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備退休後的被動收入?4%提領法則 & 順序風險

M導-avatar-img
發佈於學習人生-財商知識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現在大家越來越提前想到未來的退休生活。如何有正確的退休後被動收入觀念以及退休後應有的資產與每年可花費的被動收入成為逐漸普遍的話題。這裡我們來談一下有關被動收入開支的掌控原則。讓我們先看一下「4%提領法則」。這個法則由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學者William Bengen提出。他指出,如果每年從原始退休資金總資產中提領4%,那麼有很高的成功率可以讓你持續提領超過30年。當然,這些資金應該投入在股債分配的市場,而不是全部存放在銀行。

基本上,4%法則是指每年從退休金中提取4%,這樣即可滿足每年的必要開銷。如果每年的必要開銷是100萬元,那麼就需要除以4%,或者乘以25倍,也就是2500萬元,這就是你所需要的退休金總額。基本上,4%法則讓能讓投資人(尤其退休族)每年有一固定金額的領取,同時保全自己在股市中的老本不受通膨的威脅,不會讓本金在長時間中不知不覺地逐漸被侵蝕使實質購買力下降。

資產面對股市漲跌

接下來,我們來看如何打造一個穩定的現金流,以確保安穩的退休生活。我們會發現,在投資過程中存在著一個隱藏性的「順序風險」,這會對最終的總報酬造成很大的差異。首先我們知道股票市場的漲跌起伏可能會先跌後漲,或先漲後跌。

假設我們用同本金100元來舉例,考慮兩種情況:股市大跌50%,然後再大漲100%;或者股市先大漲100%,再大跌50%。如果沒有在高點或低點做任何的加碼投資與提領,則兩者結果都會是一樣的。(1) 先跌後漲,原本的100元跌至50元,再漲回100元;(2) 或先漲至200元,再腰斬50%後跌回100元,兩者最終的結果是一樣。

股市漲跌順序不同,新資金投入最終報酬有差嗎?

在現實生活中,股票市場的漲跌很複雜。我們可能會在這過程中投入新資金。這時,先漲後跌和先跌後漲的結果會有很大不同。

(1) 假如我們有100塊本金,在股市先跌後漲。100塊跌了50%,剩下50塊。這時我們再投入100塊新資金,本金就變成150塊。之後股市翻轉上漲100%,本金從150塊變成300塊。

(2) 另一種情況是先漲後跌。我們有100塊本金,股市漲了一倍變成200塊。在高點時再投入100塊,本金變成300塊。接著股市大跌50%,本金剩下150塊。

這樣比較下來,先跌後漲最後是300塊,而先漲後跌最後只剩150塊,相差一倍。所以,反映出新資金投入股市時機很重要。如果在股市低谷時投入,結果會比在高峰投入好很多。如表一

表一 新資金投入

raw-image

投入新資金如此,反過來要是減少資金與股市漲跌的順序不同又會如何?

股市漲跌順序不同,固定花費提領的最終報酬有差嗎?

如果你需要固定的被動收入,比如退休時定期提領資金,從股市提領資金的時間和股市的高低順序會影響最終的資產結果。假設我們一樣有本金1000元在股市,需要一段時間內提領300元。我們來看兩種不同的股市情況。

第一種情況,股市先跌後漲。我們有1000元本金,股市先跌後漲。股市先跌50%,本金變成500元,此時我們需要提領300元,所以剩下200元。之後股市再大漲翻倍,最終總資產變成400元。

第二種情況,股市先漲後跌。我們的1000元本金在股市大漲後變成2000元,此時提領300元,剩下1700元。接著股市腰斬跌50%,1700元變成850元。此時本金850元是第一種情況400元的一倍多。如表二

表二 固定花費提領

raw-image

有無辦法以減少差距呢?

我們將固定提領的資金在熊市時做減少提領金額(譬如: 降低固定提領金額為100元),結果又如何?

第一種情況,股市先跌後漲。我們有1000元本金,股市先跌50%,本金變成500元,此時我們只需要提領100元,所以剩下400元。之後股市大漲翻倍,最終總資產變成800元。

第二種情況,股市先漲

後跌。我們的1000元本金在股市大漲後變成2000元,此時仍然只提領100元,剩下1900元。接著股市腰斬跌50%,1900元變成950元。此時本金950元與第一種情況800元的差異不大。如表三

表三 減少固定花費提領

raw-image

所以,當面對經濟不景氣、股市下跌(尤其熊市來臨),如果有固定提領需求時,不論股價漲跌都以減少提領金額,以能保留住更多的本金在股市裡為佳。尤其低迷時沉住氣等待未來股市的反轉。一旦股價回復後此時先跌後漲與先漲後跌的情況兩者差異不大。所以,不論是新資金投入(本金增加)還是固定提領(本金減少)做被動收入,兩種增減資金的時機在不同的牛市和熊市順序下,會導致最終報酬有顯著差異。

PS. 熊市來臨前往往股市高漲(泡沫的前夕),股價趨勢的曲線都是先大漲後至近腰斬的情況走勢呈現出一座陡峭的山形/鐘狀圖。這在股市的歷史路徑上是一再重複出現。

這告訴我們年輕人或在職有固定收入者,當你遇到熊市並認同「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觀念而勇於投入資金之時(或定期定額不中斷),應該有一個好的觀念:熊市是小資族翻身的最佳時機,可快速累積自己未來的總投資報酬。為了提高達到最終資產目標的機率,建議可以有幾種方式:

首先,每位投資者應儘早開始投資計劃,越年輕越好。不要想太多--去做就對了!(Just Do It!) 即使每月從1000元或3000元開始也OK!(買低成本、範圍廣泛的市場大部分的ETF,譬如:台股的0050/006208)。以小資族的定期定額為例,20歲開始與不同起始年齡30歲、35歲、40歲、45歲時間才開始最終效果會差異大。其次,隨著年齡增長,每次投入本金應隨之增加。例如,18歲或20歲每月存1000元到3000元,而40歲(甚至45+歲)才開始者則應每月盡量要能存2萬到3萬以上(讓本金是年輕就開始投資的10倍來試著減少並換取失去的青春/時間的複利)。

當然,如果你資金足夠能承受風險或有一個主動收入來支撐自己會更好。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趁還可以承受風險(有上班的主動收入支撐生活)追求資產總報酬時,此時可思考自己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與比例)不宜過於保守。有時需擁抱經濟波動帶來的股市上漲/下跌與承受風險壓力後的轉折成長報酬。前一篇文章解釋在所有資產選項中,波動最大且獲利最多的是股票,因此適當配置股票對總資產成長非常重要。

對於退休上班族,需要固定的被動收入時,面對經濟不景氣時最好稍微節約,縮小提領金額。忍耐等待到股市反轉大漲時,可以讓自己總資產能獲得更多績效。實際做法是當股價下跌時,只要稍微減少提領比例,如從4%降到3%(甚至2.X%)[1],對未來總資產有很大幫助。所以,在此對於年齡長者建議可以考慮延長原先預定的退休期限、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在有限的資源中找出取捨(訓練自己花費前先思考自己是否已有意識的評估過這筆支出是有需要的)、可以試著找出自己的興趣/另一嗜好或專長以開闢另一可能的收入。



[1] 在依賴高股息(ex.0056 / 00878平均年配息 )年領6%下不如要求自己最多只領3~4% (ex. 0050 / 006208平均年配息 ),不足之處要求自己持續工作或另闢專長有多元收入來補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學筆記
0會員
59內容數
在人生路上學習 投資理財與成長智慧。一起邁向成功與幸福有感的生活。
慢學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7/06
  為什麼在累積一些股票與資金後,面對漫長的未來時投資者需要做資產配置呢?因為,做好資產配置和分散投資可以優化我們的投資成果。本篇先簡單介紹一下投資資產配置會有哪些資產,然後再說明做資產配置後可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 一、現金: 我們把現金存入銀行,銀行會定期支付利息,看似穩定安全。然而,長期來
Thumbnail
2025/07/06
  為什麼在累積一些股票與資金後,面對漫長的未來時投資者需要做資產配置呢?因為,做好資產配置和分散投資可以優化我們的投資成果。本篇先簡單介紹一下投資資產配置會有哪些資產,然後再說明做資產配置後可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 一、現金: 我們把現金存入銀行,銀行會定期支付利息,看似穩定安全。然而,長期來
Thumbnail
2025/07/04
大家還記得自己剛開始接觸股票時,常在電視上看第四台的財經節目,主持人滔滔不絕地做盤後技術分析,背景圖形充滿紅線、綠線,股價高低起伏的圖表。接著,他們用一指揮棒解釋如何理解這些線形圖的走勢。許多散戶因此認為技術分析是一門必須掌握的股市學問,學會了才能在股市裡打滾賺到錢。此時你對技術分析是否推崇?
Thumbnail
2025/07/04
大家還記得自己剛開始接觸股票時,常在電視上看第四台的財經節目,主持人滔滔不絕地做盤後技術分析,背景圖形充滿紅線、綠線,股價高低起伏的圖表。接著,他們用一指揮棒解釋如何理解這些線形圖的走勢。許多散戶因此認為技術分析是一門必須掌握的股市學問,學會了才能在股市裡打滾賺到錢。此時你對技術分析是否推崇?
Thumbnail
2025/07/02
我們常會有一些迷思,例如準備大跌加碼、上漲減碼。乍聽之下不錯,但實際分析後,我們不推薦這種策略。很多人希望大跌加碼,所以手上要有資金;上漲時因怕跌下去而減碼,這違背了指數型投資的原則。 從長期來看,10年或20年內,把資金留在市場並長期持有(buy and hold),才是最佳策略。
Thumbnail
2025/07/02
我們常會有一些迷思,例如準備大跌加碼、上漲減碼。乍聽之下不錯,但實際分析後,我們不推薦這種策略。很多人希望大跌加碼,所以手上要有資金;上漲時因怕跌下去而減碼,這違背了指數型投資的原則。 從長期來看,10年或20年內,把資金留在市場並長期持有(buy and hold),才是最佳策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許多人在評估要有多少資產才能退休時,通常都會採用4%法則,也就是當年生活開銷是資產的4%,例如年開銷是40萬,那麼就需要1000萬的資產,但如果深入了解4%法則的話,會發現根據4%法則來決定要達到退休的資產可能會過度樂觀。 首先4%法則是由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他回測了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許多人在評估要有多少資產才能退休時,通常都會採用4%法則,也就是當年生活開銷是資產的4%,例如年開銷是40萬,那麼就需要1000萬的資產,但如果深入了解4%法則的話,會發現根據4%法則來決定要達到退休的資產可能會過度樂觀。 首先4%法則是由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他回測了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財務自由是不少人追求的目標,一般來說要達到財務自由的定義是指被動收入等於所需的花費,而要擁有多少資產才算達到財務自由呢?一般建議就是所謂的4%法則,就是每年的生活開銷等於資產的4%時,或是資產等於年開銷的25倍,例如每年的生活費是40萬元,那麼你就必須擁有1000萬元的資產,從數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財務自由是不少人追求的目標,一般來說要達到財務自由的定義是指被動收入等於所需的花費,而要擁有多少資產才算達到財務自由呢?一般建議就是所謂的4%法則,就是每年的生活開銷等於資產的4%時,或是資產等於年開銷的25倍,例如每年的生活費是40萬元,那麼你就必須擁有1000萬元的資產,從數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選擇投資指數化投資的人,目的除了讓資產對抗通膨外,還有就是要能提供退休後的生活開銷,但是退休後每年要從資產中提領多少作為生活費,才不會發生錢花光,人卻還在的狀況呢? 目前比較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所謂的4%提領法則,最早是由美國財務顧問威廉班根,在1994年的研究提出,他設定投資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選擇投資指數化投資的人,目的除了讓資產對抗通膨外,還有就是要能提供退休後的生活開銷,但是退休後每年要從資產中提領多少作為生活費,才不會發生錢花光,人卻還在的狀況呢? 目前比較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所謂的4%提領法則,最早是由美國財務顧問威廉班根,在1994年的研究提出,他設定投資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自提6%退休金對於節稅的效果以及適用的人群,並提到了如何查詢自提退休金的相關資訊。文章中包括了薪資所得以及綜合所得稅的相關資訊,並提供了詳細節稅計算的示例。這是一篇對於節稅有興趣的人相當有幫助的文章。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自提6%退休金對於節稅的效果以及適用的人群,並提到了如何查詢自提退休金的相關資訊。文章中包括了薪資所得以及綜合所得稅的相關資訊,並提供了詳細節稅計算的示例。這是一篇對於節稅有興趣的人相當有幫助的文章。
Thumbnail
大家都想提早退休,但對數字總是非常地模糊,其實你可以用4%提領率來計算,假設你退休時,, 每年所需花費為50萬元,那麼用4%的提領率回推,50萬÷0.04=1250萬。也就是說你要退休時, 只要存到1250萬就夠了。 透過這篇文章,你可以算出目前適合你的退休數字,並得到方法讓資產加速增長的方法。
Thumbnail
大家都想提早退休,但對數字總是非常地模糊,其實你可以用4%提領率來計算,假設你退休時,, 每年所需花費為50萬元,那麼用4%的提領率回推,50萬÷0.04=1250萬。也就是說你要退休時, 只要存到1250萬就夠了。 透過這篇文章,你可以算出目前適合你的退休數字,並得到方法讓資產加速增長的方法。
Thumbnail
退休、財富自由對每個人而言,所需金額各有不同,但可依據4%法則來計算。除了儲蓄外,「開源」和「節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此外,保險規劃也應被重視。提領退休金時,需考慮通膨因素,以維持生活品質。並在市場波動時調整生活支出,以確保退休生活品質。
Thumbnail
退休、財富自由對每個人而言,所需金額各有不同,但可依據4%法則來計算。除了儲蓄外,「開源」和「節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此外,保險規劃也應被重視。提領退休金時,需考慮通膨因素,以維持生活品質。並在市場波動時調整生活支出,以確保退休生活品質。
Thumbnail
退休計劃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對於如何有效地準備退休金,從單純的退休現金到結合現金流的方式,都有其優點和風險。本文將探討這些不同的準備方式,以及為何需要考慮不同的方式。從多元化風險管理、抗通膨,到靈活應對突發支出,本文將提供您選擇適合您個人情況的退休金準備策略。
Thumbnail
退休計劃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對於如何有效地準備退休金,從單純的退休現金到結合現金流的方式,都有其優點和風險。本文將探討這些不同的準備方式,以及為何需要考慮不同的方式。從多元化風險管理、抗通膨,到靈活應對突發支出,本文將提供您選擇適合您個人情況的退休金準備策略。
Thumbnail
投資隨記184_39歲退休老杯杯給女兒的理財叮嚀_2.4 被動收入與財務自由(2)
Thumbnail
投資隨記184_39歲退休老杯杯給女兒的理財叮嚀_2.4 被動收入與財務自由(2)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