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財經粉專喜歡把最近的恐慌貪婪指數貼出來大做文章,說著在恐懼中買進是投資人的大好機會,但是大家是否想過這個看似合理的恐慌貪婪指數真的有用嗎?
恐慌貪婪指數(Fear & Greed Index)是一個用來衡量市場情緒的指標,最著名的是由CNN Business開發的,專門用來評估股市投資者的情緒狀態。
計算方式為以下指標根據其歷史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然後平均計算得出最終的恐慌貪婪指數分數:CNN的恐慌貪婪指數基於七個關鍵指標:
- 股價動能:標普500指數相對於125日移動平均線的表現
- 股價強度:紐約證交所創新高與創新低股票數量的比例
- 股價廣度:上漲股票與下跌股票的成交量比較
- 看跌/看漲選擇權比率:投資者對看跌期權相對於看漲期權的需求
- 垃圾債券需求:投資級債券與垃圾債券收益率差異
- 市場波動性:VIX恐慌指數
- 避險需求:股票相對於債券的表現
雖然其組成因子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近年來的預測能力已大不如前。
根據今年最新的論文<The CNN Fear and Greed Index as a predictor of US equity index returns: Static and time-varying Granger causality>的研究發現,Fear and Greed Index的預測能力主要在2020以前,在近5年的預測能力已大幅下降。

在Farrell, H., & O'Connor, F. (2025)的研究中發現,在2020以前Fear and Greed Index能非常有效預測S&P、Nasdaq、Russell 3000,但是在2020以後,僅有S&P及Russell 3000保有些微的預測力。
當然,僅是因果關係分析並不能保證其在責時尚是否真的沒用。
因此我也作了以下回測:
我爬取Fear and Greed Index、QQQ、VOO的資料來回測,
發現如果從2021年開始使用Fear and Greed Index的極度恐慌為標準入場,並用極度貪婪為標準出場,最後回測結果發現使用該策略的QQQ的累積報酬為39.44%,單純持有報酬則有83.45%,VOO使用該策略的報酬為42.36%,單純持有則有79.76%。
可以說Fear and Greed Index現在幾乎沒啥作用,當成飯後談資還行,最好別太認真。
引用文獻:
Farrell, H., & O'Connor, F. (2025). The CNN Fear and Greed Index as a predictor of US equity index returns: Static and time-varying Granger causality.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72, 106492.
贊助作者繼續產出這類文章:
https://portaly.cc/fcdo26/support