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恆星」、「極光」現內含超200+感情專文,有吸引力養成、分手療傷、性覺察、感情詐騙、迴避型人格、女權探討、高端反殺術、我想和你談的十場戀愛,文章連結點我),續她們的姊妹會建議合併閱讀。
【讀者投稿】
思齊您好,我是您的忠實讀者。最近看到麥當勞事件和那些高中生的反應,讓我想起一個更可怕的現象:那些表面支持女權,實際上卻在暗中破壞的人。以下是我的親身經歷。
「我很理解妳想要獨立,但是女人還是需要有個依靠。」
媽媽說這話的時候,臉上掛著那種「我是過來人」的慈愛表情。她剛剛放下筷子,桌上的菜還冒著熱氣,新聞台正在播報麥當勞那個17歲女生的事件。
我愣了一下。不是因為她又催婚,而是因為那句「我很理解妳」。
這句話,我太熟悉了。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在三年前的公司年會上。
我被提名為年度最佳員工候選人,那是我連續加班兩個月拿下大案子的成果。頒獎前,部門主管拍拍我的肩膀:「妳真的很優秀,我很支持職場女性。但是今年的獎可能要給小陳,他是家裡的經濟支柱,比較需要這個肯定。」
小陳入職才半年,那個案子他連邊都沒碰到。
「我很支持職場女性,但是...」
我當時竟然點頭說:「我理解。」
現在想起來,那一刻我就被溫水煮了。
第二次聽到,是前男友說的。
我們交往兩年,他總是在朋友面前說自己是「女權主義支持者」,會轉發性別平等的文章,會在餐廳主動幫我拉椅子。朋友們都羨慕我找到一個「懂女性」的男友。
直到我們開始談論未來。
「我當然支持妳的事業,但是小孩總要有人帶吧?女人帶小孩比較細心,這是天性。」他一邊說一邊握著我的手,眼神裡全是「為妳好」的溫柔。
「我很尊重女性的選擇,但是家庭和事業,妳總要有個優先順序。」
「我支持女權,但是妳這樣會不會太激進了?」
每一句都以「我支持」開頭,每一句都以「但是」結尾。
我花了很久才明白,這比直接說「女人就該待在家裡」更殘忍。因為它讓我以為,問題出在我身上。
回到餐桌上,媽媽還在說:「妳看那些建中的孩子,雖然說話不好聽,但至少誠實。現在很多男生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妳要小心。」
我看著她,突然意識到一件事:媽媽可能比我更早看透了這個問題。
「媽,妳是說那些會說『我很支持女權,但是』的人?」
她點點頭:「妳爸以前也是這樣。說支持我工作,但是每次我要加班,他就說『家裡需要妳』。說尊重我的想法,但是大事小事都要我聽他的。」
我第一次聽到媽媽這樣分析爸爸。
「後來我發現,那些直接說『女人就該顧家』的男人,反而比較好對付。因為立場明確,妳可以選擇反抗或離開。但是那些說『我支持妳,但是』的男人,他們讓妳覺得是自己想太多。」
媽媽喝了一口湯,繼續說:「最可怕的是,他們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在做什麼。他們真的以為自己很開明。」
這讓我想起麥當勞事件後的一些反應。
根據媒體報導,那個17歲女生在2022年8月開始在麥當勞打工,疑似被襄理李姓主管性侵/騷擾長達一年多。2024年3月報案後,該主管被解僱,但女生最終因憂鬱症於11月輕生。
事件曝光後,12月26日建中學生發文吃麥當勞,留言「沒有女權的世界真好」,引發眾怒。
但我注意到另一種聲音,比這些高中生的話更讓我不安:
「我當然同情那個女生,但是現在網路霸凌這些學生,會不會太過分?」
「我支持為女性發聲,但是這樣針對麥當勞是不是有點不理性?」
「我理解大家的憤怒,但是男孩子說錯話也不能全盤否定啊。」
每一句都以理解和支持開頭,每一句都在暗示「妳們反應過度了」。
這種聲音,比那句「沒有女權的世界真好」更危險。
大學時的一個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