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五點半,我在天還沒亮的時候拉起鐵門,打開燈、熱油鍋、烤吐司、煮咖啡,一切看似和往常一樣。
但身為早餐店的老闆,我知道,真正的日常,是發生在那些不被記錄的瞬間裡。
有些客人來吃早餐,有些客人,其實是來找人說話,有些人只是來,讓自己不要那麼孤單。這篇不是業績報表、也不是創業建議,而是一段又一段早餐時光中的小故事。
1. 固定六點的退休大叔:「今天蛋餅要酥一點」
他總是一人來,點一份原味蛋餅,偶爾配紅茶。他從不說多餘的話,但每次結帳完都會說:「謝謝你,今天很香。」
我曾經問他:「你每天都自己來吃,不會膩嗎?」
他笑了一下:「我太太走了之後,就只剩這個行程了。」
那天之後,我開始在做他的蛋餅時格外用心。因為我知道,有些人來,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維持日常的一種方式。
2. 每週都會出現的媽媽客人:帶著責任來買早餐
她總是點三份早餐,沒有例外。兩份給小孩,一份給她年邁的母親。下雨、颱風天,她還是會來。
我曾問她:「會不會很累?」
她說:「累啊,但小孩上學前要吃飽,媽媽年紀大了要吃得營養一點。」
她笑著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神沒有一絲抱怨,只有責任的重量。
3. 那位年輕的上班族女生:「我要原味吐司,不加醬」
她總是穿著乾淨的套裝、背著筆電包、點完早餐就坐在角落滑手機,有時也只是發呆。她看起來和其他客人沒什麼不同,但有一天她說:
「老闆,我這週要離職了,要搬去台中,以後吃不到你家的吐司了。」
我笑著說:「那你最後一天來,我多幫你加一片起司。」
那天,她眼眶紅紅的,說:「我會想念這裡的早上。」
4. 外送員匆匆來又匆匆走:「今天有什麼不用等太久的?」
外送員是這幾年早餐店的新面孔,他們忙、急、少話,但也最真實。
有一個外送員特別常來,他總是點一樣的鐵板麵,從來不內用。
有天我多問了一句:「你這麼忙,有吃飯時間嗎?」
他說:「有這個麵我就吃得下,味道熟,吃了像回家一樣。」
這句話讓我有點鼻酸。因為我知道,這些人每天為了生活奔波,早餐可能是唯一能讓他們感到安定的片刻。
5. 不餓的客人:只是想找個地方坐一下
不是每個來早餐店的人都餓。也不是每個點餐的人都想吃完。
我遇過一位中年男子,只點一杯豆漿,就坐在角落一個多小時。後來他主動說:「我剛失業,老婆又走了,不知道該去哪,就走進來了。」
我什麼都沒說,只幫他把豆漿續了一次。
有些人不是來用餐的,是來尋找一點生活的秩序感。
【這些年,我從早餐店學到的事】
開店這幾年,我學會了人與人的距離,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遠。
一杯咖啡、一份蛋餅,有時就能溫暖一個早晨。早餐店不是只賣食物的地方,它像一個庇護所,在每個清晨為不同的人撐起一點點安全感。
我們都在自己的路上努力,這些短暫但真實的交會,是我最珍惜的部分。
【如果你喜歡這些真實故事,歡迎追蹤我】
📌 部落格:
https://twgogotea.blogspot.com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w._.gogo
我會繼續寫下更多早餐店的日常,也許你曾經是其中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