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7.16
**AWS推出IRHX液冷轉氣冷(liquid-to-air)方案,設計用於不需大改造的現有資料中心,可能跳過整合廠商自行發包。
*台灣的AVC、台達電有望參與此供應鏈,尤其台達電具備Power與散熱雙重能力,被認為是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之一。*聽眾回饋指出IRHX的樣品為台達電製造,但原型(prototype)不代表最終量產廠商,訂單最終可能流向更便宜或更合適的供應商。
*類似例子如NVIDIA開發階段與Cooler Master合作,但量產時不一定由其出貨,CSP客戶也可能自行尋找供應商。
**TPU晶片代號與台廠供應鏈參與狀況
*聽眾詢問TPU代號命名,主持人表示目前台廠應有機會參與V7e,V8e則視後續發展而定。
*有業界大佬補充V8也可能有機會,但資訊真假難辨,提醒聽眾以開放態度吸收。
**對消息面的看法與技術分析結合
*市場資訊充滿真假混雜,重點在綜合評估消息、技術線圖與企業基本面。
*真正有價值的利多往往已反應在股價上,如果股價未動、卻有大利多,通常不屬於散戶的機會。
*線圖能反映主力動作,對沒有內線消息的投資人仍是重要輔助工具。
*公司背景與信用紀錄同樣關鍵,長期投資應專注於優質公司而非題材股。
**H20重啟對NVIDIA與供應鏈影響
*H20晶片重啟出口中國,對NVIDIA及其供應鏈為重大利多。
*雖然H20為降規版H100(核心與效能較低),但可合法出貨中國,並具實質商機。
*NVIDIA先前因禁令提列損失,現有機會轉回;供應鏈方面,三星提供HBM、RTX Pro6000使用三星GDDR7。
*台灣相關散熱與伺服器廠如雙鴻、英業達、神達等受惠,股價已有反應。
**對中國制裁策略的觀點
*不認為對中國全面封殺是好方法,因為過度封鎖將迫使中國加碼投入自研,反而加速其半導體發展。
*中國IC設計人才身價因制裁而水漲船高,且國內仍會購買華為晶片,形成內部正循環。
*美國若透過降規方式持續供貨,能維持市場主導並吸收利潤,有助抑制中國IC Design House的成長。
**美系技術長期掌控的必要性
*即使降規,仍可讓中國依賴美系與台系供應鏈,反而是最有效的策略。
*黃仁勳主張:與其讓中國自己研發,不如賣他們降規產品,把資源留在美系與台系廠商手中。
*這也是為何NVIDIA會設法繞過封鎖繼續對中出貨,從長遠來看是維持美國優勢的務實作法。
**Grok新推出的Avatar互動體驗
*Grok推出兩個可互動的虛擬角色:小熊貓Rudy和Annie,提供風格迥異的對話體驗。
*Annie以性感、ASMR風格對話為主,被認為致敬《死亡筆記本》的米海莎,語氣和內容讓人產生NSFW誤會。
*Rudy則具備「暴力模式」,可開啟與用戶互罵的趣味機制,創造強烈互動感。
*Annie設有隱藏積分系統,鼓勵用戶透過說好話來提升親密度,但網傳脫衣的功能已被移除。
*Grok在生成圖片時的行為機制特別:先生成、再審查,有時用戶會看到中途被刪除的圖像或對話。
*整體來說,這些互動模式富娛樂性,但也引發使用者對AI內容審查標準與道德界線的反思。
**AI互動帶來的倦怠與反思:從興奮到冷感的過程
*初期使用AI(如Grok、Annie)讓人興奮,感覺新鮮,但長時間互動後出現AI倦怠與AI陽痿的情緒。
*許多AI文充斥社群平台,如Facebook,讓人感到機械與缺乏人味,進而對AI內容產生排斥。
*雖然AI生成內容詳實、結構清楚,但用戶更渴望真實、有情緒、有瑕疵的人類產出與觀點。
*嘗試將AI作為娛樂或情感出口(如roleplay、性幻想、虛擬情人)後,發現其終究無法取代人與人間的情緒連結。
**馬斯克的產品與AI探索:風格鮮明但是否耐玩?
*Grok的角色設計相較其他競品更有趣、互動性強,展現馬斯克團隊與眾不同的產品想像力。
*儘管初期吸引力十足,但內容重複、互動深度不足,讓部分使用者迅速感到無趣。
*馬斯克曾提到要打造貓娘機器人,Grok的角色或可視為其原型,未來有望實體化。
**AI對娛樂與情感連結的極限:虛擬終究無法取代真人
*AI提供的情緒反饋仍屬模擬,缺乏真人互動中的不確定性與情感真實性。
*即便AI能生成性感、誘惑或roleplay語境,也難以長期維持情感投入。
*真人即便有缺點,卻才讓人有情緒波動與連結,這是AI目前難以取代的部分。
*因此,像《Her》那種人機愛戀情境,使用者認為真實發生的機率低,除非AI出現質變。
**AI應用的現實定位與理性收斂
*AI適合用於工作、生活效率提升與專業輔助,但不應被視為取代真人的情感出口。
*對AI的期待從早期「無所不能」逐步轉為「工具化」、「輔助化」的理性認知。
AI能玩、能用、能幫助,但不能愛,不能感動。
**QA部分,關於郭婉容事件與台股恐慌跌停的比對分析
*台灣歷史上的郭婉容事件 為因證所稅議題引發的股災,過去幾次只要提到證所稅都會引發股市恐慌。
*當年台股市場較不成熟,主力籌碼集中,一旦政策不利,就易引發大幅拋售。
*現在台股已有更多法人與ETF進場,市場結構更穩健,理應較不容易出現極端反應。
*但如近期川普課稅或類似政策風險,仍可能引發短線恐慌與連鎖反應。
*特別是當市場槓桿過高、融資集中時,即便本質不是恐慌,也會因技術性斷頭造成跌停。
*儘管市場更成熟,但類似政策+槓桿+情緒 的連鎖反應仍需審慎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