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是眾所皆知的一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們,平時就要「埋頭苦幹」,「臥薪嘗膽」,拼命的努力,在機會來臨時,緊緊抓住,達成「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但如果我這篇文章只能跟你分享這些,那我一定要跟你道歉,因為我浪費了你的時間,讓你花時間看你早已知道的道理。
實際上,我認為,機會往往「等不到」,即使等到機會出現,當下應該會有「對的人」,「更適合的人」,把你的機會搶走。另外,我認為「埋頭苦幹」是要有技巧的,如果真的「十年寒窗無人問」,我不認為後面會出現「一舉成名天下知」,反而是「繼續十年無人問」。
我們先從「等待」機會談起,「等待」本身的不確定太高了,到底要等多久?1周?1個月?1年?我認為比起「等待」,我更在意「創造」,那要如何「創造」機會?我舉幾個例子,當今天公司或組織辦了一場演講,請了某某大師來開講,請問你聽完之後,你會不會「在沒有人要去的情況下,主動寫下心得給你的主管」?或甚至是「寄給你的主管的主管」,我這邊的心得,不是心情分享,不是情感抒發,而是從這場演講,你從目前的業務中,從組織的任務中,你看到了什麼機會?你覺得有哪些可以創新的突破點?當你言之有物,當你的提案讓人驚艷,當你一篇篇的,持續不斷的呈報,除非你的主管們都躺平,不然他們一定會留意到你,因為他們也很可能需要向他們的主管提報年度計劃或專案,而你就是他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這種情況下,機會就會被「創造」出來。
你可能會擔心的說,「我這樣突然寄信會不會很突兀啊?」,也或者是「我這樣提,我的想法不就很有可能被上面搶走?」,我們先談「突兀」,如果你百年都潛水,突然有一天就寄一封信給董事長說你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那當然很突兀啊,如果要做到不突兀,平時就要「適時且適當」的表現,例如:年度目標分享,月會技術分享,老闆問有沒有誰有想法要提出,或是各種諮詢意見的場合等等,說實在的,大都數的時候,當主管問「有沒有誰有意見?」,通常當下都是安靜到連一根針掉到地上你都聽的到。所以,平時就要適時且適量的表達「有質量」的意見或看法,如此一來,機會就會被「創造」出來。
另外,你可能也很擔心你的絕世想法被搶走,你擔心往上呈報後,你那驚人的提案就突然變成「不是你的」,這的確可能會發生,這種時候,我的建議是,請先如同我前一段所描述的,平時就要讓更多人,更多主管知道你的存在,當大家都知道,且認可你的存在的情況下,你的提案就會自然而然蓋上你的印章。另外,請善用信件的to跟cc,當你呈報一個大膽的想法,你可以to給你的直屬,但可以cc給更上面的主管們,讓你的提案被更多主管看見,也相對比較不會有越級呈報的疑慮。
最後,有幾點要特別提醒,第一是對於你要寄信的對象要有敏感度,相信我,寄信是一門藝術,to的對象,cc的對象,名字的先後順序,信件的主旨,稱謂,內容等等,都是要錙銖必較,再三斟酌。第二,是提案的「質感」,不要把心情舒發拿出來寄,而是要有實際效益,可行性,對公司或組織的影響力等等。最後是你的「心態」,不要因為一兩次,兩三次提案石沈大海就患得患失,變得怨天尤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實際上,真正成功的提案,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一個絕妙的想法,如果生不逢時,也就只是一個妄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