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看過Discovery的「硬漢當鋪」,對老闆與客人殺價的互動應該不陌生,「 當鋪商學院 」這本書就是由老闆Les撰寫,不同於一般商業書,這本書不講理論、只談實戰,從恐懼管理、銷售技巧到職涯熱忱,都是 Les 在當鋪一線打滾數十年的真功夫。
面對恐懼:不是不怕,而是學會沉著
作者在書中描述從小就被爸爸用言語霸凌,但也因為爺爺與母親的教導,他逐漸練就了談判的膽識與心法。
在18歲時憑藉過往的談判經驗,拿到百貨公司的手飾品訂單,作者回憶過程中,雖然心裡害怕緊張,但遇到困難時,更要保持鎮定,一旦失慌就會被對方抓住把柄,保持鎮定,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自信,就可以讓彼此處在對等的條件下談判,成功機會自然上升。
作者提醒:與其害怕當下,不如去害怕「不成功的自己」。把恐懼當成燃料,推著你邁出下一步。
人生最難的,不是害怕,而是能不能在恐懼中保持清醒。
行銷心法:抓對需求,就能創造成交
Les 雖然沒念過正統商學院,但他的銷售智慧,卻讓無數顧客心甘情願掏錢。他說:「你賣的不是商品,而是對方想聽的故事。」
1.傾聽客人的聲音-如果對方嫌商品不好,要注意他的說話內容,是在意價錢?品質?服務或其他?只要能夠抓住對方重視的點,就有機會趁勝追擊,說出客戶想聽的話,就有機會銷售出去。
舉兩個例子:
有客人到店內想要購買電視,但店內剛好沒有客人想要的電視,透過交談過程中,發現客人在意的是資訊接受,有沒有影像倒不是重點,作者腦袋轉很快,就順勢推銷店內收音機,客人也覺得是個不錯的建議而買下,讓客人沒有空手而歸。
另一個是買秤的故事,當客人看到一個骨董級的量秤,他表示以前早期在工廠都是使用這款來做測量,所以有興趣做了詢價,當客人詢問秤是否還準確,老闆知道這個秤已經壞掉了,但他並沒有直接回答客人問題,而是跟他說,如果你要準確的話,買電子秤就行了,你會看上他就是因為他的歷史意義,這樣的說法直接打中客人的心,完成這筆交易。
商品本身沒變,但商品對客人心理上的意義改變了
2.曾經有人買過的東西,就一定還有其他買家存在,所以作者並不輕易放棄任何機會,這讓我想到之前曾聽到一些業務,抱怨公司商品太差,導致銷售不佳,但站在作者的角度會去思考,這些曾經買過商品的客人是基於什麼原因購買?是否有機會將這個原因套用在其他客人?或者是直接去找尋這個原因的受眾?一步一步的去分析,也許就能做出與他人不同的區隔。
3.銷售要帶感情,購買要無情-簡單來說,銷售過程中需要感性,需要打動人心,但在購物時需要理性分析,才不會避免買了不需要的商品。
熱愛工作:成為值得這份工作的人
作者雖然已到退休年紀,但每天都還是滿腔熱血期待上班,從書中可以感受他對工作的熱忱,書中有些給對於工作厭倦朋友的建議:
- 學會喜愛自己的改變,把心力放在可以得到的成果,不要去在意自己的犧牲。
- 你有多渴望成功,你必須比你隔壁的同事表現更好,即便不喜歡你的工作,還是需要全心投入學習,必須把握每個機會,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 每天找點新動力,讓自己準備好投身於工作中,熱忱必須出自內心,不能坐等老天會把全世界最棒的工作交給你,檢視自己的工作哪些部分是你喜愛的?有哪些喜愛的事物可以帶入工作?
- 我的工作很固定,是否還有其他可改變事項?或許可以從別的行業偷師~
結論
書中也提到一些可以用以檢視自身的反問
- 不要讓別人的期待,限制你的發展
- 別人怎麼規劃你的人生不重要,重點是你怎麼讓他們看到你前進的方向
最重要的是你想要成為怎樣的人,閉上雙眼,試著想想看10年後你夢想自己的樣貌和穿著,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或許會遇上許多挫折和失敗,坦然接受並找出方法克服,每次的失敗都將成為你的養分,驀然回首,你會發現已經離當初的自己進步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