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早餐店比我想像更孤單】沒人懂的5種心累,只有老闆才會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開始創業,我以為最難的是資金、是人手、是客流量。但真的走進來才知道,最難撐過的,其實是「情緒」。

這篇文章,不談財務、不談策略,我想跟你說說那些在經營早餐店的路上,常常自己吞下去的心累與孤單。

1 每天四點起床,沒人心疼你累

早餐店老闆的日常,是凌晨開始的備料,是天未亮就張羅好的油鍋與吐司。旁人看你白天忙進忙出,卻不知道你早已起了一整天。

連續早起一週、兩週,一個月後你會發現,不是體力撐不住,而是心裡越來越空。

2 笑著應對客人,轉身卻懷疑人生

客人說:「今天蛋有點焦耶」「怎麼等這麼久」

你笑著說:「不好意思,我再幫您換一份」

但你心裡想的,是:「我今天四點就來了,你知道我有多累嗎?」

服務業的真相就是:你要能被誤解,還得面帶微笑。

3 朋友漸漸疏遠,沒人懂你的忙

有段時間我完全沒時間社交,假日也得進貨、試菜、整理報表。久而久之,朋友約你幾次你都推辭,他們也不再聯絡了。

不是你不想,是你真的抽不出時間。但這種「被世界遺忘」的感覺,很難對人說。

4 有煩惱不能說,說了也沒人懂

親人問:「你不是每天都有營業嗎?應該賺不少吧?」

但你知道,每天要付多少水電人事,每筆進貨價格都在漲,還不敢隨便漲價。

你不說,是怕他們擔心;你說了,他們也聽不懂。這種壓力,就是創業者的日常。

5 停不下來,也無法喊停

就算哪天你累垮了,也不能說「我不想開了」。你要對房租負責,對客人負責,對食材負責。不是不想休息,是根本沒有「暫停鍵」

後來我學會了什麼?

經營不只是營運,而是每天的心態調整。我開始:

每週至少留一晚給自己,不加班不備料

跟身邊的人說出自己的感受,不再逞強

接納「辛苦是正常」,但不能讓它變成理所當然

如果你也是一個正在努力撐店的老闆,希望這篇文讓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

我也在努力,一起撐下去。

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的創業真實記錄,歡迎追蹤我的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w._.gogo

更多經營故事與生活碎筆,都在部落格更新中:

https://twgogotea.blogspot.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業經驗談
34會員
110內容數
從一個喜歡旅行的人,變成凌晨四點起床的早餐店老闆,這一路比想像中還要累,也比想像中更值得。 我會在這裡寫下每天煎蛋餅、備料、對抗奧客、追訂單的真實日常。沒有華麗語言,只有一個正在努力中的創業新手,把這段路,講給還在猶豫的人聽。 如果你也在創業路上,也累得想放棄,歡迎一起來取暖。
創業經驗談的其他內容
2025/07/11
當初開店前,我以為只要找好地點、買好設備、菜單印一印就可以開張。結果一走進現實,才發現事情根本沒那麼簡單。這篇文章我整理了開店前你最容易忽略的7件事,如果你也準備開早餐店,務必看完這篇,真的可以少賠不少錢。 1 開幕宣傳不等於自然客流 很多人以為開店第一天只要氣球綁好、招牌亮起來,客人就會自動上
2025/07/11
當初開店前,我以為只要找好地點、買好設備、菜單印一印就可以開張。結果一走進現實,才發現事情根本沒那麼簡單。這篇文章我整理了開店前你最容易忽略的7件事,如果你也準備開早餐店,務必看完這篇,真的可以少賠不少錢。 1 開幕宣傳不等於自然客流 很多人以為開店第一天只要氣球綁好、招牌亮起來,客人就會自動上
2025/07/10
剛開早餐店時,我以為菜單越多、客人選擇越多,就會賺更多錢。事實證明,這是我做過最錯的決定之一。 這篇文章,寫給正在規劃菜單、或對銷量感到疑惑的你。少走冤枉路,就能少賠不少錢。 誤區一:菜單超過五十項,反而讓客人不想點 我曾經推出過包含漢堡、蛋餅、鐵板麵、吐司、蔥抓餅、粥品、炸物、果汁、咖啡等超
2025/07/10
剛開早餐店時,我以為菜單越多、客人選擇越多,就會賺更多錢。事實證明,這是我做過最錯的決定之一。 這篇文章,寫給正在規劃菜單、或對銷量感到疑惑的你。少走冤枉路,就能少賠不少錢。 誤區一:菜單超過五十項,反而讓客人不想點 我曾經推出過包含漢堡、蛋餅、鐵板麵、吐司、蔥抓餅、粥品、炸物、果汁、咖啡等超
2025/07/09
開店前,我以為最難的是把餐點做好,開店後才發現,真正難的是你得獨自撐過那些「沒人能幫你」的時候。 這篇文章寫給跟我一樣在創業路上咬牙撐著的你,如果你也曾想過放棄,也許這些故事你能感同身受。 1. 員工突然請假,我一人包辦前場+後場 那天本來就是周末人潮高峰,早上五點,手機跳出一則訊息:「老闆我
2025/07/09
開店前,我以為最難的是把餐點做好,開店後才發現,真正難的是你得獨自撐過那些「沒人能幫你」的時候。 這篇文章寫給跟我一樣在創業路上咬牙撐著的你,如果你也曾想過放棄,也許這些故事你能感同身受。 1. 員工突然請假,我一人包辦前場+後場 那天本來就是周末人潮高峰,早上五點,手機跳出一則訊息:「老闆我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在 Fuhai 擔任共同創辦人半年的經歷與反思。從多職兼任到學習管理技巧,作者坦承在繁忙的創業生活中面對種種挑戰的過程,包括適應新環境和靈活調整工作模式。雖然遇到困難,作者仍努力探尋方法論和紀律的重要性,並透過冥想和運動來改善自己,最後意識到創業不只是熱情,還需要系統性的學習。
Thumbnail
我在 Fuhai 擔任共同創辦人半年的經歷與反思。從多職兼任到學習管理技巧,作者坦承在繁忙的創業生活中面對種種挑戰的過程,包括適應新環境和靈活調整工作模式。雖然遇到困難,作者仍努力探尋方法論和紀律的重要性,並透過冥想和運動來改善自己,最後意識到創業不只是熱情,還需要系統性的學習。
Thumbnail
隨著工作要求和職場競爭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更帶來工作焦慮,這種焦慮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工作表現,更侵蝕著個人的倪靜和幸福感。 這篇文章提供了許多如何應對職場焦慮的方法和建議,從理性思考到行為改變的建議,為職場人提供了實用的工作壓力處理技巧。
Thumbnail
隨著工作要求和職場競爭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更帶來工作焦慮,這種焦慮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工作表現,更侵蝕著個人的倪靜和幸福感。 這篇文章提供了許多如何應對職場焦慮的方法和建議,從理性思考到行為改變的建議,為職場人提供了實用的工作壓力處理技巧。
Thumbnail
每天鬧鐘一響,你腦海裡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是不是今天又要上班好討厭?好想睡回去? 說到上班,追根究柢都跟錢有關,好似只要錢夠多,要你一整天泡在一缸屎裡頭也甘願,但其實大部分的工作不值得那麼委屈,談起上班,比賺錢更重要的往往是「這個工作適不適合你。
Thumbnail
每天鬧鐘一響,你腦海裡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是不是今天又要上班好討厭?好想睡回去? 說到上班,追根究柢都跟錢有關,好似只要錢夠多,要你一整天泡在一缸屎裡頭也甘願,但其實大部分的工作不值得那麼委屈,談起上班,比賺錢更重要的往往是「這個工作適不適合你。
Thumbnail
沒日沒夜的加班,隔日的晨曦瀰漫在空氣中,但你卻仍感到疲憊。拖著步伐進了公司,開始一天的日常工作、頂著公司專案與業務壓力,日復一日像顆不斷轉動的小齒輪。看著高不可攀的房價,通貨膨脹造成的生活壓力,不知道未來的希望寄託在哪。創業的念頭在腦中盤旋,但創業初期應該避免的誤區是什麼?
Thumbnail
沒日沒夜的加班,隔日的晨曦瀰漫在空氣中,但你卻仍感到疲憊。拖著步伐進了公司,開始一天的日常工作、頂著公司專案與業務壓力,日復一日像顆不斷轉動的小齒輪。看著高不可攀的房價,通貨膨脹造成的生活壓力,不知道未來的希望寄託在哪。創業的念頭在腦中盤旋,但創業初期應該避免的誤區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開公司的心得和理由,其中包含了不同領域的工作經驗和自己創業的過程,對於想成為老闆的人提供了一些參考和啟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開公司的心得和理由,其中包含了不同領域的工作經驗和自己創業的過程,對於想成為老闆的人提供了一些參考和啟發。
Thumbnail
在職場中,被當作是一個自動自發的人其實很重要,因為我們應該都不想要每天被老闆盯著,那是上班時最痛苦的感覺,如果沒有了這種討厭的感覺,或許上班會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很多人覺得自己很主動做事情,但卻只是自以為而已,做的事情沒有在老闆畫的重點上。所以應該要適時地表現出我們有抓到重點,讓老闆知道自己很自
Thumbnail
在職場中,被當作是一個自動自發的人其實很重要,因為我們應該都不想要每天被老闆盯著,那是上班時最痛苦的感覺,如果沒有了這種討厭的感覺,或許上班會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很多人覺得自己很主動做事情,但卻只是自以為而已,做的事情沒有在老闆畫的重點上。所以應該要適時地表現出我們有抓到重點,讓老闆知道自己很自
Thumbnail
●時間的分配與自由度:創業者面對的是無休止的工作時間,初期常見每天工作16小時,七天全勤,與想像中的自由大相逕庭。 ●收入的多寡:創業初期收入不穩定,與上班族固定薪水相比,存在較大的金錢焦慮。 ●身心靈的壓力:創業者需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包括財務、人事及市場競爭,而上班族則相對壓力小。
Thumbnail
●時間的分配與自由度:創業者面對的是無休止的工作時間,初期常見每天工作16小時,七天全勤,與想像中的自由大相逕庭。 ●收入的多寡:創業初期收入不穩定,與上班族固定薪水相比,存在較大的金錢焦慮。 ●身心靈的壓力:創業者需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包括財務、人事及市場競爭,而上班族則相對壓力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