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密者必知的十四根本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成就佛道的發心基礎

為利益一切如母有情眾生,修行者應發起菩提心,先成就無上佛道,方能具備悲智德能。要成就佛道,必須精進聞思修學佛法,成辦自他二利的究竟目標。

金剛乘十四根本戒是修學密宗(又稱「密咒乘」、「金剛乘」)行者必須嚴守的根本戒律。密乘修行能否成就,關鍵在於這十四條戒律是否嚴格遵守,或違犯後是否真誠懺悔、恢復清淨。

第一條根本戒:恭敬上師身口意

為何列為首要戒條?「對上師身口意的不恭敬」位列十四根本戒之首,絕非偶然。金剛上師是密宗行者的靈性導師,負責攝受引導弟子的心靈,直至證悟解脫、成就佛道。因此,上師在密宗中被稱為「嚴厲的對境」,地位極其神聖。

上師的殊勝地位

上師不僅是傳法者,更是弟子靈性成長的核心依靠。透過上師的慈悲攝受和智慧引導,行者才能在密法修持中獲得真實成就,最終圓滿菩提大道。

毀謗上師罪業的特殊性

在依止上師前,應慎重觀察;一旦確立師徒關係,就要以虔誠恭敬心對待上師的身口意,這是密乘修行的基石。

大圓滿祖師龍欽巴尊者明確開示:「上師是一切壇城主尊,毀謗上師的罪業無法得以清淨。」

這一開示揭示了師徒關係在密宗修行中的絕對重要性。上師代表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集,毀謗上師等同於毀謗十方三世一切佛,其罪業之重無法透過一般懺悔法門清淨。

🎧 恭聽開示

https://youtube.com/shorts/g2bhVj7ePS0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密者必知的十四根本戒

https://s.fazang.org/14precepts
「金剛乘十四根本大戒」共七堂課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38會員
3.7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07/30
🔮護持 臺灣薩迦寺 9公尺大悲救苦觀音建設 ✦前往登記▸ https://s.sakya.org.tw/guanyin 臺灣薩迦寺將供奉一尊大約九米左右大慈大悲 觀世音菩薩的佛像,永久供奉於臺灣薩迦寺的園區。我們是觀音山道場,觀音山的本尊當然就是過去 正法明如來、現前 觀世音菩薩大悲救苦尊
Thumbnail
2025/07/30
🔮護持 臺灣薩迦寺 9公尺大悲救苦觀音建設 ✦前往登記▸ https://s.sakya.org.tw/guanyin 臺灣薩迦寺將供奉一尊大約九米左右大慈大悲 觀世音菩薩的佛像,永久供奉於臺灣薩迦寺的園區。我們是觀音山道場,觀音山的本尊當然就是過去 正法明如來、現前 觀世音菩薩大悲救苦尊
Thumbnail
2025/07/29
🎧Podcast 生死思辨 EP65|龍德上師:「疑毒」是修行的最大障礙,如何對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堅信不移?https://s.fazang.org/podcast65 希望能斷除疑障。《大莊嚴論經》云:「佛語至天道,及以解脫道,此語決定至,中間終無錯。」佛陀開示:如果依靠某種業力因緣會轉生
Thumbnail
2025/07/29
🎧Podcast 生死思辨 EP65|龍德上師:「疑毒」是修行的最大障礙,如何對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堅信不移?https://s.fazang.org/podcast65 希望能斷除疑障。《大莊嚴論經》云:「佛語至天道,及以解脫道,此語決定至,中間終無錯。」佛陀開示:如果依靠某種業力因緣會轉生
Thumbnail
2025/07/29
轉世以後的李福知道因果,篤志修行,拚命地修。壞事不做,善事盡量做,修得有成就,可以上天,可以下地。他修到隨時就可以入陰間,不必死亡,或打坐就可以到陰曹地府,查很多的案件。 讀《玉曆寶鈔》,很多善書都知道,大孝子、節婦、大善之人,到陰曹地府,陰間的官看到你身上有紅光、白光、黃光,會站起來,到門口去接
Thumbnail
2025/07/29
轉世以後的李福知道因果,篤志修行,拚命地修。壞事不做,善事盡量做,修得有成就,可以上天,可以下地。他修到隨時就可以入陰間,不必死亡,或打坐就可以到陰曹地府,查很多的案件。 讀《玉曆寶鈔》,很多善書都知道,大孝子、節婦、大善之人,到陰曹地府,陰間的官看到你身上有紅光、白光、黃光,會站起來,到門口去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經文: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
Thumbnail
※經文: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前言:   此分宜和〈無為福勝分第十一〉合在一起看,再與〈依法出生分第八〉對比做參照。須菩提
Thumbnail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前言:   此分宜和〈無為福勝分第十一〉合在一起看,再與〈依法出生分第八〉對比做參照。須菩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