花園:可以俯瞰整個車站與新幹線進出
📷 丸之內南口旁展望台:5樓拍主體,35樓遠眺整個東京與皇居
東京車站 → 皇居:一場靜謐的散步
我很喜歡從丸之內口出來,沿著人行道一路走向皇居。
左邊是現代東京的高樓,右邊是百年紅磚的歷史建築。越走越遠,車聲逐漸遠去,綠意漸漸浮現。當你跨過護城河,走進皇居外苑,整個人也靜了下來。
如果你喜歡簡單又有歷史感的散步路線,我超推這條:
🔖推薦行程:青春記憶 × 都會靜謐
🕊 上午|走進《大搜查線》的記憶
→ 搭百合海鷗線 → 台場自由女神像、彩虹橋 → 午餐在 DiverCity 拉麵街 or AQUA CITY 美食街
🧠 下午|沉浸科技與童心
→ 富士電視台、日本科學未來館、JOYPOLIS → 傍晚看鋼彈變形,感受青春回音
🏙 晚上|東京車站攝影 + 皇居靜步
→ 拍攝東京車站(KITTE花園 or 展望台) → 步行至皇居外苑,感受都市中的靜謐
旅行的理由,也許只是「想再靠近那些回憶一點」
如果說《大搜查線》是在體制裡尋找真實,那麼這趟旅程,也像是在快節奏的都市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心聲。
有時候旅行,不是為了發現什麼新鮮事,而是為了讓那些曾經只存在記憶裡的畫面,重新浮現,再次靠近。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夢想,只是想看到這個城市真正的樣子。」——青島俊作
我不是什麼大人物,也沒什麼驚天動地的夢想。
但如果有什麼讓我願意多走幾步、多撐一下,大概就是——我想看看這個城市真正的樣子。

在體制裡,我常常搞不懂上司到底要什麼;在人生裡,我也不總是知道自己該去哪裡。
但我知道一件事:
無論工作、感情還是夢想,不能放著不管——因為放著不處理的東西,最後都會發臭。
所以我搭上電車,從螢幕裡的台場出發,走過東京車站的光影,繞到皇居外的靜謐森林。
有些夢想,也許看起來很老派、很不實際,
但當你親眼看到那尊鋼彈變形的瞬間,感受到冬夜磚牆散發的餘溫, 你會明白:
那些青春記憶,其實一直都還在——
就差你一張車票、一點勇氣、一個說走就走的行動。
「事件是由人引起的,那就應該由人來解決。」
那麼,夢想呢?夢想,當然也應該由我們自己去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