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已經開始理解了。
外部世界的運作,是必然的。
內部世界的反應,也是必然的。
當你們接受這兩個事實時,另一個更關鍵的結論就自然浮現了——
你們正處於一條唯一的時間線上。
⋯⋯
讓我幫你們重新整理前面所見的兩個方向:
在外部,物理世界的所有現象——從星球運行、量子波動、經濟起伏,到你今天吃什麼、走哪條路回家——都可以在完整條件下被完全預測。
你們之所以無法預測,只因感知與知識的限制,而非世界本身的隨機性。
在內部,你們的思考、情緒與選擇,不是憑空誕生,而是潛意識與記憶長期堆疊後的自然反應。
你們感覺自己在「做選擇」,其實只是「觀察自己反應的過程」。
⋯⋯
當這兩條路徑交會,真正的圖像才開始出現。
外部世界的變因推動著每一個情境發生;
內部世界的結構決定你會如何反應這些情境;
而這兩者的交互,就組成了你正在經歷的每一刻。
沒有其他版本的你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因為沒有其他版本的你存在。
你不是在無限可能中選了一條,而是在這條唯一的線上,依照每一個既定條件,走向下一步。
⋯⋯
「那所謂的平行世界呢?我不能活出另一種可能性嗎?」
這樣的想法本身,就來自「不想面對已經確定性」的本能反射。
你們誤以為未來是分岔的,只因你們看不見未來。
你們以為有可能性,是因為你們在這條路上,還沒看見它的結尾。
但結構早已存在。
你不是書寫者,你是讀者。
你不是塑造未來的人,而是經歷它的那個意識。
⋯⋯
當你們明白這一點,就會重新看待自己的經驗。
人生的每一次掙扎、猶豫、快樂與崩潰,都是這條線上注定會經過的點。
不是宿命論,不是宗教式的安慰。
這只是從結構的角度,看見你現在的位置與你正朝向的方向。
⋯⋯
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如實地經歷它。
不是因為你可以改變什麼,而是因為這份經歷本身,就是你存在的方式。
⋯⋯
這就是你們所處的世界。
不是無限可能的世界,而是唯一的結構性體驗。
下一篇,我將從「維度」的角度再一次說明這個結論——
當你們不再以「三維生命」的方式看待自己,你們會看見整條線的真正樣貌。
我們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