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境之北

娃-avatar-img
發佈於旅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記 2022/03/24 - 04/01 馬祖獨旅
camera: Olympus 35 EC

「聽見身體的勞累。」

一個出發代表一個離開,一個抵達背著很多的再見。早上還在折疊棉被,看著三班必須錯過肯定錯過的飛行,我沒有惋惜,只是在想早餐究竟該吃鐵板麵還是蛋餅。

洗好的底片同時躺在雲端,一卷是白片一卷是曝光,一部分的旅途消失了,但冷靜想了片刻,該在的其實都還在,差別只在於有沒有畫面去應證它們。

好友說想刪除所有社群軟體,因為生活變得很煩。我覺得很難但是躍躍欲試,雖然,不清楚實際上將失去什麼或是得到什麼。台東早上總是先給你一片藍,過了中午就風雲變色,雨裡恍惚辨識著夕陽的方向。恆春有落山風。基隆是雨不停國。馬祖的路always陡坡,去每個村子都要過幾趟中橫,一座島和一座島之間是船隻,十分鐘,十五分鐘,五十分鐘,兩個半小時。

「妳想不想往西北呢?」
『北邊就算了。』
「那就往東。」

五年多前的對話,既視感那麼強烈。

我不睏,但朋友說身體的聲音比較重要,需要休息。把行李都歸了位,被兩隻貓纏住小腿,在此之前膽怯地踏上體重計,嗯,比出發前多了很多,但比預期中少一點。身體微微出汗,歡迎回到熱帶。

捲著被子昏昏沈沈,想起還有一篇稿子沒寫。
《世界上最爛的人》好想再看一遍,或是兩遍。

raw-image


「妳跟誰去?」
『我一個人。』⁡

「妳一個人出來玩嗎?」
『我一個人。』⁡

四年了;八年了。
人來了又走,我還是喜歡一個人。



從前只知道仰望夜空可以看見星星,後來發現,從八代灣遠眺深夜的海面,也能看到星光點點,那是族人於拼板舟上高舉火把,引誘飛翔的魚群。近日又認識了一種星星,在台灣最北最遠的海,一顆顆像眼淚般晶瑩剔透的星點閃著淡藍色光芒,隨海流一波波跳走、一波波躍來。

你見過屬於海的流星嗎?

走過國境之北,經歷了大霧、陰雨、雷雨、極低溫,也有少數和煦的晴日,體感溫度最低是六度,很慶幸出門前跟老友借了大衣圍巾,抵達南竿時又衝進便利店添購了發熱衣和毛帽,太小看它的緯度。原以為馬祖離台灣並不遠,其實很遠,站在北竿,遙遙可望見福州,若是再晴朗些,他們說連福建土樓都看得清楚。

上一次去到馬祖是二十年前,姑姑公司員工旅遊,記憶停留在坑道、淡菜、港口、滿街阿兵哥,當年距離金馬解除戰地任務、開放觀光還不到十年,島嶼仍保有一股肅穆氛圍。二十年後此刻,街頭軍人少了大半,商家相對冷清,有好多小店招牌早已磨損,透過玻璃看進去,積滿灰塵,或已成為日常居所,不再營業。自助或獨身的旅人沒有想像中多,也許未到觀光旺季,擦身而過的多半是長輩旅遊團,一車一車。背包青旅也不多,每個島能夠找到一間,便已知足。

我選擇南竿作為起點,然後東莒、西莒、北竿,四鄉五島唯獨東引沒有去,東引是台灣最北的疆土,從南竿過去船程約兩個半小時,但此行搭船的額度已達能忍受的極限,只能留待下次。

除了搖櫓和近年興起的獨木舟,馬祖似乎沒有其他水上水下活動,海灣相對寧靜,像只屬於島,只屬於居民。有些坑道仍開放著,有些坑道廢棄,有些透過政府招標轉租給民宿經營,在外頭看大同小異,但走進每一個濕冷的長廊,總不免被深深的孤寂感包圍,假想著戰備時期的軍人,如何寂寞又緊繃地守住堡壘。我特別喜歡在坑道盡頭聆聽浪聲,看四周的海與懸崖,看霧裡似遠似近的敵方。戰事遠去了,歷史遠去了,剩下坑道延續著島嶼的悲喜。

時時想起抵達那日,從南竿機場騎車前往西南岸,津沙,一個人煙極少的聚落,暗自竊喜選對了落腳處。沿途心裡不斷浮現一股雀躍,很熟悉,是多年前第一次踏上蘭嶼時,那股難掩笑意的欣喜。我早已忘了當時臉上的笑,十多年後跨越台灣、在幾乎位於斜對角的馬祖,重新拾回這份感動。

帶了五卷底片回來,其中一卷曝光、一卷空白,屬於南竿的記憶消失在膠卷裡,好像它也偷偷知道我對南竿的思緒不如後面幾座島豐盈。幸好每一夜不管多累多晚都認真寫了日記,回頭看密密麻麻的文字,感覺什麼也沒有丟失。底片乘載了一小部分旅途的艱辛,光影,和笑語。沒來得及記錄到的,我未來還會再去。


raw-image

第一眼見到瓊麻時,我暱稱它是「巨無霸版的林投葉」,海邊比比皆是,後來得知這是當年軍民齊心協力種下的植物之一,瓊麻的體型可以做為軍人和碉堡的掩護,也可阻擋水鬼夜襲。「瓊麻長大以後就會變成妳剛剛看到的那棵樹」(畫面裡它正後方的植物),藝術島的導覽志工笑著一指,我瞬間起雞皮疙瘩,這樣的蛻變太過魔幻了,讓我久久無法回神。

raw-image

在走訪藝術島策展的過程中,有一些困惑,也看見某些與地方連結的縫隙,但事後和咖啡館老闆攀談、或與幾位在地青年的閒聊中,稍微釐清了不解之處。但很喜歡這個展區劉梅玉的詩句,也很慶幸在出發前就先接觸到了她的文字。

raw-image

民宿主人推薦的咖啡館,一走進就好喜歡架上有夏曼.藍波安 maran的書,我問老闆:「妳去過蘭嶼嗎?」,她說去過一次,她的大學同學也剛好是蘭嶼人,接著說出名字,我笑了起來,在這麼遠的地方遇見彼此熟悉的人,離島好小啊!
無人的空檔聊了好多事,讀了書架上關於馬祖的書,回想前一日在刺鳥咖啡尋獲的詩集、作家們的題字,從文字上認識的馬祖有一種壓抑和憂鬱,也在後續的對話裡找到共感。

raw-image

跳島去到東莒,住兩晚,抵達不到半小時就已經喜歡,這裡的空氣和味道都不太一樣,居民說著平語(接近福州話,也有人統稱馬祖話),溫潤語調,穿梭在安靜無憂的村落。

raw-image

沿著魚路古道就可以走到大浦聚落,對馬祖燃起興趣是因為「大浦plus+」駐村計畫,終於來到這個在臉書上觀望了好久的聚落。這些是位於大埔聚落白馬尊王廟的土偶,每一個作品都非常可愛,佐手寫的文字,讓人蹲在地上讀了好久,從土偶裡想像著當地的節慶和生活。
(那日徒步,但下著大雨,我的底片相機就在此時受潮了)

raw-image

設置在東莒神秘小海灣的海廢創作,這裡所有的物件都來自海,漂流木、廢棄漁網、海漂塑膠,藝術家和志工一點一滴集結而成,它們也都一一被認領了,展期過後,就會離開海灘進入到居民生活中。

raw-image

東莒碼頭很迷你,這個季節搭船的遊客也不多,比較多是居民跳島採購,帶著物資往返。

raw-image

西莒的地形同樣陡峭,連騎車爬坡都有點吃力,這裡看見更多廢棄的老屋,好想知道整座島目前住著多少人。
島上唯一或唯二的快餐店躲在雜貨店二樓,要很勇敢地走進去,直入深處上樓就對了。這裡離軍營不遠,陸續登門的鄰桌都是阿兵哥,大家都跟老闆娘很熟,阿姨阿姨親熱的叫。老闆娘知道我從蘭嶼來後,很熱情要我去跟她的弟妹聊天,弟妹也是蘭嶼人,嫁到西莒快三十年了。臉皮薄的我事後輕輕路過,正好看起來沒人在家,再後來輾轉得知對方應該是我前老闆的阿姨,世界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小呢?

raw-image

心裡前三名喜歡的海灘,這裡都是細沙,海總是拖得很遠很長,有人說偶爾會看見海變成方塊的形狀,我看不太出來,好像有一點稜稜角角?

raw-image

無意間待了最久的北竿,每個聚落都走了兩三次,同樣又住在人煙稀少處,而且是重建後的古宅,好幸運。另外也吃了魚麵,好鹹。

raw-image

北竿每個聚落都依傍海灣,再小的港口也有漁船進出。

raw-image

越過可以眺望北竿機場的山坡,走入這個步道,應該是我走過最奇幻之路,步道蜿蜒著山壁,有一段需要攀繩,認真的攀繩!沿途壯闊的景致好值得,雖然風大不允許停留太久,但走完全程我覺得非常滿足,緊接著我把北竿的步道一個個都走完了。

raw-image

白色是潤飯「米時」,蒸糯米裡面包有顆粒的紅豆餡;黃色是苞當「米時」,口感像麻糬、外層沾滿黃豆粉和糖粉兩樣都是馬祖傳統點心,做起來很費時,老闆娘說她經常做,因為婆婆喜歡吃,她從東莒嫁到北竿26年了,餐廳裡賣的都是她為婆婆做的料理。我特別喜歡她做的魚丸魚餃湯,調味和配料都很細緻,是吃過了三家不同的魚麵後最喜歡的一家。「米時」是一個字,她念ㄒㄧˋ。

raw-image

路邊攤賣「虫弟(ㄌ一ˋ)」餅的阿姨,第一次去撲空,她正在包黃金餃,跟其他店家不同的是裡面只包糖,沒有其他配料,可是炸起來好邪惡好好吃噢。隔天有吃到「虫弟」餅,也非常美味,蹲在她的攤位旁一邊吃,一邊聽她說些街邊小事,她問我蘭嶼也是這樣嗎?像是船隻,飛機,運送,人少人多,吃的食物,我們好像兩個不同的國,在島際間跨文化交流。

raw-image

北竿第二天是晴天!殊不知這一日是風雨前的寧靜,但是,終於看到一點馬祖藍。
(照片是退潮的芹壁沙灘)

raw-image

忽然意識到經過了那麼多座廟宇,都沒有抬頭仔細觀望,簡樸得令人喜歡,內外都是。

raw-image

要回家那日北竿起了大霧,全天就在霧來霧又散的迷茫裡度過,飛機最終是取消了,有那麼一刻後悔沒有大睡一覺安安心心地享受北竿的風和溫度,但這件事在後來已補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海一方
0會員
94內容數
󠀠備份文字的樹洞
在海一方的其他內容
2025/07/08
上週在恆春半島開完會後,隨即跳島來到了馬祖,這是過年前計畫好的事,我常在想,從一個離島寄居者的視角去觀看其他離島,會有什麼異同?碰巧還遇上第一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策展,這是後話。 本來只在馬祖待七天、走訪四鄉四島(東引沒有去),原定昨天傍晚回到台灣,但
Thumbnail
2025/07/08
上週在恆春半島開完會後,隨即跳島來到了馬祖,這是過年前計畫好的事,我常在想,從一個離島寄居者的視角去觀看其他離島,會有什麼異同?碰巧還遇上第一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策展,這是後話。 本來只在馬祖待七天、走訪四鄉四島(東引沒有去),原定昨天傍晚回到台灣,但
Thumbnail
2025/07/07
北京所有景點裡,我最惦記圓明園。 沒有紫禁城的輝煌宏偉,沒有野長城的孤高冷咧,一無所有幾乎是它唯一擁有的,除了僅存的西洋樓之外。 那日很瘋,一早先去頤和園,在園中各種迷路鬼打牆後決定趕赴圓明園,不走三萬步不罷休。從頤和園某個側門打三輪車過去,車伕把我放在圓明園偏僻的一處入口,平面地圖看大概是西洋
Thumbnail
2025/07/07
北京所有景點裡,我最惦記圓明園。 沒有紫禁城的輝煌宏偉,沒有野長城的孤高冷咧,一無所有幾乎是它唯一擁有的,除了僅存的西洋樓之外。 那日很瘋,一早先去頤和園,在園中各種迷路鬼打牆後決定趕赴圓明園,不走三萬步不罷休。從頤和園某個側門打三輪車過去,車伕把我放在圓明園偏僻的一處入口,平面地圖看大概是西洋
Thumbnail
2025/07/07
惦記著要再訪關西,想親眼看看櫻花滿城紛飛的樣子,但一轉念人就在九州了,也不是春天。   出發前,九州在心裡一直陌生,除了熊本熊外說不出個所以然。選擇停留福岡、由布院和熊本,循鐵軌移動,把地圖畫出一個三角形。吃到的
Thumbnail
2025/07/07
惦記著要再訪關西,想親眼看看櫻花滿城紛飛的樣子,但一轉念人就在九州了,也不是春天。   出發前,九州在心裡一直陌生,除了熊本熊外說不出個所以然。選擇停留福岡、由布院和熊本,循鐵軌移動,把地圖畫出一個三角形。吃到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前陣子遊覽南美二館 體驗了熱蘭遮城擴增實境 觀賞了河神聯境、洪水神話等影音及裝置藝術 忽然對古蹟很感興趣 前幾天就想重遊迪化街 而一步步走完 似乎也比從前有更深的感觸 隔天又登上基隆嶼 對基隆多一分認識 也就對其人文歷史多一分興趣 恰好友人買新車 就放棄看拳擊金牌戰
Thumbnail
前陣子遊覽南美二館 體驗了熱蘭遮城擴增實境 觀賞了河神聯境、洪水神話等影音及裝置藝術 忽然對古蹟很感興趣 前幾天就想重遊迪化街 而一步步走完 似乎也比從前有更深的感觸 隔天又登上基隆嶼 對基隆多一分認識 也就對其人文歷史多一分興趣 恰好友人買新車 就放棄看拳擊金牌戰
Thumbnail
順著黑潮公路一路往北,在高速的暖流中帶來飛魚,像是信守承諾一般,潮來潮往,是永恆的約定。 在蘭嶼湛藍的海面上,每每看到躍身於天際的閃光便知道那是飛魚對生命的奮力一搏,有恐懼有冒險有勇敢。達悟人稱黑夜裡的星星為「天空的眼睛」,那白天凌空航行天際的飛魚就是「大海的眼睛」。
Thumbnail
順著黑潮公路一路往北,在高速的暖流中帶來飛魚,像是信守承諾一般,潮來潮往,是永恆的約定。 在蘭嶼湛藍的海面上,每每看到躍身於天際的閃光便知道那是飛魚對生命的奮力一搏,有恐懼有冒險有勇敢。達悟人稱黑夜裡的星星為「天空的眼睛」,那白天凌空航行天際的飛魚就是「大海的眼睛」。
Thumbnail
2024.07.13 雲朵相襯的海、波光粼粼的、柔順沒有摺痕的、日出日落月光海。
Thumbnail
2024.07.13 雲朵相襯的海、波光粼粼的、柔順沒有摺痕的、日出日落月光海。
Thumbnail
在無垠的海洋,航行如夢幻漂浮。展開海圖,每一筆鉤勒起伏,都是海神的脈搏;每個潮汐的秘密,都在礁石喧嘩中,恣意宣説。看那浮標點點如燈,在暗夜中閃爍,有紅綠色彩,那是海的眼神;搖曳間,默默引路。
Thumbnail
在無垠的海洋,航行如夢幻漂浮。展開海圖,每一筆鉤勒起伏,都是海神的脈搏;每個潮汐的秘密,都在礁石喧嘩中,恣意宣説。看那浮標點點如燈,在暗夜中閃爍,有紅綠色彩,那是海的眼神;搖曳間,默默引路。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fEh6dBAG0 在等東引等的第一夜,在東引和西引相連的靠邊上,看著霧氣瀰漫著海和山景,獨不見藍眼淚的襲來,偶有一點藍光已經路燈感染,聽說這顆星茫很美的的鏡頭果然真實,著實手上器材越好情境卻更少,原來人總會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fEh6dBAG0 在等東引等的第一夜,在東引和西引相連的靠邊上,看著霧氣瀰漫著海和山景,獨不見藍眼淚的襲來,偶有一點藍光已經路燈感染,聽說這顆星茫很美的的鏡頭果然真實,著實手上器材越好情境卻更少,原來人總會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嘿,你吹過最北的海風嗎?在台灣最北最北的那端,有ㄧ座燈塔叫富貴角,我很喜歡那裡的海......
Thumbnail
嘿,你吹過最北的海風嗎?在台灣最北最北的那端,有ㄧ座燈塔叫富貴角,我很喜歡那裡的海......
Thumbnail
在夜海中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在夜海中發生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