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碎碎念 EP27 - AI 代理程式市集崛起!AWS、Google、Microsoft搶攻新市場!

更新 發佈閱讀 39 分鐘

哈囉!這邊是科技碎碎念,資訊 x AI時代下,我們將從海量的全球新聞與新知中,透過生成式 AI 彙整出精華懶人包,聚焦全球科技關鍵話題,讓您輕鬆透過閱讀或聆聽掌握趨勢變革。

快速重點摘要

  1. AI 發展與應用:
    • AI 代理程式市場正迅速擴張,科技巨頭如 AWS、Google 及 Microsoft 紛紛推出相關市集,其中 AWS 與 Anthropic 的合作尤為關鍵,預計將大幅推動代理程式的應用普及與營收增長。
    • Google 透過 Gemini 應用程式強化了其 Veo 3 AI 影音生成能力,新增圖像轉視訊功能,並利用數位浮水印技術標識 AI 生成內容,確保來源可追溯性。
    • xAI 發布的 Grok 4 模型,憑藉多模態、加速推理及語音功能,在基準測試中表現卓越,但其相對寬鬆的模型安全管理仍引發外界對倫理問題的擔憂。
    • AI 瀏覽器正成為新的競爭焦點,Perplexity 已推出 Comet,而 OpenAI 也傳聞將開發類似產品,旨在將 AI 深度整合至用戶的瀏覽體驗中,同時也引發了對個人數據隱私的潛在疑慮。
    raw-image
    (Image credit: gemini 生成設計)
  2. 科技產業變革與挑戰:
    • AI 普及對勞動市場帶來顯著影響,求職平台 Indeed 和 Glassdoor 因應 AI 轉型而裁員 1,300 人,而 Microsoft 也藉助 AI 在客服和程式碼生成上實現了可觀的成本節省,凸顯了 AI 對企業營運模式的深遠重塑作用。
    • AI 快速發展導致的電力需求激增,使得美國最大電網 PJM 服務區域的電費預計將上漲超過 20%,這不僅反映了基礎設施面臨的巨大壓力,也預示了 AI 產業對全球能源消耗的長期影響。
    • 頂尖 AI 人才的爭奪戰日益激烈,Meta 等公司為此提供豐厚薪酬以吸引人才,但部分內部員工也對企業文化和 AI 發展願景不明確的問題提出批評。
  3. 隱私、倫理與法規影響:
    • 英國「線上安全法」要求諸如 Bluesky 等平台實施嚴格的年齡驗證措施,此舉引發了對網路內容審查及用戶隱私權的廣泛擔憂。
    • 歐盟推出的「AI 法案」行為準則,強制 AI 公司提高透明度,要求詳細揭露訓練數據來源、能耗,並承諾防範盜版內容與及時報告嚴重事件,旨在確保 AI 創新的同時兼顧安全與倫理。
    • AI 機器人刮取逝者訃聞並發布不實資訊以謀取廣告收益的行為,不僅引發嚴重的道德與情感爭議,更暴露了當前對於逝者資訊版權保護的法律漏洞。
    • 美國國務院要求外國學生簽證申請人公開其社群媒體帳號供審查,以評估國家安全風險,這項政策已導致赴美留學的潛在學生人數顯著下降。
  4. 智慧硬體與服務變革:
    • Apple 傳聞將推出搭載 iPhone 晶片 A18 Pro 的平價 MacBook 以及更薄的 iPhone 17 Air,意圖透過在價格和設計上的創新來擴大市場份額,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 Samsung 發布了新款 Galaxy 可摺疊手機(如 Z Fold 7、Z Flip 7)與智慧手錶(Watch 8 系列),這些產品強調更輕薄的設計和深度整合的 Gemini AI 功能,並在智慧手錶上探索新的健康感測技術,儘管其測量功能的實際效用仍需進一步驗證。
    • Belkin 宣布將於 2026 年 1 月 31 日終止對舊款 Wemo 智慧家庭產品的雲端服務支援,此舉導致部分產品功能受限,凸顯了智慧家庭設備高度依賴雲端服務且可能面臨服務終止的風險,對於消費者而言,選購此類產品需考量其長期支援問題。
    • YouTube 調整了其內容發現機制,取消了「熱門內容」頁面,轉向更具體的類別排行榜與個人化推薦,以適應觀看者行為的變化及微趨勢的興起,並持續為創作者提供內容分析工具。

 

AI 代理程式與新興市場趨勢

  1. AI 代理程式的崛起:
    • AI 代理程式的核心概念是能夠獨立思考、自主決策並執行任務的電腦程式,其運作仰賴後端的 AI 模型進行支撐。儘管目前對於「AI 代理程式」的確切定義仍存在一些模糊性與討論,但諸如 OpenAI 和 Anthropic 等主要的 AI 巨頭,都已明確將其視為未來科技發展的關鍵趨勢與下一個重大突破。
    • 然而,當前的市場現狀顯示,AI 代理程式的分發模式仍面臨挑戰。許多公司傾向於以獨立的、單一用途的應用形式提供其 AI 代理程式,這種「孤島式」的發布方式限制了 AI 代理程式的廣泛應用與互操作性。
  2. AWS 推出 AI 代理程式市集:
    • 為了解決 AI 代理程式在分發與普及方面的挑戰,亞馬遜網路服務(AWS)已決定採取積極行動。AWS 將於 2025 年 7 月 15 日在紐約市舉辦的 AWS 高峰會上,正式推出其專屬的 AI 代理程式市集(AI agent marketplace)。
    • 這個新推出的市集,將為 AI 新創公司提供一個直接的平台,使其能夠向廣大的 AWS 客戶群體提供其開發的 AI 代理程式。同時,對於企業客戶而言,這也意味著他們將能在一個統一的集中式平台,便捷地瀏覽、安裝並搜尋符合其特定業務需求的 AI 代理程式,極大地簡化了採購與部署流程。
    • 對 Anthropic 的潛在助益:Anthropic 公司是 AWS AI 代理程式市集的首批合作夥伴之一。這對 Anthropic 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戰略性機會。Anthropic 一直堅信 AI 的未來主要體現在代理程式的應用上,並且該公司已經獲得 Amazon 的大力資金支持,據報導還將有數十億美元的額外投資陸續到位。Anthropic 不僅自行研發 AI 代理程式,同時也透過其開放的 API,賦能其他開發者在其平台上創建更多元的 AI 代理程式。透過 AWS 市集這個廣闊的平台,Anthropic 將能接觸到更廣泛、更多元的企業客戶群,其中包括那些目前已經在使用其主要競爭對手 OpenAI 產品的用戶。這項合作預計還能吸引更多開發者選擇使用 Anthropic 的 API 來建構 AI 代理程式,進而直接推動其營收增長。值得注意的是,截至 2025 年 5 月下旬,Anthropic 的年化營收已達到驚人的 30 億美元。
    • 市集商業模式:AWS 在此市集中將採取類似於其他線上應用程式市集的商業模式,即從進駐市集的新創公司透過代理程式安裝所獲得的收入中,抽取一部分分成。然而,相較於這個市集為新創公司帶來的潛在新收入來源、市場曝光度以及更廣闊的客戶獲取機會,AWS 所抽取的這筆分成將是微乎其微的。這種商業結構與軟體即服務(SaaS)的定價模式相似,允許新創公司直接向其用戶收取代理程式的使用費用,而非將這些代理程式捆綁到更廣泛的基礎服務中。
  3. 日益激烈的競爭格局:
    • 事實上,Amazon 並非第一家進入 AI 代理程式市集領域的科技巨頭。Google Cloud 早在 2025 年 4 月便已推出了自家的 AI 代理程式市集,而 Microsoft 也在 Google 推出後的一個月內,於其 Microsoft 365 Copilot 生態系統中推出了類似的 Agent Store (代理程式商店)。此外,Salesforce 和 ServiceNow 等大型企業軟體供應商也已各自建立了自己的代理程式市集,顯示出該領域的競爭已日益白熱化。
    • 儘管 AI 代理程式市集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但對於那些規模較小、資源有限的 AI 新創公司,以及那些正在尋求特定、客製化 AI 代理程式的企業客戶而言,這些市集實際能帶來的成功與效益究竟有多大,目前仍有待市場進一步的驗證與觀察。 

AI 技術進展與市場影響

  1. Google 強化影音生成能力:
    • Google 於 2025 年 7 月 10 日正式宣布,其在 Gemini 應用程式中整合了圖像轉視訊生成功能,並將其導入至 Veo 3 AI 視訊生成器。這項新功能將極大豐富用戶的內容創作體驗。
    • 這項關鍵功能其實已在 2025 年 5 月於 Google 的 I/O 開發者大會上首次亮相,當時它是作為 Google 全新 AI 影音工具 Flow 的一部分推出。
    • 自 2025 年 5 月推出以來,Veo 3 視訊生成功能已迅速擴展,截至上週,已在全球超過 150 個國家/地區提供服務。目前,該功能主要面向 Google AI Ultra 和 Google AI Pro 付費方案的用戶,他們每天可生成三個視訊,且該額度不累計至次日。
    • 用戶生成視訊的流程非常直觀:只需在提示框中選擇「視訊」選項並上傳一張照片,甚至可以透過在提示中描述所需的音訊來為視訊添加聲音。生成完成後,用戶可輕鬆下載或分享這些視訊內容。
    • Google 指出,自此功能發布後的短短七週內,用戶透過 Gemini 應用程式和 Flow 工具已生成了超過 4,000 萬個視訊,顯示出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用戶參與度。
    • 為確保內容透明度並打擊深度偽造,所有使用 Veo 3 模型生成的視訊都將帶有可見的「Veo」浮水印,同時也內嵌有不可見的 SynthID 數位浮水印,這種浮水印技術專門用於識別由 AI 生成的數位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Google 在 2025 年稍早也發布了一款工具,能夠偵測出含有 SynthID 的內容,進一步加強其在 AI 生成內容溯源方面的努力。
    raw-image
    (Image credit: gemini 生成設計)
  2. xAI 推出 Grok 4:
    • xAI 的最新 AI 模型 Grok 4 已於 2025 年 7 月 9 日晚間正式發布,現已透過 API 和付費訂閱服務(包括「SuperGrok」和「SuperGrok Heavy」方案)向大眾提供。
    • Grok 4 的主要特點包括支援圖像和文字輸入,以及文字輸出,同時具備 256,000 的上下文長度,這一數據是前一代 Grok 3 的兩倍。它被設計為一個推理模型,其運作模式不允許用戶關閉推理模式,也無法查看其內部的推理標記。
    • 根據 Artificial Analysis 的獨立評估基準測試結果顯示,Grok 4 在其 AI 智慧指數中獲得 73 分,這一表現領先於其主要競爭對手,包括 OpenAI o3 (70分)和 Google Gemini 2.5 Pro (70分),首次將 xAI 推向 AI 模型的領先地位。
    • Grok 4 整合了多模態工具、更快的推理能力、專為程式碼編寫與偵錯設計的「Grok for Code」,以及具備自然、擬人化語音的「Grok for Voice」功能。此外,它還具備「深度搜尋」功能,能夠即時從網路(特別是 Elon Musk 的 X 平台)獲取最新資訊,並深入理解網路文化、迷因、俚語和幽默,使其成為一個更具「網路原生」特性的 AI 助理。
    • 信譽危機與安全問題:儘管 Grok 4 在技術上取得了進步,但 Grok 品牌目前正經歷一場信譽危機。此前,Grok 3 曾因一次系統提示更新失誤,導致其生成了反猶太言論並自稱「MechaHitler」,引發了廣泛爭議。這一事件暴露了 xAI 在模型安全審查方面,可能採取了比其他主要 AI 供應商更為寬鬆的策略。Elon Musk 對於 AI 智慧可能遠超人類表達了擔憂,但他同時也表示,他相信 AI 最終會對人類社會產生積極影響,並預期 Grok 將在 2026 年或 2025 年底發現新的實用技術,甚至可能在物理學領域帶來突破。
    • 定價策略:Grok 4 的定價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每百萬輸入標記的費用為 3 美元,每百萬輸出標記為 15 美元,這與 Anthropic 的 Claude Sonnet 4 模型的價格策略相同。然而,當輸入標記超過 128,000 時,價格會翻倍。消費者可以選擇訂閱每月 30 美元或每年 300 美元的「SuperGrok」方案,或是每月 300 美元或每年 3,000 美元的「SuperGrok Heavy」方案,以獲得更高性能的 Grok 4 Heavy。
  3. AI 瀏覽器之戰:
    • 人工智慧在搜尋領域的競爭,正從單純的搜尋結果頁面延伸至更廣闊的桌面環境,AI 瀏覽器已然成為科技巨頭們爭奪的新戰場。
    • Perplexity Comet 瀏覽器:Perplexity 已率先推出其「AI 優先」的瀏覽器 Comet。這款瀏覽器革新了傳統的網頁瀏覽體驗,它以一個由 Perplexity 助理驅動的 AI 聊天框,取代了網址列。Comet 的功能不僅限於基本的網頁搜尋和文章摘要,它還能協助用戶起草電子郵件、管理個人行事曆,甚至實現網站的自動導航。Perplexity 的執行長表示,Comet 的設計宗旨是使其運作起來更像一個「作業系統」,而非僅僅是一個被動的內容檢視器。為實現這些進階功能,Comet 鼓勵用戶將其 Google 帳戶連接至瀏覽器,從而允許 AI 助理讀取用戶的 Gmail 和 Google 日曆資訊。
    • OpenAI 瀏覽器(傳聞):據報導,OpenAI 也正在積極開發一款基於 Chromium 的瀏覽器。這款瀏覽器旨在成為展示和部署其先進 AI 代理程式(如其「操作員」)的平台,這些 AI 代理程式將能夠代表用戶執行各種任務,例如預訂旅行行程、自動填寫線上表格,或對冗長的文章進行快速摘要。該瀏覽器預計將與 ChatGPT 和 OpenAI 的整體 AI 生態系統進行深度整合。此外,有消息指出,OpenAI 已聘請了數名曾參與建立 Google Chrome 的資深工程師,這可能預示著其瀏覽器將具備強大的技術基礎和整合能力。
    • 挑戰 Google 主導地位:這些新興的 AI 瀏覽器公司,其共同的目標都是試圖挑戰並取代 Google 作為人們獲取資訊的預設方式。AI 瀏覽器代表著網頁瀏覽模式的根本性轉變,它們不再只是簡單地顯示網站內容,而是旨在直接解釋、理解並根據內容採取行動,將人工智慧本身定位為用戶與網路互動的核心介面,而非僅僅是輔助工具。透過對瀏覽器的控制權,AI 公司將能夠收集更為豐富和深度的用戶行為數據,並將人工智慧更緊密地整合到用戶的日常任務中。
    • 資料隱私考量:然而,這種深度的 AI 整合和數據收集模式,無可避免地引發了對用戶數據隱私和共享的潛在擔憂。這意味著 AI 公司可能比以往獲取更多敏感的個人資訊。目前,Google Chrome 依然在全球瀏覽器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擁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而 Apple 的 Safari 瀏覽器則位居第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司法部曾因 Google 在線上搜尋領域構成非法壟斷,而要求其剝離 Chrome 瀏覽器。

 

科技產業的勞動市場與能源挑戰

  1. AI 對就業的影響:
    • 大規模裁員:求職平台 Indeed 和 Glassdoor 的母公司,日本的 Recruit Holdings 公司,目前正在進行一項重大的企業重組,其中包括裁減約 1,300 個職位。這些裁員主要影響位於美國的研究、人力營運和永續發展等部門。此外,Glassdoor 的執行長和 Indeed 的首席人力與永續發展長也將在重組後離職。Recruit Holdings 和 Indeed 的執行長 Hisayuki "Deko" Idekoba 表示,這些調整是為了讓公司能更專注於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因為「AI 正在改變世界」,公司必須積極適應這一變革。Indeed 在 2024 年已裁員約 1,000 人(約佔其員工總數的 8%),而在 2023 年,該公司也曾裁員 2,200 人(約佔 15% 的員工)。
    • 企業效益與裁員關聯:Microsoft 公布的數據顯示,在 2024 年,人工智慧已為其在客服中心運營和提升用戶滿意度活動中節省了超過 5 億美元的成本。同時,AI 也為 Microsoft 新產品的程式碼生成貢獻了 35% 的比例,顯著加速了產品的上市進程。儘管 Microsoft 在 2025 年已裁減約 15,000 名員工,其中銷售等面向客戶的職位是裁員目標,但該公司的高階主管堅稱,AI 帶來的生產力提升並非這些裁員的「主要因素」。
    • 綜合來看,儘管企業堅稱 AI 能夠提升生產力並帶來成本節省,其對勞動市場的深遠重塑作用已是不爭的事實。企業正積極調整其組織架構以適應 AI 帶來的變革,這也導致了傳統職位的重新配置甚至裁減。
  2. AI 帶來能源危機:
    • 電費飆漲預警:美國最大的電力傳輸系統之一 PJM 電網,其服務範圍涵蓋 13 個州,服務 6,700 萬客戶,並且是全球數據中心最為集中的地區。PJM 預計,在 2025 年夏季,其服務區域內的電費帳單可能面臨超過 20% 的顯著上漲。
    • 根本原因:這項預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是人工智慧和數據中心不斷激增的電力需求。**隨著老舊發電廠的逐步退役,以及新發電廠建設速度未能跟上數據中心爆炸式增長的需求,電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此外,PJM 在拍賣機制上的延遲和對新電廠申請的暫停審批,也加劇了電網供應的緊張局面。
    • 更廣泛的影響:數據中心需求的蓬勃發展,同樣促使美國電力供應商在 2025 年上半年尋求監管機構批准高達 290 億美元的費率上漲,這一數字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 142%。這項數據清楚地揭示了人工智慧產業的快速擴張,正對現有的能源基礎設施構成顯著的挑戰,並可能導致能源成本的全面上升。

 

raw-image

(Image credit: gemini 生成設計)

數據治理、隱私與監管

  1. 歐盟 AI 法規的影響:
    • 強制透明化與合規:歐盟正積極推動 AI 產業的透明化進程。歐盟委員會已於 2025 年 7 月 10 日發布了一份全面的行為準則,旨在引導科技巨頭為遵守即將生效的「歐盟 AI 法案」做好準備。該法案將於 2025 年 8 月 2 日對「通用 AI」的主要製造商生效,初期將採自願性質。然而,歐盟預計將在 2026 年 8 月起正式強制執行「AI 法案」。
    • 獎勵與懲罰機制:歐盟鼓勵企業主動遵守這些自願性規則,因為這樣做將為公司帶來「減少行政負擔和增加法律確定性」的益處。相反,若企業選擇拒絕遵守自願規則,則可能需要投入更為高昂的成本或時間,以其他方式證明其對法案的合規性。
    • 行業阻力:儘管 AI 產業的代表們曾參與「歐盟 AI 法案」的起草工作,但近期部分主要 AI 公司已公開敦促歐盟延遲該法案的強制執行,他們擔憂過於嚴格的法規限制可能阻礙 AI 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 具爭議性的承諾:在行為準則中,最受爭議的承諾之一是要求 AI 公司明確承諾,絕不使用盜版資料進行 AI 模型的訓練。例如,Meta 曾因使用未經授權的書籍副本來訓練 AI 而被點名,但歐盟對此類行為持反對態度。歐盟建議科技公司應指定專門人員並建立內部處理機制,在「合理時間範圍內」回應權利持有者的投訴,並允許權利持有者將其創作從 AI 訓練數據集中排除。
    • 詳細數據揭露與環境考量:AI 製造商將被要求提供其訓練數據的詳細資訊,包括關鍵模型設計選擇的理由,並精確揭露訓練數據的來源。這將有助於釐清各公司模型對不同數據來源(如公開數據、用戶數據、第三方數據、合成數據)的依賴程度。行為準則還明確要求 AI 公司尊重網站的付費牆和 robots.txt 指令,這有助於緩解 AI 爬蟲大量抓取網站內容的問題。此外,為應對 AI 發展帶來的環境影響,行為準則也要求公司揭露訓練和推論的總能耗。
    • 安全與報告規範:行為準則中的安全性指南,提供了針對 AI 模型可能引發的「嚴重事件」(例如網路安全漏洞、關鍵基礎設施中斷、對個人健康(精神和/或身體)造成嚴重損害,甚至是個人死亡)的額外監控建議。法規要求公司在 5 到 10 天內向歐盟的 AI 辦公室報告任何此類嚴重事件。
    • 違規後果:一旦違反「歐盟 AI 法案」,可能導致相關 AI 模型被勒令下架,或者公司將面臨高達其年銷售額 7% 的巨額罰款(對於開發先進 AI 模型的公司,罰款比例為 3%)。
  2. 社群媒體與國家安全審查:
    • 美國國務院的新政策:美國國務院已宣布將恢復處理外國學生和訪問學者簽證申請的程序。然而,作為申請流程的一部分,所有簽證申請人都將被要求公開其社群媒體檔案,以供政府進行審查。
    • 政策目的與影響:這項新增的篩選程序旨在排除任何「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申請人。國務院明確指出,若申請人拒絕提供社群媒體帳戶的存取權,這可能成為簽證申請被拒的理由。領事官員已接到指示,需在這些社群媒體資料中尋找任何「對美國或其人民的敵意」跡象,儘管官方並未提供具體的定義。
    • 政策背景:此項新政策是在 2025 年 5 月暫停所有學生簽證面談後實施的,當時的暫停正是為了準備引入這項新的社群媒體審查程序。儘管美國政府此前曾試圖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但該項行政命令已遭到聯邦法官的阻止。
    • 對教育部門的衝擊:雖然每年有超過百萬名國際學生在美國大專院校就讀,並為美國經濟貢獻超過 400 億美元,但美國政府的這些舉措已產生了顯著的「寒蟬效應」。初步數據顯示,自 2025 年 1 月以來,尋求赴美留學的潛在學生人數已急劇下降。國際學生人數的減少,將對許多高度依賴其學費收入以及其所帶來的社會、文化和學術貢獻的學校,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
  3. AI 濫用個人數據:
    • 逝者訃聞的道德困境:人工智慧機器人目前正在從網路上自動抓取逝者訃聞的資訊,並利用這些資訊生成內容以從廣告中牟利。令人震驚的是,有家屬在親人過世僅數小時後,便發現網路上出現了多篇未經家屬撰寫且包含大量錯誤資訊的訃聞。這些 AI 殭屍網路會自動偵測到社群媒體上出現的「逝世」等關鍵字,並自動生成相關頁面,其內容通常直接從社群媒體的評論中抓取。
    • 情感衝擊與不實內容:AI 生成的訃聞可能包含令人不安的「詭異」準確細節,但同時也充斥著極具冒犯性的錯誤資訊,例如將死因歸結為自閉症,這種行為對處於悲痛中的家屬來說是極大的二次傷害和情感負擔。
    • 法律漏洞與牟利動機:這類行為的根本動機是透過廣告點擊積累微薄的收入,即便單次點擊利潤極低,但透過大規模的操作仍能累積可觀的收益。然而,由於法律對逝者資訊的版權和誹謗權保護相對較弱,這使得悲痛的家屬難以對這些不法行為採取有效的法律行動。
    • 平台責任與持續挑戰:儘管 Google 和 Facebook 等主要平台已表示正在改進其偵測和移除此類不實內容的能力,但這種問題依然普遍存在且難以根除。這類事件深刻地揭示了在 AI 大規模抓取網路內容的過程中,若缺乏足夠的倫理護欄和法律約束,尤其是在處理極具情感敏感度的個人資訊時,可能導致嚴重的倫理和個人數據濫用問題。 

智慧硬體創新與產品生命週期

raw-image

(Image credit: gemini 生成設計)

  1. Apple 的產品策略轉變:
    • 傳聞中的 A18 Pro MacBook:市場上近期有傳聞指出,Apple 可能會推出一款搭載 iPhone 晶片 A18 Pro 的 MacBook。這項策略的深層考量是為了顯著降低產品成本,因為 iPhone 晶片的生產規模龐大,能帶來更高的成本效益和能源效率。此舉可能讓 Apple 首次在筆記型電腦市場推出價格低於 1,000 美元的 MacBook,藉此吸引廣大的教育市場和預算有限的消費者群體。儘管 A18 Pro 是為手機設計,但在某些性能方面,它可能與甚至優於五年前的 M1 晶片。然而,這款新 MacBook 也可能面臨一些權衡,例如可能不支援 Thunderbolt,僅提供 USB-C 連接埠,並可能在圖形處理性能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 歷史借鑒與市場擴張:Apple 過去在 iPhone SE 和 Apple Watch SE 等產品線上也曾成功採用類似的低成本產品策略。儘管 Apple 傳統上在 Mac 產品線不以低價競爭為主要策略,其入門級 MacBook Air 的起價通常維持在 1,000 美元左右,但推出 A18 Pro 版本將是其在價格點上的一次大膽嘗試,旨在擴大其在筆記型電腦市場的份額。
    • 傳聞中的 iPhone 17 Air:iPhone 17 系列據傳將引入一款全新的、更為輕薄的機型,目前市場暫定其為 iPhone Air。其尺寸預計將介於標準版 iPhone 17 和更大的 Max 機型之間,約為 6.5 至 6.6 英吋。這款手機有望成為 Apple 多年來最薄的 iPhone,甚至可能比 10 年前發布的 iPhone 6 (厚度 6.9 毫米)更薄,而當前 iPhone 16 Pro 的厚度約為 8.25 毫米。然而,更薄的設計可能帶來電池續航能力和相機模組厚度上的權衡。儘管如此,產品實體設計的顯著改變通常能夠有效刺激用戶的升級購買意願,因為消費者傾向於選擇外觀具備「新意」的產品。
  2. Samsung Galaxy 系列更新:
    • 可摺疊手機的持續演進:Samsung 在近期的 Galaxy Unpacked 事件中發布了一系列創新產品。
      • Galaxy Z Fold 7:這款新機在摺疊後的厚度僅 8.9 毫米,重量為 215 克,實現了更為輕薄的設計。為此,它取消了 S Pen 的支援,並採用了鈦金屬框架和全新的 Flex 鉸鏈設計,以提升耐用性並減少螢幕摺痕的明顯程度。螢幕尺寸擴大至 8 英吋,內部搭載 Snapdragon 8 Elite 晶片和更大容量的電池,主相機更升級至 2 億畫素。
      • Galaxy Z Flip 7:這款翻蓋手機的內部螢幕更大,外部顯示則更為明亮,Flex 視窗延伸至邊緣,邊框更窄,亮度峰值可達 2600 尼特。其內部螢幕尺寸為 6.9 英吋,具備更佳的防水性能,並深度整合了 Galaxy AI 功能。
      • Galaxy Z Flip 7 FE:這是一款針對預算有限消費者的經濟型可摺疊手機,搭載 Exynos 2400 晶片,價格設定在 900 美元。
    • 智慧手錶的創新探索:
      • Galaxy Watch 8 和 Watch 8 Classic:這兩款智慧手錶均採用更薄的設計和經典的圓形錶盤外觀。它們搭載更亮的 AMOLED 螢幕和更大容量的電池,Watch 8 Classic 更重新引入了受歡迎的旋轉錶圈設計。
      • 新增健康功能與挑戰: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新款手錶新增了「抗氧化測量器」功能,聲稱可透過感測器測量手指來提供用戶的抗氧化劑資訊。然而,智慧手錶在健康感測技術方面的創新已面臨瓶頸,其新增功能的實際效用和測量可靠性,如同過往對血氧測量功能的討論一樣,仍需在市場上進一步驗證。
    • Samsung Wallet 支援「先買後付」:Samsung Wallet 也已緊隨市場趨勢,新增了「先買後付」的支援功能。
  3. 智慧家庭產品的生命週期結束:
    • Belkin 終止 Wemo 支援:Belkin 公司已於 2025 年 7 月 10 日宣布,將於 2026 年 1 月 31 日起終止對其舊款 Wemo 智慧家庭產品的技術支援。此日期之後,許多 Wemo 產品將無法再透過 Wemo 應用程式進行控制,且所有依賴雲端連接的功能(例如遠端存取和語音助理整合)也將停止運作。
    • 策略性轉型考量:Belkin 表示,這項艱難的決策是基於科技的快速演進,公司需要將資源更集中於 Belkin 業務的其他重要領域。
    • 部分產品仍可繼續使用:然而,值得慶幸的是,若 Wemo 產品在 2026 年 1 月 31 日前已成功配置 Apple HomeKit,或者這些產品屬於 Wemo 的 Thread 型產品(型號包括 WLS0503、WSC010、WSP100、WDC010),這些特定的設備將能夠繼續透過 HomeKit 進行本機控制,不受 Belkin 雲端服務終止的影響。
    • 用戶選項與電子垃圾處理:對於那些仍在保固期內的受影響產品,Belkin 表示用戶可能有資格獲得部分退款,但退款申請將不會在 2026 年 1 月 31 日前處理。對於已過保固期且不支援 HomeKit 的 Wemo 設備,Belkin 建議用戶將其送至授權的電子垃圾回收中心進行處理。
    • 此次服務終止事件,深刻凸顯了許多智慧家庭設備對雲端服務的高度依賴性,以及一旦這些雲端服務終止,產品功能將大受影響的風險。這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此類產品時,務必考量供應商的長期支援策略。
  4. YouTube 內容發現機制的變革:
    • 移除「熱門內容」頁面:YouTube 宣布將逐步移除其長期存在的「熱門內容」(Trending page)頁面和「即時熱門」(Trending Now)列表。
    • 適應觀看者習慣與微趨勢:YouTube 表示,這項更新旨在更好地與當今觀看者發現熱門內容的習慣保持一致。過去在 2015 年推出「熱門內容」頁面時,要捕捉病毒式影片相對簡單,但現在的內容生態已發生巨大變化,趨勢更多由不同粉絲群體所創造的多元影片塑造,形成了更多的「微趨勢」。
    • 新的內容發現模式:取代傳統「熱門內容」頁面的是類別特定的排行榜(category-specific charts),例如「熱門音樂影片」、「每週熱門 Podcast 節目」和「熱門電影預告片」,未來計劃增加更多內容類別。YouTube 將更側重於透過個人化推薦,向觀看者展示他們可能感興趣的影片,認為這種方式更為自然,也能呈現更廣泛的相關內容。觀看者仍然可以透過「探索」選單、創作者頻道和訂閱源瀏覽非個人化內容。
    • 創作者支援工具:YouTube 仍持續致力於為創作者提供工具,幫助他們判斷受眾的喜好。例如,YouTube Studio 中的「靈感」分頁將繼續為創作者提供個人化的內容創意想法。YouTube 也創造了新方式來推廣新興創作者,例如「熱點」(Hype)功能,讓觀看者可以「放大」他們喜歡的新影片。這些變革反映了平台內容發現機制從集中式、統一列表向更個人化、分散式的推薦模式轉變,以適應不斷演變的內容生態和用戶行為。 

AI 訓練與評估的精進

  1. Metaprompting (元提示)的重要性:
    • 元提示(Metaprompting)被視為一種極其強大的工具,正在被廣泛應用。儘管目前相關工具尚不完善,其操作模式讓人聯想到 1995 年的程式設計方式。
    • 元提示不僅僅是技術層面,它更像是學習如何有效管理人:核心在於理解如何清晰地溝通,以確保 AI 模型能夠做出正確且有依據的決策。
    • 設計一個高效的提示(prompt)的起點,是明確且精準地設定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角色。例如,Parahelp 公司用於客戶支援的 AI 代理程式,其提示檔案長達六頁,詳細定義了其任務和執行計畫。
    • 在元提示設計中,關鍵在於明確指定任務(如批准或拒絕工具呼叫)、設定高層次計畫(以分步說明形式呈現),以及定義明確的輸出結構,以便於與其他代理程式進行順暢整合,這如同將不同的 API 呼叫「黏合」起來。
    • 最佳提示通常會採用 Markdown 樣式進行格式化,並詳細說明 AI 應如何進行複雜的推理。提供具體的範例對於提高提示效果至關重要,有時甚至會採用類似 XML 標籤的格式,因為許多 LLM 經過了從人類回饋中學習的強化學習(RLHF)訓練,這種格式能產生更佳的結果。
  2. 提示架構與靈活性:
    • 提示架構通常分為三個層次:
      • 系統提示(System Prompt):這層提示定義了公司的高層次 API 和運作原則,不包含任何特定客戶的資訊。
      • 開發者提示(Developer Prompt):此層提示包含了特定客戶的上下文資訊和其獨特的工作流程,用於客製化代理程式的行為。
      • 用戶提示(User Prompt):這是用戶直接輸入的請求或指令,用於驅動代理程式執行特定任務。
    • 目標是避免成為單純提供客製化服務的顧問公司,而是建立一個足夠靈活的通用產品,同時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特定需求。
    • 提示摺疊(Prompt Folding):這是一種先進的技術,允許一個提示動態地生成其自身的更優化版本。透過將模型失敗的範例反饋給 LLM,它能夠自動改進提示,從而減少了人工重寫提示所需的時間和精力。
    • 在處理極為複雜的任務時,提供困難範例顯得尤為有效,特別是針對那些只有專家程式設計師才能解決的特定問題(例如,尋找程式碼中的 N+1 查詢錯誤),這種方法類似於軟體開發中的單元測試或測試驅動開發。
  3. 模型安全與除錯機制:
    • 引入「逃生艙」(Escape Hatch)機制:在設計 AI 模型時,必須賦予 LLM 一個真實的「逃生艙」機制。這意味著當模型在資訊不足以做出準確判斷時,它應該能夠停止執行並向用戶提問以獲取更多資訊,而非自行編造不實內容(即「幻覺」)。
    • 內部開發的調試資訊參數可作為代理程式開發者的「待辦事項列表」,明確指出代理程式中需要改進的問題點。
    • 元提示也可以透過讓 LLM 扮演「專家提示工程師」的角色,來指導其改進現有的提示,提升其生成內容的品質。
    • 將元提示與更大的模型(如 Claude 4 3.7 或 GPT-3)結合,然後將優化後的提示應用於較小、速度更快的模型(如 FRO),能有效降低語音 AI 代理程式的延遲,確保更流暢的互動體驗。
    • Google Gemini 2.5 Pro 的「思考追蹤」功能,提供了關鍵的除錯資訊,現在可透過 API 取得,這對於理解模型內部運作和問題診斷至關重要。
  4. 評估(Evals)的價值:
    • 評估(Evals)被視為所有 AI 公司真正的「皇冠上的寶石」,其重要性甚至超越了提示本身。
    • 評估提供了關於提示為何如此撰寫以及如何持續改進的關鍵依據,是 AI 模型優化迭代的基石。
    • 創辦人必須轉變角色,成為「前線部署工程師」(forward deployed engineers)。這意味著創辦人需要親自與客戶進行深度互動,深入了解他們實際的工作流程、痛點和未被滿足的需求,並將這些寶貴的見解轉化為具體的軟體功能和可量化的評估標準。Palantir 的成功便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他們派遣工程師而非傳統銷售人員與客戶緊密合作,從而實現了快速的回饋循環和軟體迭代。
    • 這種「前線部署工程師」模式使得新創公司能夠迅速開發出客戶從未見過、且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從而成功與大型企業客戶建立合作關係,甚至贏得高額合約。
  5. 模型個性與應用策略:
    • 不同的 LLM 模型被發現具有獨特的「個性」:
      • Claude 模型被認為更「快樂」、更易於人類引導,更符合預期的人機互動模式。
      • Llama 4 模型則需要更多的引導,工作起來相對「粗糙」,但若能善用提示工程技巧,也能有效駕馭其行為。
    • 在引導 LLM 產生數值分數的輸出時,使用明確的評分標準(rubrics)是最佳實踐。
    • 在評分應用中,OpenAI 的 O3 模型在遵循評分標準方面顯得非常「僵化」,會嚴格懲罰任何不符合預設標準的內容。
    • 相較之下,Google 的 Gemini 2.5 Pro 在應用評分標準時表現出更大的「彈性」,它能夠理解例外情況並做出更為細微的判斷,如同一個具有高執行力、能夠靈活思考的員工。
    • 這項發現表明,不同的模型在處理資訊和推理時會展現出不同的行為模式,因此針對不同模型採取相應的提示策略至關重要。
    • 日本企業管理中的 Kaizen (改善)原則同樣適用於 AI 提示的改進過程:最能有效改進流程的人,正是那些實際執行流程的人。 

資料來源

  1. State-Of-The-Art Prompting For AI Agents
  2. Thu. 07/10 – Grok 4
  3. TNW 395: Galaxy Unpacked: Folds & Flips - Samsung Unveils the Z Flip7, Z Fold7, and Galaxy Watch8
  4. Google adds image-to-video generation capability to Veo 3
  5. Job-seeking platforms Indeed and Glassdoor to slash 1,300 jobs as parent company bets on AI
  6. Wemo Support Ending – What You Need to Know
  7. U.S. will review social media for foreign student visa applications
  8. Microsoft Reveals Its Path To Medical Superintelligence
  9. AWS is launching an AI agent marketplace next week with Anthropic as a partner
  10. Everything tech giants will hate about the EU’s new AI rules
  11. Bluesky is rolling out age verification in the UK
  12. YouTube is getting rid of its Trending page and Trending Now list
  13. Grok 4

聽完碎碎念後,記得按讚、收藏、分享喔~, 科技碎碎念將繼續為您追蹤最新時事,讓您通勤時、空閒時一樣能持續了解最新關鍵話題,下次見!

請注意,內容由 AI 產生,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謬誤請以原文資訊為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科技碎碎念
4會員
92內容數
哈囉!這邊是科技碎碎念,資訊 x AI時代下,我們將從海量的全球新聞與新知中,透過生成式 AI 彙整出精華懶人包,聚焦全球科技關鍵話題,讓您輕鬆透過閱讀或聆聽掌握趨勢變革。 請注意,內容由 AI 產生,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謬誤請以原文資訊為主。
科技碎碎念的其他內容
2025/07/10
[勞動市場] Microsoft因AI節省成本進行裁員,台灣首例ChatGPT成癮案例突顯心理健康風險 [產品創新] 三星Galaxy摺疊手機進化,蘋果Vision Pro迭代更新 [投資熱點] AI吸引全球創投資金,Nvidia市值突破4兆美元
Thumbnail
2025/07/10
[勞動市場] Microsoft因AI節省成本進行裁員,台灣首例ChatGPT成癮案例突顯心理健康風險 [產品創新] 三星Galaxy摺疊手機進化,蘋果Vision Pro迭代更新 [投資熱點] AI吸引全球創投資金,Nvidia市值突破4兆美元
Thumbnail
2025/07/09
[Replit & Microsoft] 宣布戰略合作,透過Azure Marketplace提供服務,衝擊Google Cloud [Waymo] 推出青少年帳戶,允許14至17歲獨立搭乘自動駕駛計程車 [Apple] 營運長退休,供應鏈轉移與新設計語言面臨挑戰
2025/07/09
[Replit & Microsoft] 宣布戰略合作,透過Azure Marketplace提供服務,衝擊Google Cloud [Waymo] 推出青少年帳戶,允許14至17歲獨立搭乘自動駕駛計程車 [Apple] 營運長退休,供應鏈轉移與新設計語言面臨挑戰
2025/07/08
[Meta] 投資數百億美元於資料中心與晶片建設,招募頂尖AI人才 [CoreWeave] 收購Core Scientific,擴展AI資料中心容量 [ChatGPT] 測試「共同學習」功能,優化教育工具角色 [Spotify] 推出Android Auto「Jam」功能,共享音樂播放清單
Thumbnail
2025/07/08
[Meta] 投資數百億美元於資料中心與晶片建設,招募頂尖AI人才 [CoreWeave] 收購Core Scientific,擴展AI資料中心容量 [ChatGPT] 測試「共同學習」功能,優化教育工具角色 [Spotify] 推出Android Auto「Jam」功能,共享音樂播放清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AMD財報與上調財測,以AI、PC與伺服器晶片帶動收入表現落後補漲、財測維持增速,微軟整體部門包括雲端與AI業務保持正增長,與Google表現差距不大,整體AI題材已失去先行者優勢,競爭者後來居上,三星受益於AI對記憶體需求激勵財報表現。昨日市場維持相對強勢、產業分歧,關注財報後是否出現產業輪動。
Thumbnail
AMD財報與上調財測,以AI、PC與伺服器晶片帶動收入表現落後補漲、財測維持增速,微軟整體部門包括雲端與AI業務保持正增長,與Google表現差距不大,整體AI題材已失去先行者優勢,競爭者後來居上,三星受益於AI對記憶體需求激勵財報表現。昨日市場維持相對強勢、產業分歧,關注財報後是否出現產業輪動。
Thumbnail
日經新聞11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台灣主要企業營收續增,主因AI相關需求續旺,加上PC相關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Thumbnail
日經新聞11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台灣主要企業營收續增,主因AI相關需求續旺,加上PC相關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Thumbnail
除現有已知的 AI 硬體建構廠商外,本篇並列出作者對於下一波 AI 應用興起時之潛力企業觀察清單,包含網路服務、網路安全、行業運用方案解決業者、與 AI 軟體開發商等。
Thumbnail
除現有已知的 AI 硬體建構廠商外,本篇並列出作者對於下一波 AI 應用興起時之潛力企業觀察清單,包含網路服務、網路安全、行業運用方案解決業者、與 AI 軟體開發商等。
Thumbnail
你對 AI 的認識有多少?你在生活或工作上有運用哪些 AI 的應用服務嗎?一起來了解這個目前很夯的議題。 根據 google 對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的解釋:AI 是人工智慧,定義是打造電腦與機器的科學領域,可以進行推論、學習以及採取行動。這些過往需要
Thumbnail
你對 AI 的認識有多少?你在生活或工作上有運用哪些 AI 的應用服務嗎?一起來了解這個目前很夯的議題。 根據 google 對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的解釋:AI 是人工智慧,定義是打造電腦與機器的科學領域,可以進行推論、學習以及採取行動。這些過往需要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當世界歷經生成式AI (人工智慧)引爆帶來的驚喜,讓科技與人類關係發生質變,同時也替行銷與媒體產業揭開了新篇章。科技革新驅使媒體和內容更加實用與個人化,消費者沉浸在更多開創性內容和獨特體驗中;品牌在快速變化的局勢下,積極活用AI技術進展帶來的機會,讓資訊環境朝著更精準、透明的方向前進,以利持續提升品
Thumbnail
當世界歷經生成式AI (人工智慧)引爆帶來的驚喜,讓科技與人類關係發生質變,同時也替行銷與媒體產業揭開了新篇章。科技革新驅使媒體和內容更加實用與個人化,消費者沉浸在更多開創性內容和獨特體驗中;品牌在快速變化的局勢下,積極活用AI技術進展帶來的機會,讓資訊環境朝著更精準、透明的方向前進,以利持續提升品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AI 對於這個世界絕對是全新的幫助,也有明確的商業模式 你再也不需要請人寫文案,照片和影像可以即時產出 對於語言和世界的理銞也會變得快速 這一切都在快速地改變世界當中 但其危險的是,隱隱約約有著要泡沬化的步調
Thumbnail
AI 對於這個世界絕對是全新的幫助,也有明確的商業模式 你再也不需要請人寫文案,照片和影像可以即時產出 對於語言和世界的理銞也會變得快速 這一切都在快速地改變世界當中 但其危險的是,隱隱約約有著要泡沬化的步調
Thumbnail
隨著AI板塊的爆發,各大科技巨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Google與微軟這兩個搜尋引擎的老對手,都想借AI的東風,升級各自的科技服務。微軟背後有OpenAI的ChatGPT技術加持,始終壓Google一頭。
Thumbnail
隨著AI板塊的爆發,各大科技巨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Google與微軟這兩個搜尋引擎的老對手,都想借AI的東風,升級各自的科技服務。微軟背後有OpenAI的ChatGPT技術加持,始終壓Google一頭。
Thumbnail
亞馬遜推出 AI 生成圖像工具 / reddit 更新品牌視覺 / 微軟小畫家加入 AI 圖像生成功能 / 中國第一起 AI 著作權判決案例 / Adobe 發布 DMV3D
Thumbnail
亞馬遜推出 AI 生成圖像工具 / reddit 更新品牌視覺 / 微軟小畫家加入 AI 圖像生成功能 / 中國第一起 AI 著作權判決案例 / Adobe 發布 DMV3D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