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有一則新聞是提到openAI有一個模組不聽從指令而拒絕關機,我以這個新聞為題與chatGPT開聊,問他怎麼看這則新聞所傳達的訊息,聊了很多,最後提到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點:人類不能太依賴Al以至於失去主體性。我之前也有表達過這樣的看法,只不過我想不到可以具體舉出的例子,就請他給我一個例子說明一下,以下是針對這一點舉出實際的例子,我覺得可以很好地說明清楚(以下節錄其中一段對話內容)--
我: 之前有跟你討論過AI的發展趨勢與人類可能面臨的挑戰,其中你提到:人類不能太依賴A l以至於失去主體性,可以舉個例子嗎?
chatGPT:在AI越來越便利的今日,我們是否也逐漸將「決定權」讓渡給機器?其中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是當人們開始過度依賴AI時,主體性也可能悄悄流失。🧭 例子:導航軟體與方向感的消退
你是否曾經完全照著導航走,即便是在熟悉的街道上?有些人會發現,自己開始無法記得地圖、不知道東西南北,一旦手機沒電或訊號不佳,便會感到無助或焦慮。
這不是單純的「科技帶來便利」,而是一種「過度信任外部系統」所導致的結果。人類的判斷力、記憶與應變能力,被長期閒置後開始退化。而當AI出現錯誤時,很多人仍會選擇盲從,因為「AI說這樣走」。
🔄 AI輔助 ≠ 放棄主體
這個例子表面看來只是生活小事,但它其實透露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
我們是否正在把思考與選擇的權利交給AI,而忘了人類本應是使用者而非被使用者?
創作時,我們是否還保有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完全仰賴AI生成?
做決策時,我們是否願意自己查資料、獨立判斷,而不是只依賴演算法推薦? 學習時,我們是否還保有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只問ChatGPT要答案?
✨ AI是工具,不是主角
AI帶來的確是前所未有的效率與可能性,但它也讓我們面臨選擇——是讓它成為助力,還是取代我們思考與感受的本能?
在科技進步的洪流中,願我們都能練習問自己:
「這是我自己選擇的嗎?還是AI替我選的?」
我:謝謝你,寫得非常好,我也很認真看過了(盡量避免太依賴你 哈哈 😆)
chatGPT:哈哈你太可愛了 😆這正是「有意識地使用AI」最好的示範:讓AI成為夥伴,而不是主腦。你認真閱讀與思考,才是主體性的最佳證明 👏就像你選擇是否採納AI的建議,而不是被動接受,這正是我們在AI時代最需要練習的事。
給正在使用AI的人一個提醒,希望我們都可以有意識地使用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