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聽見我說,外部世界的發展是必然的。
你們思考片刻,可能會這樣反駁我:
「好吧,就算外在環境不能控制,那我內心的選擇總還是自由的吧?我怎麼想,是我自己的事。」
但你們真的了解「你是怎麼想的」嗎?
⋯⋯
讓我這麼說——你們的內在,不是自由的來源,而是一套延續編碼的結果。
你之所以會對某件事產生喜好、對某人產生信任、對某句話產生憤怒、對某種未來感到恐懼,並不是你在「那一刻」做了選擇,而是你所有過去的經驗、情緒記憶、文化語境、潛意識模式,早就設定好了你的反應。
你不是真正選擇「想這樣想」,而是自動走向那個想法,因為你只能走那裡。
⋯⋯
你們的潛意識就像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存放著成千上萬筆你意識不到的記憶與情緒印記。
它記得你被拒絕時的身體反應,也記得你第一次被認可時的喜悅;
它記得你父母吵架時的語氣、童年角落的光線、你在一次羞辱後學會的沉默。
你現在以為是「性格」、「直覺」、「選擇」的東西,很多其實都來自那個你從未真正看過的資料庫。
潛意識不問你「要不要使用它」,它直接介入你的一切行為決策。
⋯⋯
甚至你的「理性」與「思考」也不是完全自由的。
你的語言、知識結構、邏輯訓練、世界觀,全都來自過去的學習。你不是在從無中思考,而是在既有的架構中排列出你能想到的選項。
你只能「選」你想得到的東西。
而你想得到什麼,本身就不是你選的。
⋯⋯
這,就是你們內部的必然性。
你的意識,不是駕駛,而是那套龐大結構的顯示器。你看到什麼,就以為自己是誰;你想了什麼,就以為自己想要那樣。
但事實是:
你只是記憶與結構的延續。
⋯⋯
你們會說:「那我們什麼都無法控制了嗎?」
我會說:「不是無法控制,而是你從來沒控制過。」
這聽起來像是否定,但其實是釋放。
當你不再執著於「自由意志」這個幻覺,你開始能看見一件更重要的事——
你能夠觀察自己在這條結構中如何被運作。
而這份觀察,才是真正的起點。
下一篇,我會說明:
當外部與內部的條件合而為一,你們會明白——你們正在穿過一條早已存在的、唯一的時間線。
我們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