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才不會那麼快累

娃-avatar-img
發佈於島嶼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飛魚季開始了,夜裡逐漸看見海面出現一點一點的光,那不是星星,而是航行於大海的拼板船。我喜歡看人們用隱晦的字眼暗示:「今晚適合出海。」人們走向海岸,洗浸一身魚味歸來。

除了海,山也有屬於山的氣味和對話。

都說「海是男人的田,田是女人的海」,一條環島公路圍繞島嶼,路的一端是海,一端便是山,山的定義很廣,只要是種了農作物的地方,都可稱為山。因此聽見長輩說「我要去山上」時,很可能只是去到距離馬路幾公尺的芋頭田或地瓜田。

每一塊田地在不同季節各有不同作物生長,之前曾去過朗島長輩家的田地幫忙,地瓜全數收穫後,到了秋冬便得重新整地翻土、改播撒小米種子,它們在春天可收成。每種作物的照顧方式也不盡相同,像是地瓜田不能有雜草,但芋頭田卻需要保留一些有益處的植物。為了區別,「鋤草」在達悟語裡,便衍生出不同的辭彙,族人憑著辭彙,就能夠知道你是幫芋頭還是地瓜鋤草。

雨鞋、遮陽帽和小鐮刀是走進山裡的裝備,每塊田之間總有被踩得平滑的小田埂,好讓人辨識家族分界。雨天不能鋤草,因為濕潤的雨會讓雜草迅速又滋長,連日的大晴天也不適合鋤草,因為土太乾,草拔不起來。最理想便是下過雨不久、正在轉晴的狀態,雖然有點熱,但從身體滴落的汗,彷彿也隨著土裡的濕潤一起蒸發,成為空氣的一部分。

下刀時總有青草和泥土的芬芳沁入鼻息,有時幫忙鋤草,有時幫忙挖地瓜。長輩們總是叮囑,挖到的時候不要大呼小叫,地瓜會縮回去,我則把它想成會驚動草叢裡正在休憩的蛇蟲,於是也儘量安靜低調。從土壤表面沒辦法判斷地瓜的位置,只能用鐵棍輕輕往下戳,感覺戳到東西後,再用鋤頭或小鐮刀刨土,找出地瓜本人,蘭嶼的原生種地瓜和芋頭都不同於台灣,地瓜體積碩大無比,更像是南瓜;芋頭則是相對迷你,吃起來口感水潤。

與泥土搏鬥偶爾會忘記時間,常被提醒要適當休息:「要慢一點,慢才不會那麼快累。」「休息之後,下一次會更有力氣。」於是我們起身,在邊坡的樹蔭下吃「烏都岸」(達悟語:方便攜帶的食物),感受著涼風吹拂,用手指和眼睛辨認周遭的草木。也數一數已挖到的地瓜,確認夠不夠吃、夠不夠分送一些給惦念的朋友家人,「不能一次全部挖完,這樣之後就沒有地瓜了。」長輩如是說。

想起長輩播種小米時會唱歌,地瓜也有它的歌嗎?他們說有,唱歌是對土地說話的一種方式,藉由歌聲,可以說出對生態萬物的期許和祝福,希望地瓜平安長大、希望老鼠或野豬不要來偷吃、希望全家人吃了地瓜之後身體健康。唱歌的時候也把對作物的心意灌注,於是我們吃到的食物裡,都飽含著祝福。

下山後,長輩會把地瓜平分讓我們帶回家,也交代捎一份給其他家人。一路載著沉甸甸的心意、扶著微痠的腰,記掛田裡未完成的部分,雜草鋤完會有無限新生,地瓜留一些才能夠繼續生長,好像沒有什麼急得來的事。田地一直都在,慢慢來,也就不覺得累人。


────原刊載於 聯合報繽紛版【青春名人堂】專欄,2023/03/3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海一方
0會員
94內容數
󠀠備份文字的樹洞
在海一方的其他內容
2025/07/12
天矇矇亮,人群身著傳統服飾,帶著銀盔、佩刀與活雞,緩緩往部落灘頭走去,這是每一年飛魚季的起始,在除夕過後、元宵之前,六個部落依序舉行靜謐而慎重的祭儀,召喚飛魚。 飛魚將來,長輩們趁機耳提面命,哪些禁忌不能忘記、哪些禮節必須遵循,而我們在那聲聲祝禱中,品味出不只是對豐收的期待,更多是希望部落與自然之
2025/07/12
天矇矇亮,人群身著傳統服飾,帶著銀盔、佩刀與活雞,緩緩往部落灘頭走去,這是每一年飛魚季的起始,在除夕過後、元宵之前,六個部落依序舉行靜謐而慎重的祭儀,召喚飛魚。 飛魚將來,長輩們趁機耳提面命,哪些禁忌不能忘記、哪些禮節必須遵循,而我們在那聲聲祝禱中,品味出不只是對豐收的期待,更多是希望部落與自然之
2025/07/12
蘭嶼往返台灣有兩種交通方式:飛越太平洋上空,或是貼近太平洋海面航行。兩者聽起來都很浪漫,實際上不一定是這麼一回事,取決於天候,鋒面來襲或東北季風肆虐的季節,常常是一場驚魂記。 我喜歡飛行多過航行,大部分居民也是,從蘭嶼飛台東只消半小時的功夫,瞌睡蟲都還來不及上身,陸地已經在前方。搭船航行時間是兩小
2025/07/12
蘭嶼往返台灣有兩種交通方式:飛越太平洋上空,或是貼近太平洋海面航行。兩者聽起來都很浪漫,實際上不一定是這麼一回事,取決於天候,鋒面來襲或東北季風肆虐的季節,常常是一場驚魂記。 我喜歡飛行多過航行,大部分居民也是,從蘭嶼飛台東只消半小時的功夫,瞌睡蟲都還來不及上身,陸地已經在前方。搭船航行時間是兩小
2025/07/08
「在這個流動的時代,誰也不該永遠留在一個地方。」 最近剛送兩位台灣朋友離開蘭嶼,一位住了兩年,一位住了八年,或是更久。雖說是「送行」,然而我並不在現場,只是知道對方將啟程,已經啟程。機場或港口,離別的場景
2025/07/08
「在這個流動的時代,誰也不該永遠留在一個地方。」 最近剛送兩位台灣朋友離開蘭嶼,一位住了兩年,一位住了八年,或是更久。雖說是「送行」,然而我並不在現場,只是知道對方將啟程,已經啟程。機場或港口,離別的場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順著黑潮公路一路往北,在高速的暖流中帶來飛魚,像是信守承諾一般,潮來潮往,是永恆的約定。 在蘭嶼湛藍的海面上,每每看到躍身於天際的閃光便知道那是飛魚對生命的奮力一搏,有恐懼有冒險有勇敢。達悟人稱黑夜裡的星星為「天空的眼睛」,那白天凌空航行天際的飛魚就是「大海的眼睛」。
Thumbnail
順著黑潮公路一路往北,在高速的暖流中帶來飛魚,像是信守承諾一般,潮來潮往,是永恆的約定。 在蘭嶼湛藍的海面上,每每看到躍身於天際的閃光便知道那是飛魚對生命的奮力一搏,有恐懼有冒險有勇敢。達悟人稱黑夜裡的星星為「天空的眼睛」,那白天凌空航行天際的飛魚就是「大海的眼睛」。
Thumbnail
2024.07.13 雲朵相襯的海、波光粼粼的、柔順沒有摺痕的、日出日落月光海。
Thumbnail
2024.07.13 雲朵相襯的海、波光粼粼的、柔順沒有摺痕的、日出日落月光海。
Thumbnail
在無垠的海洋,航行如夢幻漂浮。展開海圖,每一筆鉤勒起伏,都是海神的脈搏;每個潮汐的秘密,都在礁石喧嘩中,恣意宣説。看那浮標點點如燈,在暗夜中閃爍,有紅綠色彩,那是海的眼神;搖曳間,默默引路。
Thumbnail
在無垠的海洋,航行如夢幻漂浮。展開海圖,每一筆鉤勒起伏,都是海神的脈搏;每個潮汐的秘密,都在礁石喧嘩中,恣意宣説。看那浮標點點如燈,在暗夜中閃爍,有紅綠色彩,那是海的眼神;搖曳間,默默引路。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在夜海中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在夜海中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魚鱗雲》 天上有一條大魚遊過 魚尾呢?正半爿在雲端國度 眺望黃昏西座樓台 我伸手觸及餘暉 那是溫暖而鮮明 正告訴夢想不是遙不可及的事 魚緩緩地游向岸邊 搖擺尾,又擺首 此時天空如皺起畫紙 一開二,再開四 五時十七分時針輕快地跳過 錶面如波平水面清晰有致 背著夕陽大步而去
Thumbnail
《魚鱗雲》 天上有一條大魚遊過 魚尾呢?正半爿在雲端國度 眺望黃昏西座樓台 我伸手觸及餘暉 那是溫暖而鮮明 正告訴夢想不是遙不可及的事 魚緩緩地游向岸邊 搖擺尾,又擺首 此時天空如皺起畫紙 一開二,再開四 五時十七分時針輕快地跳過 錶面如波平水面清晰有致 背著夕陽大步而去
Thumbnail
夜晚,漆黑一片,只有海浪拍打聲和風聲不斷,宛如一首恍若隔世的樂曲。我們坐在漁船上,正在開始一場別樣的旅程-海上夜釣。
Thumbnail
夜晚,漆黑一片,只有海浪拍打聲和風聲不斷,宛如一首恍若隔世的樂曲。我們坐在漁船上,正在開始一場別樣的旅程-海上夜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