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精細胞如何卸下最後一件「外衣」(IVPM)?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某本科普書裡面,作者問了一個問題:花粉管中的精細胞有細胞膜嗎?精細胞與管細胞在花粉管中的空間分布為何?


然後,作者花了很長的篇幅來講解花粉的形成過程,卻完全沒有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我只好去查論文,看看到底花粉管裡的精核有沒有細胞膜。


答案是:不但有,還有兩層。


早在1970年時,透過觀察棉花的花粉,Jensen 與 Fisher兩人就看到,精母細胞周圍有一層清晰的膜狀結構。他們也觀察到,這層膜不是它本身的細胞膜,而是來自營養細胞的延伸。作者提到,這層膜與營養核的細胞質相連,但又明確地包覆住了精母細胞,形成一個半獨立的結構單元。


到了1981年,又有研究團隊觀察烏面馬(Plumbago zeylanica)的花粉,看到精細胞的外側明確包在一層與營養細胞連續的膜結構中。


然後在1985年,Dumas等人觀察十字花科的植物,又看到這樣的構造。


所以,可以得知,精細胞不但有細胞膜,還有兩層:一層是它自己本來的細胞膜,另一層則是由營養細胞(vegetative cell)延伸而來。後來,這層由營養細胞來的膜,被賦予一個特別的名稱叫做「內營養質膜」(Inner Vegetative Plasma Membrane),簡稱為 IVPM。


精核自己當然要有膜,但是外面竟然還有一層,這就讓科學家感到好奇了。受精需要精核與卵細胞核融合,那樣,當花粉管穿越柱頭、直搗胚珠,將精細胞送到雌蕊深處準備受精,這整個過程裡,精核什麼時候才會「脫衣服」準備受精呢?或者說,IVPM何時脫落?


當然,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麼精細胞需要多穿一件衣服?


科學家推測這層膜可能有保護作用,也有可能參與調控精細胞的成熟與活化——就像進入戰場前還要鎖上安全閥。但是,真正的受精,只有在「脫衣服」(IVPM瓦解)以後才能展開。


而這,就是2023年日本研究團隊的核心問題:


雖然 IVPM 很早就已經被發現,到底在受精過程中它什麼時候瓦解,以及什麼訊號或條件讓它瓦解呢?


為了直接觀察IVPM的動態,研究團隊在植物中引入雙螢光標記。一種螢光標記貼在 IVPM 上,另一種標記精細胞的細胞核。


接著他們使用兩種策略來觀察 IVPM 的行為。


首先,他們使用花粉管容易自發破裂的突變株 anx1/2,模擬花粉管破裂後的情況。

其次,他們將正常花粉與雌蕊組織一同培養,實時觀察受精前後的膜變化。


觀察發現,在花粉管破裂,釋出精細胞後的 1 分鐘內,IVPM 就會解體變成碎片,此時兩個精細胞開始分開,各自朝卵細胞與中央細胞移動。


而在花粉管尚未破裂前,IVPM 都維持完整、穩定的結構,像個眼鏡形狀包覆著兩個精細胞核。


也就是說,衣服不用脫,在看到對方的那一刻,就自己融化了。


除了使用花粉管容易自發破裂的突變株,研究團隊還使用另一種突變株 lorelei,這種植物的胚珠無法正常接收花粉管,造成花粉管無法破裂、精細胞無法釋放。


結果發現,即使花粉管在胚珠裡纏繞很久(精核的OS:妹妹你在哪裡啊!),因為胚珠無法接收花粉管,於是IVPM 依然保持完整,顯示IVPM的瓦解瓦解並非時間造成的,而是與「釋放」這個行為強烈相關。


所以,沒有看到對方,衣服就不會消失!


可惜的是,這篇論文並沒有找到讓IVPM消失的信號。他們知道需要花粉管釋放精核,但是精核並不是一被釋放就「脫衣服」,所以可能還有另外一個信號。


研究團隊提出幾個可能的「觸發因子」。他們認為,有可能是當花粉管破裂時,內部壓力改變刺激膜崩解,就像氣球爆破後碎片四散;也有可能是因為花粉管與胚珠交會時,會產生一連串活性氧與 Ca²⁺ 波動,這些可能參與精細胞活化與膜變化。


最令人驚奇的是,IVPM 的崩解是「選擇性」的,只會破壞 IVPM,不會損傷精細胞本身的膜。這可能與 IVPM 本身富含帶負電的磷脂(如 PS 與 PI(4,5)P₂)有關,這些磷脂可能吸引特定的膜分解蛋白或酵素,進行選擇性破壞。


所以,精核不但有膜,還不只一層呢!在受精的過程中,直到要發生核融合時,這層膜才會消失!


而精核(精細胞)與管細胞在花粉中的空間安排,請大家參考2023年的這篇論文的圖。


最後再回到科普書:如果作者想回答的是花粉形成的過程,那麼問題需要重新寫過;如果要問的的確是精核有沒有膜,那麼花那麼長的篇幅描述花粉形成的過程,就顯得答非所問了!


參考文獻:

Jensen, W. A., Fisher, D. B. (1970). Cotton embryogenesis: The pollen tube in the stigma and style. Protoplasma 69 (2), 215–235. doi: 10.1007/BF01280723

Russell, S., Cass, D. (1981). Ultrastructure of the sperms of Plumbago zeylanica. Protoplasma 107 (1), 85–107. doi: 10.1007/BF01275610

Dumas, C., Knox, R., Gaude, T. (1985). The spatial association of the sperm cells and vegetative nucleus in the pollen grain of Brassica. Protoplasma 124 (3), 168–174. doi: 10.1007/BF01290767

Sugi, N., Izumi, R., Tomomi, S., Susaki, D., Kinoshita, T., & Maruyama, D. (2023). Removal of the endoplasma membrane upon sperm cell activation after pollen tube discharge.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14, 1116289. https://doi.org/10.3389/fpls.2023.111628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42會員
774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7/09
植物根部吸收無機鹽這件事包含了主動運輸,說起來好像大家都學過。 但是最近看某本科普書,卻出現了答非所問的情形。 根主動吸收鹽類有三種途徑? 到底主動吸收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7/09
植物根部吸收無機鹽這件事包含了主動運輸,說起來好像大家都學過。 但是最近看某本科普書,卻出現了答非所問的情形。 根主動吸收鹽類有三種途徑? 到底主動吸收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7/08
在某些科普教材中,RuBisCO 進行光呼吸的過程被描述為「氧化作用」或「異化反應」。這種說法乍看合理,因為這個過程涉及氧氣、釋放 CO₂,看起來好像也在「分解」碳源。 但實際上,這種說法不但錯,還非常具有誤導作用。 怎麼說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5/07/08
在某些科普教材中,RuBisCO 進行光呼吸的過程被描述為「氧化作用」或「異化反應」。這種說法乍看合理,因為這個過程涉及氧氣、釋放 CO₂,看起來好像也在「分解」碳源。 但實際上,這種說法不但錯,還非常具有誤導作用。 怎麼說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5/07/07
「葉綠素a不是吸收藍光與紅光嗎?那為什麼光系統叫做P680與P700?」 如果今天是高中或大學生問這樣的問題,我一點也不會覺得很蠢。 但是,我今天卻看到老師問這樣的問題,等我看完回答,我真的有要腦溢血的感覺!
Thumbnail
2025/07/07
「葉綠素a不是吸收藍光與紅光嗎?那為什麼光系統叫做P680與P700?」 如果今天是高中或大學生問這樣的問題,我一點也不會覺得很蠢。 但是,我今天卻看到老師問這樣的問題,等我看完回答,我真的有要腦溢血的感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今天回診。 一進去,醫師就說,我有事要跟你說。 反正沒好事…… 原來是這樣, 這次切下來的半邊甲狀腺,裡面也有癌細胞, 但旁邊的淋巴則沒事。 「還好有切。」醫師說。 還好啦,因為上次開刀就已經證實罹癌了嘛, 所以也不算意外。 只是本來超音波、穿刺看來都是良性
Thumbnail
今天回診。 一進去,醫師就說,我有事要跟你說。 反正沒好事…… 原來是這樣, 這次切下來的半邊甲狀腺,裡面也有癌細胞, 但旁邊的淋巴則沒事。 「還好有切。」醫師說。 還好啦,因為上次開刀就已經證實罹癌了嘛, 所以也不算意外。 只是本來超音波、穿刺看來都是良性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虹膜(Iris)、睫狀體(Ciliary Body)、房水生成(Aqueous Production)、脈絡膜(Choroid)、布魯赫氏膜(Bruch Membrane)。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虹膜(Iris)、睫狀體(Ciliary Body)、房水生成(Aqueous Production)、脈絡膜(Choroid)、布魯赫氏膜(Bruch Membrane)。
Thumbnail
《「謝銘峻 醫師 2024.06.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EV0NcYLhg 外泌體 (Exosomes),2024年來成為醫學美容保養界矚目的焦點。 這些微小的幹細胞,不僅在細胞間傳遞訊號,調節著皮膚生理和病理機制,更在許多治療研究上
Thumbnail
《「謝銘峻 醫師 2024.06.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EV0NcYLhg 外泌體 (Exosomes),2024年來成為醫學美容保養界矚目的焦點。 這些微小的幹細胞,不僅在細胞間傳遞訊號,調節著皮膚生理和病理機制,更在許多治療研究上
Thumbnail
小艾科普|細胞治療|Cell Therapy|幹細胞|stem cell|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ASGCT)
Thumbnail
小艾科普|細胞治療|Cell Therapy|幹細胞|stem cell|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ASGCT)
Thumbnail
《「謝銘峻 醫師 2024.04.15」》 外泌體(exosomes)"是一種特殊的細胞外微小囊泡,大小奈米大小具備活性。算是一個結合了外在和內在保養的概念,強調了整體美容和健康的重要性。外泌體美容不僅關注外在皮膚的保養和美容,還包括了飲食、運動、心理健康等內在因素對皮膚健康的影響。這種概念強調了
Thumbnail
《「謝銘峻 醫師 2024.04.15」》 外泌體(exosomes)"是一種特殊的細胞外微小囊泡,大小奈米大小具備活性。算是一個結合了外在和內在保養的概念,強調了整體美容和健康的重要性。外泌體美容不僅關注外在皮膚的保養和美容,還包括了飲食、運動、心理健康等內在因素對皮膚健康的影響。這種概念強調了
Thumbnail
★ 打寒顫的肺泡 「從很久以前開始,製造肺泡的原料就不夠了,那時候我們整個肺部、腺體與大腸都集合起來幫忙孕育新的肺泡」、「但因為原料實在不夠,大家只能犧牲自己的資源,各器官的功能就受到影響,開始缺失停擺。直到無法消耗代謝多餘的脂質(我們互相傳遞訊息後留下的垃圾),形成了肺囊腫」
Thumbnail
★ 打寒顫的肺泡 「從很久以前開始,製造肺泡的原料就不夠了,那時候我們整個肺部、腺體與大腸都集合起來幫忙孕育新的肺泡」、「但因為原料實在不夠,大家只能犧牲自己的資源,各器官的功能就受到影響,開始缺失停擺。直到無法消耗代謝多餘的脂質(我們互相傳遞訊息後留下的垃圾),形成了肺囊腫」
Thumbnail
這裡策展的是 揭開長新冠腦霧之迷霧 II: 小膠的背叛 一文, 補充新圖冊。近期科學認定的長新冠腦霧罪魁禍首是突觸被破壞、被過度修剪。而這柄剪刀...
Thumbnail
這裡策展的是 揭開長新冠腦霧之迷霧 II: 小膠的背叛 一文, 補充新圖冊。近期科學認定的長新冠腦霧罪魁禍首是突觸被破壞、被過度修剪。而這柄剪刀...
Thumbnail
《「謝銘峻 醫師 2024.02.01」》 外泌體是一種細胞外囊泡,其脂質雙層膜內含有核酸、蛋白質、醣類、脂質等多種訊號因子。這些微小的囊泡在細胞間扮演傳遞信號的角色,調節生理和病理機制,因此引起了在疾病診斷和治療研究上的廣泛關注。 外泌體(Exosomes)是一種取自血液的重要幹細胞來
Thumbnail
《「謝銘峻 醫師 2024.02.01」》 外泌體是一種細胞外囊泡,其脂質雙層膜內含有核酸、蛋白質、醣類、脂質等多種訊號因子。這些微小的囊泡在細胞間扮演傳遞信號的角色,調節生理和病理機制,因此引起了在疾病診斷和治療研究上的廣泛關注。 外泌體(Exosomes)是一種取自血液的重要幹細胞來
Thumbnail
“新冠病毒本身並沒有直接修剪突觸連接,而是啟動了小膠質細胞。”...
Thumbnail
“新冠病毒本身並沒有直接修剪突觸連接,而是啟動了小膠質細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