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飛出個未來》(Futurama),心中總浮現一種說不上來的感慨。這部動畫既不新潮,也不冷門,介於被人遺忘與深愛之間,像一艘安靜漂浮在次元裂縫中的太空船。它曾用一個又一個荒謬的故事,描寫最溫柔的人類情感,也對哲學、科技、命運和孤獨開出無聲的提問。可惜的是,在台灣,它始終沒能走進主流視野。

比起同是馬特·格朗寧(Matt Groening)創作的《辛普森家庭》,Futurama就像一位才華橫溢但不善交際的怪人:懂它的人會一輩子記得它,不懂的人則連它的存在都不知道。
它其實不是一部「科幻搞笑片」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部作品時,會以為它只是《辛普森》穿太空裝、開飛船。實際上,《飛出個未來》是一部批著未來主義外衣、骨子裡充滿人味的哲學劇場。
它談死亡,談愛情,談自由意志與命運,甚至比很多嚴肅影集都還要來得誠實、直接。
那隻在比薩店門口等待主人的狗,從來不曾再見Fry一面,卻在原地等了幾十年(〈Jurassic Bark〉);
那個在時間靜止的世界裡,Fry和Leela一起慢慢老去的日常(〈Meanwhile〉);
還有那集Fry、教授和Bender被困在只會「向未來」行進的時間機器裡,穿越宇宙終點與新起點,最後終於回到Leela身邊(〈The Late Philip J. Fry〉)——這些故事,就算你只看過一兩集,也可能在心裡留下難以忘懷的餘韻。
Bender是機器人,但比任何人都更人性。他嫉妒、虛榮、膽小、愛熱鬧,會說:「我不想當神,我只想當某些人崇拜的偶像。」
Leela是獨眼變種人,是個堅強、孤獨、比誰都更渴望被理解的女人。
而Fry,看起來蠢萌好騙,但他的存在其實是為了拯救未來人類的命運。他不是意外穿越,他是命運選中的某種變數。
這些角色在歡笑與災難之間穿梭,卻總在某個瞬間讓你鼻酸。他們不是完美的英雄,而是那種你在生活中會遇見的朋友、同事、戀人、家人——只不過他們剛好在西元3000年送貨。
為什麼它在台灣紅不起來?
這就要說到一個有點心痛的現實。

首先,它的幽默門檻真的不低。很多笑點來自美國科技界、冷知識、數學梗、經典電影甚至大學教授圈的怪趣味。這不是那種「一眼看懂」的搞笑,而是你可能要Google一下「量子霍爾效應」或「1980年代漫畫迷因」才會笑出來的那種。
再來,這部片從來沒在台灣有過「主流化」的曝光機會。沒有穩定的播映平台,也沒有用心經營的字幕組。即使偶爾出現在MOD或某些影視平台,也總是零零散散、無法完整追看。很多人是透過YouTube片段或迷因才接觸到這部作品,卻從未真正走進它的世界觀。
最後,它的觀眾輪廓偏窄:理工宅、哲學系怪咖、感性控、冷笑話愛好者——這群人在中文社群本就不是最大宗。Futurama是一種「內斂的共鳴」,不像《南方四賤客》那樣直白暴力,也不像《Rick and Morty》那樣後設瘋狂,它的情感是安靜的、悲傷的、帶點科學浪漫的。
值得收藏的幾集
如果你還沒看過,也許可以從這幾集開始——它們不需要太多前情提要,卻能直接讓你理解這部作品的靈魂:
- 〈The Late Philip J. Fry〉:一場時間旅行意外,讓主角錯過了原本的約會,卻見證了宇宙的終結與重生。那句「總有一天你會回來的」,藏著全劇最純粹的等待與愛。
- 〈Godfellas〉:Bender 漂流到外太空,被微生物當成神。他努力做個好神卻屢屢搞砸,最後遇見「宇宙意識」的對話更是震撼——你不會相信一部動畫能如此嚴肅談信仰與倫理。
- 〈Luck of the Fryrish〉:Fry以為哥哥背叛他,卻在最後一刻明白對方其實是為了紀念他而替自己的孩子取名。一集不到二十分鐘,卻能寫出兄弟間的情誼與誤解,令人落淚。
如果你也想拯救它(笑)
這部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見,但它需要一點推手。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愛它,也許可以試試以下幾招:
- 寫下你對某一集的感動,哪怕只是幾行話,也可能打動另一個潛在觀眾;
- 選一兩集最強的,推薦給朋友入坑,不用全補,只要知道它「不只是搞笑」就夠了;
- 跟喜歡《Rick and Morty》的朋友分享:「R&M 是瘋狂版哲學,Futurama則是溫柔版的;一樣聰明,一樣傷感。」
結語:給那艘繼續前進的船
在《Meanwhile》那一集裡,Fry和Leela困在靜止的時間裡,一起慢慢變老。他們從世界最熱鬧的中心,回到兩人之間最安靜的日常。沒有冒險、沒有宇宙戰爭、沒有外星人,只有一個你、一個我,一起老去。
Futurama就像這樣的故事。看起來是飛船冒險、機器人鬧劇,但其實是在說人生的殘酷與柔軟——
時間會推著我們一直往前走,有時會失去、有時會留下。但只要我們還記得那些陪我們一起笑過、痛過、靜靜老去的人,那這趟旅程,就永遠不算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