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永遠之遠 閱讀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陣子,我越來越覺得自己需要某種沉靜。

不論是來自社會的撕裂、政治的喧囂,

亦或是國際經濟局勢的動盪與焦慮,

我開始覺得,自己的內在不斷被現實消耗。

在這樣的時刻,我終於重新打開了這本書——《西藏,永遠之遠》。


其實很久以前我就想分享它,

但直到現在,我才真的準備好。

「我們不是沒去過西藏,

而是——我們還沒準備好,走進那樣的自己。」

我讀這本書時,並不覺得自己是在看風景。

反而更像是在看一種生命的原形。

那種原形是什麼?

是沒有修辭的土地、沒有情節的天空、

沒有設定主題的存在。

《道德經》中老子曾說的話:「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真正宏大的東西,往往是安靜的。

風沒有解釋它自己,雪也不需要被理解,

它們只是存在,靜靜地~~但讓人動容。

我想,這也是這本書給我的感受。

它用照片與文字展現一個道理:

沉靜不是缺席,而是一種更深的在場。

書裡記錄的牧民生活讓我特別動容。

在五千公尺的高原上,他們放牧、煮茶、守著簡單的日常。

沒有網路、沒有電、沒有社群通知,

但他們仍在那裡,持續活著。

我一邊讀,一邊想起梭羅那句話:

「我步入森林,是因為我希望活得有意義。」

我們總被教導要快一點、要有效率、要產值、要輸出,

但這些藏民提醒我,

人生的豐富,不一定來自複雜,而可能來自安穩與深刻。

在那樣遼闊的高原上,

他們不是在「逃避現代」,而是在實踐另一種自由。

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

這樣的選擇,在現代社會其實是稀缺的,甚至是被排斥的。

因為我們活在一種高度制式化、規範化的世界,

一個把人當作產能單位來衡量的世界。

著名哲學家阿多諾曾說:

「真正的藝術,是對既有秩序的否定。」

我覺得這本書,其實就是一種藝術,

它沒有用力反抗,但它靜靜地質疑。

它對我們這個社會投下一個問題:

「你真的需要這麼快嗎?你還記得怎麼慢下來嗎?」

或許,《西藏,永遠之遠》不是要我們搬去高原,

而是提醒我們,在內心,還有一塊可以安靜下來的地方。

那裡,不靠Wi-Fi、不刷績效,也不取悅別人。

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攝影集,

後來才發現,它更像是一面鏡子。

它映照出我們內心真正渴望的是什麼——

是純粹嗎?是自由?

還是——那份能讓我們安靜下來的空間?

或許,我們不是在尋找一個地點,

而是在尋找一種存在方式。

最後,我想用書中的一句話收尾:

「我們與自然的距離,不是地圖上的公里數,而是內心的沉靜程度。」

而這份沉靜,不只是一種環境,

它是我們在這個世界裡,仍能保留選擇權的證明。



所以我想留下一個問題,不是給大家回答,

是讓它跟著你今晚一起回家、一起沉澱的~



你現在所選擇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嗎?
你記得當年想像的未來嗎?
曾經的夢想少年還在心海深處嗎?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廢廢小法務的日常
4會員
5內容數
📌 學會這些,避免踩坑! ✅ 買賣房風險——合約魔鬼細節? ✅ 租賃糾紛——惡房東/客怎麼辦? ✅ 時事法律科普——相關法規法律關係解析! 📢 訂閱沙龍,讓法律成為你的守護魔法!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個人故事的發展過程中 總是會有許多出奇不易 在寫了這麼多文章與文字當中 充滿了 當時無助與悲歡心情中 適時盡情釋放這些 所謂負能量 無論好或壞 是時候 去找尋下一個窗口了
Thumbnail
一個人故事的發展過程中 總是會有許多出奇不易 在寫了這麼多文章與文字當中 充滿了 當時無助與悲歡心情中 適時盡情釋放這些 所謂負能量 無論好或壞 是時候 去找尋下一個窗口了
Thumbnail
常常,因為幼年時期留下的深刻印象,我們要花一生抵抗,或者逃避。 我們負重遠行,不是為了看遍風景,體驗人生。 我們奮力工作,執念似地揮霍著汗水,不是為了享受和成就。
Thumbnail
常常,因為幼年時期留下的深刻印象,我們要花一生抵抗,或者逃避。 我們負重遠行,不是為了看遍風景,體驗人生。 我們奮力工作,執念似地揮霍著汗水,不是為了享受和成就。
Thumbnail
-讀 陳坤《突然就走到西藏》 「回首曾經走過的路,你會發現,每一個足跡,都比上一個更堅強。」
Thumbnail
-讀 陳坤《突然就走到西藏》 「回首曾經走過的路,你會發現,每一個足跡,都比上一個更堅強。」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我拿到的版本是裸背線裝,非常美麗,排版也是前所未見的舒適,因為字體很大(笑),但其實這本書談及的問題跟舒適簡直扯不上邊。 又一次,接觸國際議題時總是強烈感受到自己的無知,但比起這個,我比較擔心自己漠不關心,所以即使欠缺對國際新聞、情勢的認識,我還是會關心,也告誡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我拿到的版本是裸背線裝,非常美麗,排版也是前所未見的舒適,因為字體很大(笑),但其實這本書談及的問題跟舒適簡直扯不上邊。 又一次,接觸國際議題時總是強烈感受到自己的無知,但比起這個,我比較擔心自己漠不關心,所以即使欠缺對國際新聞、情勢的認識,我還是會關心,也告誡
Thumbnail
曾經的困惑 終於在最後這一刻 遇見曙光 遙遠那個地帶 迷茫了幾個回合 了無結果 結束? 在這茫茫的幾世紀中 平靜、與平和 會不會就這麼離我這般遙遠.....
Thumbnail
曾經的困惑 終於在最後這一刻 遇見曙光 遙遠那個地帶 迷茫了幾個回合 了無結果 結束? 在這茫茫的幾世紀中 平靜、與平和 會不會就這麼離我這般遙遠.....
Thumbnail
近來的床頭書是《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邊緣》,作者提到「我想要漂泊的人生,去看看遠方的世界;也想要平靜的人生,去滋養躁動的靈魂。在中東做一名戰地記者,恰好同時滿足這二種要求。」 闔上書,想起近年的主流想法是人生不要留遺憾,想做什麼就要行動,聽起來是極有道理的,但是,對有些人來說,現實是殘酷的,
Thumbnail
近來的床頭書是《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邊緣》,作者提到「我想要漂泊的人生,去看看遠方的世界;也想要平靜的人生,去滋養躁動的靈魂。在中東做一名戰地記者,恰好同時滿足這二種要求。」 闔上書,想起近年的主流想法是人生不要留遺憾,想做什麼就要行動,聽起來是極有道理的,但是,對有些人來說,現實是殘酷的,
Thumbnail
在丘丘森旅駐村有很多靈感,本想在這邊完成第二本書,寫到四萬字卡住,甚至有篇幅要修正和刪除。一想篇幅需調整,整個人又沒耐性起來。收拾自己發展出來的爛攤子,實屬活該。四萬字,已是策馬狂奔從台北到台南,現在要從台南折返,重新出發,不知要再奔去哪裡。 以前會覺得不安。 現在雖然沒耐性,還是放寬心的狀態。
Thumbnail
在丘丘森旅駐村有很多靈感,本想在這邊完成第二本書,寫到四萬字卡住,甚至有篇幅要修正和刪除。一想篇幅需調整,整個人又沒耐性起來。收拾自己發展出來的爛攤子,實屬活該。四萬字,已是策馬狂奔從台北到台南,現在要從台南折返,重新出發,不知要再奔去哪裡。 以前會覺得不安。 現在雖然沒耐性,還是放寬心的狀態。
Thumbnail
我相信和平,唯此人類才能更加發展,但和平的條件是地位的對等和相互尊重。 幾年前造訪對岸,深刻體會到那種不自由的大環境下,失去言論自由的人民,連帶生活都有著一種厚重的「被壓抑感」。這種感覺,不知道身在台灣的人們能不能體會? 我們發展民主這三十多年來,各種言論如繁花盛放,不用擔心講了什麼話後會有人身安
Thumbnail
我相信和平,唯此人類才能更加發展,但和平的條件是地位的對等和相互尊重。 幾年前造訪對岸,深刻體會到那種不自由的大環境下,失去言論自由的人民,連帶生活都有著一種厚重的「被壓抑感」。這種感覺,不知道身在台灣的人們能不能體會? 我們發展民主這三十多年來,各種言論如繁花盛放,不用擔心講了什麼話後會有人身安
Thumbnail
我們遠離這塊土地了,還可以從甚麼途徑,累積、親灸種種「無用之用」素材?平日不覺其厚重,今天突然感到愈來愈遙不可及了。流散之際,我們要捨棄甚麼?同時封存甚麼留給後來者?
Thumbnail
我們遠離這塊土地了,還可以從甚麼途徑,累積、親灸種種「無用之用」素材?平日不覺其厚重,今天突然感到愈來愈遙不可及了。流散之際,我們要捨棄甚麼?同時封存甚麼留給後來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