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一直以为「整理」就是把东西丢掉。直到最近,因为老二离家读大学,我整理了她的房间,才意外开启了一场内在与外在的双重整理旅程。起初只是想为小女儿腾出空间,却没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决定,竟然让生活有了惊人的变化,也让我重新思考——我想留下什么?又该如何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从一场房间整理,开启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之旅
老二离家到大学寄宿。她走后的第二天,我走进她的房间,看见她留下的一些旧衣服、有瑕疵的包、小物品和书本等。为了让小女儿能拥有属于她的空间,除了留下几件换洗的衣物以便老二回来时使用,其余的,我都选择了断舍离。
我调整了床的位置,换上新的床单,也为老幺的小物品做了一番布置,让她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小天地。没想到,就因为这个简单的微调,老幺竟愿意独自一人睡觉,而且还很努力地维持空间的整洁与干净。这样的变化,令我惊喜万分!🌿
这一幕,让我突然萌生一个念头——我想成为空间整理师。✨
于是我上网订购了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用了几天时间,把整本书读完了。
📚从“丢弃”到“选择留下”——我理解的断舍离改变了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整理就是“丢东西”。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真正明白:整理的本质不是丢弃,而是选择留下什么。
在判断物品去留时,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
🔸拥有它,是否感到幸福?
🔸它,是否让你怦然心动?
只留下真正“心动”的东西,才是打造幸福人生的起点,不是吗?
整理的第一步,不是立刻动手,而是面对内心的一连串灵魂拷问:
🔍「你为什么想整理?」
🔍「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理想生活?」
🔍「为什么想要那样的生活?」
当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你的整理,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生活从整理开始,改变在眼前发生
近藤麻理惠将整理分为两种:
- 🧺 日常整理:把使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
- 🎉 节庆整理:一生一次,彻底整理,为理想生活打下基础。
完成节庆整理后,空间焕然一新、心灵被释放,你会发现:“我再也不想回到过去那样的生活状态。”这份转变,我从老幺的身上清楚地看见了。她开始主动保持空间整洁,珍惜属于自己的角落。一个孩子的转变,悄悄印证了整理带来的戏剧性变化与力量。
💡整理的诀窍:一次性、短时间、彻底进行
整理的流程不是一边丢一边收,而是:
- 先完成**“丢弃”**的作业
- 再来进行**“收纳”**的作业
- 接着设定好物品归位及新物品的地方,保持整洁自然不费力
🪷最难丢弃的,是藏着回忆与担忧的物品
真正难的是——那些“不心动却也丢不掉”的东西。近藤麻理惠提到,我们之所以舍不得丢,是因为:
🔸 对过去的执着
🔸 对未来的不安
那些“不心动却又丢不掉”的东西,总有些情感的牵连。
有些,是因为它曾见证我们某段人生。
有些,是因为它可能有“以后会用到”的担忧。
她提醒我们:拥有怎样的物品,就代表你选择过怎样的生活。
整理,其实是在整理我们的价值观。
💬整理不是冷酷地丢掉,而是温柔地告别
我反对不加思索的丢弃,也不认同无意识的囤积。每一样物品,曾陪伴我走过一段时光,值得好好道别。面对曾经愚蠢或冲动的选择时,也该温柔以待,感激当时那个努力生活的自己。
一位空间整理师所做的,并不是替客户丢掉物品,而是陪他们建立决断能力。这份训练,改变的不只是空间,更是内在思维与生活方式。🧠💫
🕊️我为什么想整理?
我也问了自己——“我为什么要整理?”
自从经历了丈夫癌症病逝后,我常常思考:如果有一天我走了,孩子们会怎么面对家中堆积的物品?
我不想留下麻烦,只想留下真正对他们有意义、有回忆的物品。
这是我的整理动机,也是我为自己、为孩子铺路的一种温柔方式。❤️
🪷整理,是对生活的一次深刻回应
整理老二的房间后,看着空间焕然一新,看着老幺喜悦地整理她的小天地,我也在自己的心里做了一场“节庆整理”。我开始能更有勇气做决定,丢不再是放弃,而是一种更深的释放;留,也不再是执着,而是对幸福生活的选择。
我知道自己仍会在某些物品上犹豫,但我也深信,日后一定会愈做愈好。整理,不只是物品的整理,更是人生的整理。而真正的人生,从整理之后开始。
后语:
💌 写给也正在生活中努力的人
如果你也在某个空间中,感到被物品、情感或回忆所困,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
你想留下的,是什么?
你真正想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也许你会发现,真正重要的东西,其实不多。
真正能带来幸福的,是那些让你怦然心动的小事物、小角落、小温柔。
🌸愿我们都能活在让自己心动的空间里,过上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
✍️ by 左口米右|只留下真正“心动”的东西,才是打造幸福人生的起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