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戰
距今不久的將來,地球迎來了AGI第一次實現,人類先滿足享樂了三個世代,因為醫療科技的突飛猛進,壽命延長到160歲,地球人口也來到了可怕的140億人口,但政策及人性教育無法並未跟上AI帶來的變動,人類社會無法適應隨之而來的「空虛」,整個人類社會變成沒有創造力及生活意義,造成了貧富差距變成史前的巨大。
加上地球暖化、通膨等問題,導致社會秩序動盪,政府負債瀕臨破產,主權者做出的復興往日榮耀的政策,卻是選擇性的放棄高達30%的底層人口,將資源集中於前端民眾。
趁著同時期,極權國家因經濟而率先導致的政治崩潰、民不聊生之際,民主陣營當權者藉口發動了地球史上最慘烈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底層的反對民意都送上戰場,引發一連串的核浩劫,最終民主政營取得全面的勝利,人類迎來「短暫的」30年假性和平。第三次世界大戰後,地球人口剩下不足 40億,陣亡人口高達100億,但地球環境也因為核浩劫減少了70%可居住空間,大致集中於環太平洋區域。南北兩極因為暖化早已經是汪洋大海,戰爭中核彈在歐亞兩塊大陸上互轟造成兩塊大陸幾乎滅絕,亞洲只剩臨太平洋東岸,歐洲則只剩臨大西洋西岸 (21世紀荷蘭及西班牙的區域),北美民主強權國策略性的將戰場都引導至其他國家加上有防護罩科技,損傷最輕。
*防護罩科技是由台日美企業所共同開發,也因此這三個區域都是後來殘存的區域。
30年和平
但民主國家中掌權者因為之前的勝利及後來的既得利益,同時伴隨著因AI造成的能源缺乏及生態惡化,能源及算力變成珍稀資源,還有第三次戰後的在經濟、社會、環境各層面上的總總遺毒,國家營運更加困難,當權政府開始變得極權,藉著社會安全穩定的名義實行嚴密監控,甚至變本加厲實行了戒嚴。最後抵擋不住反抗的民意,各地再次暴動不斷,社會撕裂。
第四次世界大戰
扛不住內部壓力又炸鍋,科技強權大國憑藉著掌握的技術優勢,當權者再次觸發國際間戰爭,以國家間債務為藉口,打著社會解放主義的名義,實質是對鄰國資源的侵略,連鎖反應下掀起了第四次世界大戰。
漫長與黑暗的~第四次世界大戰已非傳統軍事武力戰爭,而是以AI網路伴隨生化攻擊為主的城市之間的滲透戰,最終導致部分城市生命維持功能大規模失效 (例如大停電),地球人類人口數降到頂峰時期的10%,陣亡人數高達25億。史稱:黑暗地球年代
第四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藉口)是債務,當時的政府都面臨可怕的債務,儘管是最強盛的國家在當時的通膨率都曾達到不可思議的40%。當初戰爭第一線的國家如歐洲及亞洲大陸首先崩潰,其國內民不聊生,於是科技強權國分別以討債及人道援助為名對債務國發動攻擊。
企業治國時期
第四次戰後,國家組織也已名存實亡,當權者以各自利益為重,假國家之名搜刮所有資源滿足私慾。與大型企業串通合謀,大型企業藉由協助債務及解決社會民生問題而獲得實質掌權,地球也逐步進入企業治國時期。
特別是,接連兩次的世界大戰後造成許多國家滅亡,許多的人民沒有了國家歸屬 (這也是所謂戰後的遺毒,在世界各地社會中造成嚴重種族及難民問題),最終都依附到巨型企業之下,於是乎興起了「企業居民身分」的浪潮。普通人要帶著「資產」投靠企業,獲取身份與生存保障。有價值的資產包括:實質資產、腦力、勞力、身體器官。無資產者很難無法獲得企業居民身份,最終只能被排除在巨型城市之外,大多數只能流浪於荒野間,終至滅絕。至此,地球人口僅餘不到5億人口。
時為:人類西元 2250年
鳴空 M.K. 2025.Ju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