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和你分享這本我剛讀完的「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當大家一股腦地想投入AI的領域當中時,這本書的作者程世嘉帶著我們用更高的視角和思維來思考,在AI時代下最重要的底層思考邏輯,找出那些最有價值的核心觀念,幫助我們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當中站穩腳步,釐清未來的方向。
作者程世嘉是史丹佛大學的電腦科學碩士,曾經是Google軟體工程師,現在是跨國AI公司iKala愛卡拉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也是台灣新創科技的代表人物之一。
接下來和你分享我看完這本書的啟發,融合了從這本書當中擷取的重點並加入我自己的看法。
我們設計AI 的初衷是解放人類,讓我們能夠從繁重的工作當中解脫,進而享受更多自由時間。這不僅是提升生產力,更是讓我們能夠專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像是陪伴家人、發展興趣和個人成長方面。儘管 AI 可以在很多方面取代人類的工作,但是它無法取代人際關係所帶來的溫暖和支持。人際關係的連結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非常重要。科技應該是要幫助我們有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而非占用它們的時間,如果反而花了更多時間在電腦上,那就本末倒置了。
在這個注意力短缺的時代,注意力本身就是一項非常寶貴的資源。人類平均的專注時間已經從2000年的12秒縮減到2015年的8秒,比金魚的9秒還要短。快節奏的世界讓我們無法專注,如果能夠專注在某一件事情並且把它做到極致,會是和他人拉開差距的關鍵之一,專注力會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在 AI 時代,未來也將會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世界。
儘管科技不斷變化,但有些核心價值觀是不變的,像是誠實、努力和責任感。這些價值觀在任何時代都是為人處世的基礎。即使在 AI 時代,我們也應該堅持這些基本的價值,幫助我們在快速變動的環境當中保持穩定。
在快速變動的世界,終身學習變得更重要了。我們需要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不只是專業知識的學習,還包括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和心理韌性的培養。要接受自己過往花了很多時間學的知識有可能很快被疊代,然後又要重頭學新的東西,需要強大的心理韌性,還有「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也將會是關鍵。
AI 不僅提升了生產力,也為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個性化學習和專題式學習會成為未來教育的主流。AI 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特質和學習進度,提供量身定制的學習方案,提升學習效果。「專題式學習PBL」(Project-Based Learnin),我之前在親子天下的雜誌當中有看過專題式學習的介紹,而專題式學習在未來也會變得更加重要,因為我們發明AI,就是為了讓它協助我們解決實際生活當中的問題,這也和專題式學習以終為始的概念相吻合,讓我們可以回歸到學習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問題。
大多數人學習 AI 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 AI 專家,而是將 AI 應用到其他專業領域當中,產生倍數效應。我們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AI專家,而是要結合其他領域的專長,讓AI 幫我們提升效率和拓展應用。所以並不需要每個人都去學資訊工程,而是要懂得如何將 AI 技術應用到自己的專業當中。
我們要學會和AI共同完成任務,但不能習慣把思考外包,因為那會讓我們失去了好奇心和創新的動力。好奇心是成長型心態的根源,是驅動我們探索未知、挑戰自我的原動力,而主動性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則是我們和機器的一大區別。
除了了解AI的能力和限制之外,我們也需要關注使用AI的倫理問題。例如,AI 的使用是否侵犯了隱私?是否存在歧視或偏見?我們需要制定相對應的法律和道德標準,確保 AI 的發展對社會帶來的正面影響大於負面影響。
以上這些觀點,是融合了從這本書當中擷取的重點並加入自己的看法,是對 AI 時代的思考,更是對我們如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的探索。保持專注、終身學習、善用科技,同時堅持人類最基本和珍貴的價值觀,我們才能在AI時代當中持續前進。AI 不會直接取代一整份複雜的工作,但它會幫我們拆解並取代當中的某些任務。因此,我們應該把 AI 看做一個放大器,幫助我們在其他的專業領域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科技應該是為人所用的工具,用來協助而非依賴。我們需要保持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並培養成長型心態,這樣才能在 AI 時代當中脫穎而出。
⭐ 喜歡我的分享,請幫我按愛心 ❤️
⭐ 訂閱 YT 頻道:Vicky Mommy 玲玲 😍
⭐ 更多媽媽成長資訊,歡迎加入Line社群 :媽咪賦能共學團
⭐ 合作邀約信箱 :vickytsai92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