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路上的點滴:與女兒一起成長的過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陪伴女儿走过奖学金申请、等待、住宿烦恼的那几个月,每一天都像坐过山车。她在成长,我也在学着放手。


🎓升学这条路,真不容易

短短的两三个月,

女儿从一个国中生,转身成为即将入学的大学生。

这段时间,看似不长,心中的煎熬与艰难却是说不完的。😢


对于家境一般、成绩却优异的学生而言,无法进入国立大学预备班,是一份深重的遗憾。而对于身为母亲的我,看着孩子为了升学疲于奔命,心中五味杂陈。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政府政策、种族分配上的不平等,身为华裔逐渐对“政策”感到失望。希望,全寄托在奖学金上。

 

📥日复一日的申请

每一天,女儿坐在电脑前,填写一份又一份的申请表格、改写自我介绍、不断修改履历。只为那微小的一丝可能性。

在任何一个回音来到之前,她承受各种升学路径的压力与挫折。

有时,理想的奖学金还没申请,就因为截止太早而错过。

申请越多奖学金单位、默默承受越多单位通知“未被录取”的挫折。💔

多次看着她泪水满脸、忧心忡忡,甚至委屈时,我的心也一阵阵疼。

“看似有许多机会,实际上却又是那么渺茫。

 

🎤唯一一次面试的机会

感谢主,终于有一个奖学金单位通知她参与面试。于是,又是一连串的准备、模拟、练习。

面试过后,又是等待的拉锯战——等消息的同时,她也准备到学校报到就读初中六,只为了有“保险”。


她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被录取。

我笑她,“都已经收到了,还不放心啊?”

她却说:“妈,我只是不敢高兴得太早。”

我虽笑她,却知道她得来不易……❤️

 

🏠下一关:住宿问题

终于一切敲定,接下来是找住宿。

她想一个人住,我完全明白空间与隐私的重要。但现实,是预算。💸

“你真的可以一个人住吗?安全吗?”

“我可以,我想安静地生活。”

这过程,我们有讨论、有冲突、有拉扯。

陪她亲自去看学院、参观宿舍、走进社区,直到最后,她点头说:“我可以和别人共房吧。”

我松了一口气——她懂得让步了。😌

 

🧳入住宿舍的准备

然后是妈妈的“本能上线模式”:

担心她吃不饱、穿不暖,总是疯狂转发各种购买连结——蒸锅、床单、被单、吹风筒……

但她对这些好像没什么兴趣。

“旧的就可以啦。”

“真的不需要买新的。”


孩子啊,妈不明白,

住处你可以选择贵一点,床单却宁愿用旧的。


虽然像我们这般家境,在住宿上需要委屈你,

但妈妈愿意让你在个人用品上用好一点,

即使需要一些花费,妈妈也心甘情愿为你买单,

并不想看见你委屈自己……🫶


🌱最后的心情

七月,她就要展开新生活了。

这一段路,有太多情绪交错——

有失望、有争执、有眼泪、也有欢笑。

而人生就是这样吧——

每一次以为无路可走时,

就会有一条意想不到的小径,为我们劈开前方。🌈


愿这篇日记,写下一个母亲的心,

也祝福每一位正走在升学路上的孩子,

无论多少泪水、多少等待,终将等到属于你的那一扇门。🚪✨

 

✍️ by 左口米右|她在成长,我也在学着放手。

(本文由作者原创,经AI润饰。请尊重原创,勿擅自转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左口米右的信仰筆記
3會員
46內容數
在孤單與流淚中,我仍選擇走在服事的路上。 這裡記錄我的故事、掙扎與盼望, 只想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早上參加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家長聯誼會 看見孩子的優點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成長課程> 感謝社工們用心安排 🙏 感謝老師用心的分享 ❣️ 過程也有收到老師準備的講義和小卡 💌 而在彼此交流的時候也有慢慢收穫 可以感受到每位家長 都是很盡心盡力的維持親子關係 包含在
Thumbnail
早上參加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家長聯誼會 看見孩子的優點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成長課程> 感謝社工們用心安排 🙏 感謝老師用心的分享 ❣️ 過程也有收到老師準備的講義和小卡 💌 而在彼此交流的時候也有慢慢收穫 可以感受到每位家長 都是很盡心盡力的維持親子關係 包含在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昨天跟好友一家人聊天時,聊到她16歲的女兒從14歲開始隻身在英國留學,雖說是住宿學校,孩子一樣要自己面對課業、生活、人際關係等應接不暇的問題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全然陌生的環境,面對上述問題的同時,還有思鄉之苦,心理要承受的變化跟壓力讓我感到難以想像 但讓我最替好友開心的是,孩子經過兩年
Thumbnail
昨天跟好友一家人聊天時,聊到她16歲的女兒從14歲開始隻身在英國留學,雖說是住宿學校,孩子一樣要自己面對課業、生活、人際關係等應接不暇的問題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全然陌生的環境,面對上述問題的同時,還有思鄉之苦,心理要承受的變化跟壓力讓我感到難以想像 但讓我最替好友開心的是,孩子經過兩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