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會死,但不是我來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從來沒想過回家鄉發展——這是我看了Youtuber窮奢極欲最近的節目《30年人口消失5分之1!南韓第二大城釜山 為何正肉眼可見消失?》的第一感受。

沒有惋惜,沒有後悔,沒有遺憾,只有麻木。

不,我並不是討厭我的家鄉。

相反的,對那片土地的味道、方言、熟悉的街道,我至今都懷有溫情。但若說要把人生的長期發展建立在那裡,說服自己放棄城市的機會、收入與資源,回到那個沒什麼機會的小地方,我坦白說,我做不到。

然而矛盾的是,我也常常關心地方發展的議題,就好像看到Youtube影片的標題我就大概知道RJ會說什麼,我還是下意識地看完了整個影片。

看到小鎮沒落、學校廢校、年輕人大量外流的報導,我會討論、會感嘆,甚至會不自覺地批評政府沒作為。但說到底,那些「關心」,從來都是遠距離的。

我沒有行動、沒有回頭、甚至連想都沒想過。

這樣的我,是不是虛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像我這樣的人,很多。

 

地方沒落,不是個案,是結構

這個世界是資本主義的世界,就算某些大國口裡講著另一套,骨子裡做的還是資本的這一套。於是乎,在資本的主導下,城市化主導國家命脈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資本流向城市,產業集中在城市,醫療、教育、娛樂資源都在城市,創新、文化、媒體也都在城市。年輕人移動的方向,早已不是選擇,而是默契。

小地方的沒落,並不是哪個政客的失誤,也不是哪個世代的錯。

那是一場全球性的結構重組——一個由全球化、資本邏輯、人口流動與科技集中所推動的巨輪,壓過了無數鄉鎮。

我們可以用很多語言包裝這個過程:城市化、現代化、產業轉型。但說穿了,就是一場資源的汰弱留強。城市太強,小地方只能退場。

 

為什麼我不回去?

我不回去,不是因為家鄉不好,而是因為我無法在那裡活得下去。

我受的是城市教育,做的是金融產業,靠網路吃飯,靠社交連結生存。家鄉給不了這些,它的網速慢、思維保守、機會少、創業環境貧瘠。

它不適合我,也容不下我。

更現實一點說,我怕回去會失敗。我怕那不是返鄉,而是社會階層下滑。我怕會失去與這個世界的連結,只剩下一個美麗卻寂寞的背景,然後在那裡慢慢窒息。

這不是冷漠,而是理性。是我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做出的選擇。

 

政策有用嗎?人性容許嗎?

我知道各國政府做了很多努力。

補助青年返鄉、設立地方創生計畫、建造地方文創聚落、甚至推廣遠距辦公與數位基礎建設。乍聽之下很動人,很多人也願意試試看。

但再多補貼、再多口號、再多文青市集,若無法改變地方「缺乏未來」的根本事實,這一切也只是短暫的裝飾。

人會往有希望的地方去。這不是貪婪,是本能。就像水往低處流、植物往光那邊長一樣,人也往資源、機會、成長的地方聚集。

政策的力量再大,也很難逆轉這種演化式的流動。除非你創造出一個新的「利」,讓人有留下來的理由,否則留鄉只是自我犧牲,不會成為常態。

 

不是每個地方都該被救

或許我們要誠實面對一件事:不是每個地方都值得被救。

有些地方地理條件差、人口老化嚴重、產業結構過時、年輕人早已流失殆盡,那些地方若還硬要投資資源挽回,反而像是急救一具沒脈搏的身體。

這不是地方創生,是政治做戲。

地方振興不該是普遍政策,而是選擇性投資。哪些地方有可能發展成區域中心、有哪些擁有地緣優勢、有哪些能連結國際市場,才值得聚焦與投注。

不是為了公平,而是為了效能。現代社會不能靠鄉愁運作,它只能靠資源配置與機會成本決定方向。

 

我不是背叛家鄉,只是沒辦法拯救它

我看著家鄉的人口從原本的5萬到今時今日,地方小學的學生總人數跌100人左右;

我看著社區內的白事數量遠超紅事;

我看著過年過節,家顯的大街上車流量越來越少;

我看著自己的小學中學同班同學朋友們,只剩下5人留在家鄉,其中死黨還會時不時的問我什麼時候回去,而我總是顧左右而言他;

我不知道我的家鄉還有沒有未來,也不確定我有沒有愧疚。

但我很確定的是:

我沒有要拯救地方的能力,也沒有要偽裝熱血的意願。

我只是誠實地承認,這場城市與鄉鎮的角力裡,我站在了城市這一邊。我選擇了資源、選擇了可能性,也選擇了與那段過去保持距離。

這不是叛變,是一種自保。

但若這篇文章有一點意義,也許它在於這份坦白:

我們不是不愛,只是終究選擇了能活下去的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過度思考的左腦,情緒內耗的右腦
4會員
29內容數
過度思考的左腦
2025/07/14
探討不同世代(60後至10後)的生活挑戰與困境,藉由ChatGPT和Grok兩個AI的分析,從物質條件、向上流動機會、心理健康和長期穩定性等面向,比較各世代的生存難易程度,並引發讀者反思世代間的差異與互相理解。
Thumbnail
2025/07/14
探討不同世代(60後至10後)的生活挑戰與困境,藉由ChatGPT和Grok兩個AI的分析,從物質條件、向上流動機會、心理健康和長期穩定性等面向,比較各世代的生存難易程度,並引發讀者反思世代間的差異與互相理解。
Thumbnail
2025/07/03
探討民意作為民主正當性基石的侷限性,以三峽水壩和歐美案例分析民意的四大缺點:情緒主導、短視逐利、二元簡化、多數暴政,並提出民意應被傾聽但不能作為絕對決策依據的觀點。
Thumbnail
2025/07/03
探討民意作為民主正當性基石的侷限性,以三峽水壩和歐美案例分析民意的四大缺點:情緒主導、短視逐利、二元簡化、多數暴政,並提出民意應被傾聽但不能作為絕對決策依據的觀點。
Thumbnail
2025/06/29
粗口不只是語言裡最粗俗的一環,往往也是最誠實的情緒出口與文化鏡子。
Thumbnail
2025/06/29
粗口不只是語言裡最粗俗的一環,往往也是最誠實的情緒出口與文化鏡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This World Is Not My Home 這世界非我家 中文版本+羅馬拼音 1) 這世界非我家 我無一定住處 Zhè shìjiè fēi wǒjiā wǒ wú yīdìng zhùchù 我積財寶在天 時刻仰望我主 wǒ jī cáibǎo zài tiān shí
Thumbnail
This World Is Not My Home 這世界非我家 中文版本+羅馬拼音 1) 這世界非我家 我無一定住處 Zhè shìjiè fēi wǒjiā wǒ wú yīdìng zhùchù 我積財寶在天 時刻仰望我主 wǒ jī cáibǎo zài tiān shí
Thumbnail
感受得到自己的付出,卻好像遠遠不夠,可是要否定自己是更難的事。
Thumbnail
感受得到自己的付出,卻好像遠遠不夠,可是要否定自己是更難的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離開故鄉後,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許。作者分享了他離開臺灣15年後回到臺灣的心情,以及某首歌曲對他的情感觸動。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和歌詞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作者的情感為讀者締造了共鳴的可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離開故鄉後,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許。作者分享了他離開臺灣15年後回到臺灣的心情,以及某首歌曲對他的情感觸動。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和歌詞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作者的情感為讀者締造了共鳴的可能。
Thumbnail
猶如一場夢過後,時間不知道過了多久,踏上了久違未謀面的那座城市。 真是久違了,那條封閉的路開放了、學校前的天橋消失了、人走了、曾經有許多的連結在這邊產生無數,漸漸的綑綁、刻印在心頭上的那些感受就這麼散了、輕而易舉的用幾句話抹滅去了。
Thumbnail
猶如一場夢過後,時間不知道過了多久,踏上了久違未謀面的那座城市。 真是久違了,那條封閉的路開放了、學校前的天橋消失了、人走了、曾經有許多的連結在這邊產生無數,漸漸的綑綁、刻印在心頭上的那些感受就這麼散了、輕而易舉的用幾句話抹滅去了。
Thumbnail
讓自己純樸下去吧! 這是自從去了蘭嶼之後所得到的深刻體悟 你不會知道,當思想開始「純樸」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會變得不一樣,笑容多了,腦袋空了,心胸也跟著開闊了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每天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之中,有忙不完的工作、讀不完的訊息,時而關注些不要緊的社群網站聯繫些「塑膠」友誼 往往
Thumbnail
讓自己純樸下去吧! 這是自從去了蘭嶼之後所得到的深刻體悟 你不會知道,當思想開始「純樸」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會變得不一樣,笑容多了,腦袋空了,心胸也跟著開闊了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每天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之中,有忙不完的工作、讀不完的訊息,時而關注些不要緊的社群網站聯繫些「塑膠」友誼 往往
Thumbnail
在丘丘森旅駐村有很多靈感,本想在這邊完成第二本書,寫到四萬字卡住,甚至有篇幅要修正和刪除。一想篇幅需調整,整個人又沒耐性起來。收拾自己發展出來的爛攤子,實屬活該。四萬字,已是策馬狂奔從台北到台南,現在要從台南折返,重新出發,不知要再奔去哪裡。 以前會覺得不安。 現在雖然沒耐性,還是放寬心的狀態。
Thumbnail
在丘丘森旅駐村有很多靈感,本想在這邊完成第二本書,寫到四萬字卡住,甚至有篇幅要修正和刪除。一想篇幅需調整,整個人又沒耐性起來。收拾自己發展出來的爛攤子,實屬活該。四萬字,已是策馬狂奔從台北到台南,現在要從台南折返,重新出發,不知要再奔去哪裡。 以前會覺得不安。 現在雖然沒耐性,還是放寬心的狀態。
Thumbnail
在 Musta 農場的 WWOOFing Day 1 - 回歸農村的年輕人們為鄉下地方帶來希望
Thumbnail
在 Musta 農場的 WWOOFing Day 1 - 回歸農村的年輕人們為鄉下地方帶來希望
Thumbnail
2020年我從國外回臺,自主隔離在鄉野間,起初不太適應,但漸漸習慣了。在鄉村的生活雖然孤獨,但也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Thumbnail
2020年我從國外回臺,自主隔離在鄉野間,起初不太適應,但漸漸習慣了。在鄉村的生活雖然孤獨,但也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Thumbnail
對於第一代漂的人,適應了這裡的一切,孩子們說著異鄉的言語,這裡是他们的故鄉但對我們似乎依然是異鄉人。不知不覺几十年過去了,起初憂愁地抱怨,在四季中熬得有抑郁的心情。然而在一個地方住的久一些,连路上的腳印痕跡,街邊的樹一點點長大,更是經歷的人和事都無法磨滅,心被那裡的一切纏裹難以割舍,把他鄉當做故鄉。
Thumbnail
對於第一代漂的人,適應了這裡的一切,孩子們說著異鄉的言語,這裡是他们的故鄉但對我們似乎依然是異鄉人。不知不覺几十年過去了,起初憂愁地抱怨,在四季中熬得有抑郁的心情。然而在一個地方住的久一些,连路上的腳印痕跡,街邊的樹一點點長大,更是經歷的人和事都無法磨滅,心被那裡的一切纏裹難以割舍,把他鄉當做故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