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從教甄苦海中上岸,接下來要擔心回家的路⋯⋯
在教甄的苦海中打滾久了,都會想著「只要考上就好」、「先求有再求好」。往往都是南征北討,哪裡有缺哪裡考,都想著考上之後再說。
考上自己心意所屬的縣市在開心不過了,反之,結果若是大相逕庭呢?
那麼介聘就是一條大多數人會選擇的路。但是調動往北部好調,越往南越難調。所以我有同學選擇重考,這是另一個選項。但對我來說,還要再一次的折磨,我選擇介聘好了,換過角度想,我自己在外地過過個「偽單身」的生活也蠻愜意的。
本來綁兩年改成綁三年
我考上那年介聘規則改成該校服務滿三年才能調動,之前只要兩年期滿就可以申請。我記得剛到初任學校,學校同事跟我說:「你想回南部至少要在這裡待個10年吧!(積分才夠)。你積分少就算調成了,也是偏鄉地區。」還有同事說:「你要不乾脆就定居在這裡好了。」我當然不想,我已經結婚了,家人都在南部呢!
調動要比積分(年資、獎懲、考核⋯⋯⋯)
積分少就調不成嗎?不一定。調動分單調、互調、多角調,如果有一個積分頂高跟積分少的互調,那也有可能調的成。我的學姐123分就從台中調回南部市區學校了。同事馬上給我一桶冷水,不是冰水。他說:「你學姐在什麼地方,我們這裡是什麼地方?誰要跟你調?」對啊,我們這裡資深的都是在地人,每年總有新進教師,來來去去的,誰要跟我調?誰要來這裡聽海哭的聲音呢?
我毒舌老公說:「誰叫你考那種成績?分發去吹海風剛好。考試不能只抱著“有就好”的心態,要抱著“考好而且要名列前茅”才行,這樣選擇權才會在自己手上。」
考上第三年生了孩子,所以回家的心意更加堅定。
三年一到,我參加第一次台閩介聘。結果是「槓龜」,再留一年。
同事說,要加入調動交流社團,就可能找到人多角調或互調的機會。所以我積極推銷自己的學校,好不容易在介聘前找到一位高雄杉林區的老師願意和我互調。我當時覺得太幸運了,雖然杉林區離家車程近1小時,為了小孩通勤沒關係。介聘結果出爐⋯⋯⋯⋯再次「槓龜」。因為那位老師單調就調入台中,根本不用等到互調。我心情瞬間跌落谷底,真的要等10年嗎?
老公直接跟我說:「如果調回來是到偏鄉或山區,那乾脆不要回來。你現在至少可以睡飽;如果回來通勤,根本沒辦法睡飽睡好,生活品質反而更差。」我想也是,乾脆在緩緩。接下來我平常心面對了,也不再找人互調。就這樣再過一年⋯⋯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第三次參加台閩介聘,等待結果通知就如同當初等待放榜一樣的心情。結果通知的前一天,校長親自打教室分機給我:「xx,恭喜你今年調動成功,調到⋯(混亂中)⋯國小,恭喜你喔!」我剛聽到我調動成功耶!好像聽到xx國小。我立刻打開電腦搜尋,不是偏鄉,從家裡開車25分鐘就到。我立刻打電話跟家人報喜,還好我去年杉林區沒成功,不然怎麼會有今年的阿蓮區呢?
誰說要10年?我6年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