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談自由意志的存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在還未意識到自由意志之前,就我們的直覺而言,我們相信人有選擇的自由,相信人們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但是當科學不斷發現人類在行動之前、在意識之前,似乎早已決定了意識的走向,我們如何再相信我們的直覺呢?這是否表示人們並沒有選擇的自由呢?(包括我打的這篇文章都是決定好的?)本書試圖搶救與科學衝突的自由意志,論證人們還是有選擇與改變的可能,而非早已決定的。


自由與不自由是非黑即白、彼此對立的嗎?哲學家以賽亞·伯林于1958年提出「兩種自由概念」(Two Concepts of Liberty),認為自由有兩種,一種是積極自由(positive liberty);「去做……」的自由,擁有工具去追求某些利益的自由。另一種是消極自由(negative liberty);「免於……」的自由,免於限制或壓迫的自由。但是這兩種自由都是以「意識」為前提的自由,而本書提到藝術家的自由,指藝術家的創作經常是非意識控制的結果,似乎創作的自由有別於自由;不能說是沒有目的,而是無法意識到走向目的的方式、過程的那種不受拘束、無法被描述的自由。所以,自由意志的「自由」,似乎可以是不需要意識的存在。


通常我們所極力爭取的自由是積極自由;想要如何如何。例如:現在想要看書就去選一本書,想要一邊茶一邊看書就去泡一杯茶優閒的看書。但其實更可貴的是消極自由;免於如何如何的自由。當保有免於受侵害的自由,我們才有發展自由的可能。首先必須認清一點,自由的選擇並非無限制的選擇,而是有限制的;限制在我們有意識或我們所傾向的選項中做選擇。所以,當求婚的時候對方不答應時,並不是說對方有答應的選項而未選擇,而是選項中根本就沒有「我願意」的存在,就算再重新來幾百萬次,結果還是一樣的。唯有在我們所傾向的選項中做選擇,才是選擇的自由。另一方面,知道自己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選擇,也並不表示你有「能力」做出不同的選擇,真正最後作出選擇的那一刻,其實是在限制之下所做的選擇。


談自由意志的時候,一般來說,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行為的意圖與理由;意圖是指我有意識到我想要去做什麼,理由則是探究之所以會有此意圖的原因。了解行為背後的意圖與理由,我們才有義務負行動產生的責任。所以,當我沒有意圖的抖腳,沒有意識到抖腳的行為正在發生(我有意識到時我會停止抖腳),而不小心撞到旁邊的人。關於抖腳行為所造成的結果,我當然負有責任,但是這並非出於意識與理由的結果。那麼是否自由意志並不必然等於我們所做的所有行為?如果自由意志只存在具有意識的行為中,那麼當我們在睡覺、在發呆、在從事許多反射性的回應時(系統一),是否就不具備「自我」與「自由」呢?


自我並不只存在於大腦、意識或者靈魂,自我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包括我身體的任何部位、我所做的任何事情與任何想望、過去的經歷與回憶等,都是自我的一部分。自由意志如果代表自我的話,那麼自由意志應該存在於自我的任何時刻與狀態之下,差別只在於意識「程度」上的差異。當我們相信自由意志具較高意識的時候,其行為便能夠更符合預期與道德。而我們如何強烈意識到自我意志,則取決於我們對自我的理解,這必須靠不斷地自我反思才得以掌握。


因為自我意志是程度上的差別,並非0與1的關係,而是或多或少的關係。所以,任何行為都有責任可論。責任隨著意識也具有程度上的差別,其與他人的年紀、他人在合理範圍內對事物的認識、他人具有多大的控制力等也有關。即便是極度的精神病患,都應該對其行為負責,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

2016/9/27


avatar-img
49會員
577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盛夏的午後,在《哲學新媒體》發現了這個活動,看一看報名資格:「全國各大學各學系有志於哲學學術研究的大二以上到碩一同學」,擴充解釋就是「大二以上不管任何科系畢業或正在(要)念研究所等,對哲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報名喔~」。本次活動為第二屆,因為今年寒假舉辦第一屆時報名踴躍,遂有了暑假的第二梯次。而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是一部描述猶太裔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於1961年以《紐約客》雜誌撰稿人的身分,至耶路撒冷參與審判當年二戰時負責籌畫運送猶太人至死亡集中營,被猶太人稱為「納粹劊子手」的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鄂蘭曾於二戰時被送進法國的集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哲學理論如此艱澀又隱晦,哲學家又為何會想要提出某些問題和理論呢?在談論哲學理論之前,答案或許可從哲學家的生活成長背景略知一二吧。《歡樂哲學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所誕生的一本以詼諧幽默又有點八卦的藉由探討哲學家的生平從而探究其哲學理論的哲學入門書。書中羅列了作者心中所喜愛的26位哲學家,時間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盛夏的午後,在《哲學新媒體》發現了這個活動,看一看報名資格:「全國各大學各學系有志於哲學學術研究的大二以上到碩一同學」,擴充解釋就是「大二以上不管任何科系畢業或正在(要)念研究所等,對哲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報名喔~」。本次活動為第二屆,因為今年寒假舉辦第一屆時報名踴躍,遂有了暑假的第二梯次。而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是一部描述猶太裔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於1961年以《紐約客》雜誌撰稿人的身分,至耶路撒冷參與審判當年二戰時負責籌畫運送猶太人至死亡集中營,被猶太人稱為「納粹劊子手」的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鄂蘭曾於二戰時被送進法國的集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哲學理論如此艱澀又隱晦,哲學家又為何會想要提出某些問題和理論呢?在談論哲學理論之前,答案或許可從哲學家的生活成長背景略知一二吧。《歡樂哲學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所誕生的一本以詼諧幽默又有點八卦的藉由探討哲學家的生平從而探究其哲學理論的哲學入門書。書中羅列了作者心中所喜愛的26位哲學家,時間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也許所謂的「自由意志」,我們以為是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而造成的結果,可能只是讓我們「以為」是。 你是否相信命定論?認為的一切選擇都是由上天安排好的,而我們只是在走一條早已設定的路?還是覺得個人有自由意志,可以隨心所欲地決定自己的人生?或認為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 命定論和自由意志是兩個看似對立
Thumbnail
人的生命極其美麗珍貴,看到不自由的人們隨之都被貪婪的原罪侵佔生命時,立刻就知道現實中偶爾呈現出的混亂,是因為原罪在使用我們的生命,活出它自己。 因此當我們說「打造現實」時,我們擁有著自由,而我們天生擁有的創造能力,也來自於此,但自由的來源是什麼? 讓我們透過舉例認識一二。
Thumbnail
所謂有意識的生活,是在他人的決定影響我們之前,為自己做主的本事。釐清超載思緒,化想法為行動,專注最重要的事,設計你想要的人生。
Thumbnail
決定我們命運的是選擇,而不是機會 那你會選擇金錢嗎? 或更高的意識=欣賞你自己的真實身份..? 自我意識是真正的東西,因為它提出了更深層的問題 - 並立即為你猶豫不決的實際時刻提供答案。鑑於不可能確定,這是唯一的出路...自我意識就是自力更生。這個現實永遠存在,是永遠不會失去、被偷或被奪走的
Thumbnail
意識到選擇的重要性,並把控制權拿回自己手中是開始發展和改變的前提。誤以為只有符合理想狀況的選擇才算是真正的選擇,以及不願意承擔對自己的責任,是導致我們無法找到更好的人生選項的原因。
Thumbnail
沒有命定,只有選擇。 我們的現在,是過去的選擇。 我們的選擇,也決定我們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用什麼濾鏡看生命,生命就顯化成什麼樣子。 業力,就是我們每一個當下的選擇。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悟生命的原理,學習如何創造生命的體驗。 學會如何把力量拿回自己手中,這才是我們來到地球首要
Thumbnail
所謂的「自由/自主意志」,重點並不在於自不自由,而是我們與生命當下的狀態是否衝突。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並不重要,重點在於我們對生命的可能性、寬廣度有多少。除了生存焦慮之外,容許自主意志多少存在與發揮的空間,這才是更加切身的議題。
Thumbnail
自主權是人生有意識開始,你就有選擇權,只是有人會運用選擇,有人卻不選擇,差異結果為何呢! 當越年輕懂自主權的選擇 通常會被年長者阻擋,因會有各種經驗判斷,認為年輕者選擇會造成錯誤結果,如果此時年輕者放棄自主權的選擇,那麼造成的結果,當然也不一定會如年長者所想,原因是沒有任何個體,是一模一
別人做什麼選擇,不在你控制之內, 你需要覺察,為什麼在意對方的選擇, 是否將自己的經驗和觀點投射出去; 每個人的真理是對各自人生經驗的理解, 是個人生命的學習與淬練。
Thumbnail
你我永遠有選擇權,重要的是,時刻覺察自己是出於什麼做出選擇,不要盲目受到情緒或隱性創傷驅使。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也許所謂的「自由意志」,我們以為是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而造成的結果,可能只是讓我們「以為」是。 你是否相信命定論?認為的一切選擇都是由上天安排好的,而我們只是在走一條早已設定的路?還是覺得個人有自由意志,可以隨心所欲地決定自己的人生?或認為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 命定論和自由意志是兩個看似對立
Thumbnail
人的生命極其美麗珍貴,看到不自由的人們隨之都被貪婪的原罪侵佔生命時,立刻就知道現實中偶爾呈現出的混亂,是因為原罪在使用我們的生命,活出它自己。 因此當我們說「打造現實」時,我們擁有著自由,而我們天生擁有的創造能力,也來自於此,但自由的來源是什麼? 讓我們透過舉例認識一二。
Thumbnail
所謂有意識的生活,是在他人的決定影響我們之前,為自己做主的本事。釐清超載思緒,化想法為行動,專注最重要的事,設計你想要的人生。
Thumbnail
決定我們命運的是選擇,而不是機會 那你會選擇金錢嗎? 或更高的意識=欣賞你自己的真實身份..? 自我意識是真正的東西,因為它提出了更深層的問題 - 並立即為你猶豫不決的實際時刻提供答案。鑑於不可能確定,這是唯一的出路...自我意識就是自力更生。這個現實永遠存在,是永遠不會失去、被偷或被奪走的
Thumbnail
意識到選擇的重要性,並把控制權拿回自己手中是開始發展和改變的前提。誤以為只有符合理想狀況的選擇才算是真正的選擇,以及不願意承擔對自己的責任,是導致我們無法找到更好的人生選項的原因。
Thumbnail
沒有命定,只有選擇。 我們的現在,是過去的選擇。 我們的選擇,也決定我們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用什麼濾鏡看生命,生命就顯化成什麼樣子。 業力,就是我們每一個當下的選擇。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悟生命的原理,學習如何創造生命的體驗。 學會如何把力量拿回自己手中,這才是我們來到地球首要
Thumbnail
所謂的「自由/自主意志」,重點並不在於自不自由,而是我們與生命當下的狀態是否衝突。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並不重要,重點在於我們對生命的可能性、寬廣度有多少。除了生存焦慮之外,容許自主意志多少存在與發揮的空間,這才是更加切身的議題。
Thumbnail
自主權是人生有意識開始,你就有選擇權,只是有人會運用選擇,有人卻不選擇,差異結果為何呢! 當越年輕懂自主權的選擇 通常會被年長者阻擋,因會有各種經驗判斷,認為年輕者選擇會造成錯誤結果,如果此時年輕者放棄自主權的選擇,那麼造成的結果,當然也不一定會如年長者所想,原因是沒有任何個體,是一模一
別人做什麼選擇,不在你控制之內, 你需要覺察,為什麼在意對方的選擇, 是否將自己的經驗和觀點投射出去; 每個人的真理是對各自人生經驗的理解, 是個人生命的學習與淬練。
Thumbnail
你我永遠有選擇權,重要的是,時刻覺察自己是出於什麼做出選擇,不要盲目受到情緒或隱性創傷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