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位在 AI 浪潮中坚持读书的人
凌晨四点,我醒了。
不是因为焦虑,也不是因为工作未完成,而是一种隐约的意识在敲门:
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不是昨天的世界。
过去,人类的社会进化是一条线性的路径:农业、工业、信息化。
但现在,一场名为人工智能(AI)的技术地震,正让这一切拐了弯。
AI 时代,是文明的转折点
在 ChatGPT、Sora、Midjourney 这些技术飞跃面前,我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
写文章的不是人类了。
设计图稿的不是画家了。
连代码、公式、论文,AI 都能写。
更震撼的是:
它不睡觉,不迷茫,不拖延。
而我们呢?
还在迟疑,还在焦虑「我们会不会被取代」。
后人类时代:什么才是「人」?
有一天,我看到一位哲学家说:
「AI 正在逼问我们:什么才是人类不可替代的?」
从前,「存在」是有血有肉的。
如今,数字化身、意识上传、情感模拟,正在让「人」的定义变得模糊。
也许不久之后,我们将不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自我设计的存在」。
这一点,彻底颠覆了人类的「存在论」。
处于裂缝的人类:觉醒,还是沉睡?
我常说,我们这代人正踩在两块大地之间:
一脚踏在旧时代的惯性上:稳定、流程化、可以预判。
一脚踏在新时代的模糊里:混沌、突变、无法预演。
我们是「裂缝中」的人。
但正因为裂缝,我们才有机会选择:
是让 AI 统治我们?还是在 AI 浪潮中重新唤醒我们自己?
我给自己下的挑战:一天一本书,对抗 AI 的学习力
AI 一秒读完一本书,而我——哪怕要用一整天,我也要读懂一本书的灵魂。
所以,我发起了一个行动计划:
📚「与你共读·一天一本书」挑战
每天读完一本经典,不是速读,而是带着问题,读到心里。
我想挑战的不是 AI 的速度,而是人的理解力、思考力和觉察力。
🔥 我读书,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更清楚地活着
面对 AI 的崛起,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回答:
我是谁?
我能做什么?
我凭什么活得有价值?
书,是我在迷茫中点亮的火。
而读书,不是去比「谁知道得多」,而是让自己不那么容易被替代。
📩你是否也愿意跟我一起,开启「一天一本书」的计划?
📚推荐一本你最想读或想重读的书,留言告诉我:
你为什么选它?它跟你的「人类自我觉醒」有什么关系?
👣这个时代走得太快了,
一个人可以走的快,但只有一群人才能走的远,跟我一起一天读完一本书。
给「人类的存在」一个不一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