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閱讀了一本書,主題與購物有關,裡面有兩點令我印象深刻:
1.購物的滿意度會影響對生活的滿意度
2.購物習慣在某些層面上,反應了生活或決策的方式回想近幾年的購物方式,還真的覺得不同時期時、在不同情境與狀態下購物方式有逐步演進,慢慢的也找到了適合當下的方式
比如剛出社會時,是最節儉的時期,盡可能在找尋低成本生活的方式,對於某些昂貴的東西會覺得這個有客群嗎?也會選擇某些便宜但耗時間或不夠健康的方式只為了省錢,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可思議,而此時購物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了生活選擇CP值最高的產品
後來經濟寬裕後,開始懂某些較貴的物品背後帶來的價值或賦予的意義,會選擇價格高一些但是能帶來更多價值(比如:健康、好品質或省時、或是讓心情愉快等)或體驗的消費方式,而如前面所說的,因為在購物上的滿意度提升,生活滿意度也跟著提升
然後近期以來因為生活忙碌的關係,很多時候購物都是在網路上完成的,而其中也包含了:衣物、飾品、化妝品等其實去過實體店家試過才會比較知道適不適合自己的品項
然而即使沒有經過試穿、試用,但我自己透過了一些方式逐步歸納出了網路購物時我能買到滿意物品的決策方式,比如:
(1)了解內心的實際需求或要解決什麼問題而購物
(2)購物時評估實際效用(我在這個物品上最主要想獲得什麼)
(3)從別人的購買評論或商家的介紹中找出有實際參考價值的意見,作為決策的評估條件(這個因人而異,因為比如聽到某些商品特點時有些人認為是優點、有些人覺得無傷大雅、有些人無法接受)
收斂到現在已經大約99%購入的東西,在收到後我都使用的很滿意、覺得有符合實用性,購物決策漸漸收斂到一定的精準度,因此我很少買了而後悔的(雖然退貨也不難)
一如前面提到購物方式某些時候上也反應了生活或決策方式,我覺得這點也在我身上有所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